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指示语是表达句义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不仅是表示客观信息的重要标志,而且在指示语的运用中还能感受到交流者的情感靠拢或情感趋异的交流态度,体现出丰富的语用移情和离情。文章从地点指示语着手,分析在"来(come)"与"去(go)"、"这(here)"与"那(there)"的使用中的语用移情和离情,描述视角的选择中以及"问路"情境下地点指示语使用的语用移情和离情

  • 标签: 地点指示语 语用移情 语用离情
  • 简介:杨柳依依: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累月经年,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吟诗作赋话别.这也使得以离別为题材的古诗文中有颇多感人之作。

  • 标签: 离别 通信技术 交通工具 古诗文 感人
  • 简介:唐朝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似乎人人都有着浓郁而饱满的情感,对于每一次的离别,都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重的不舍之情,而“柳”无疑是这种情感的一个最佳载体。

  • 标签: 折柳 羁绊 羌笛
  • 简介: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及多样的别景离情.2.通过感情朗读、结合背景和注释等方式,理解产生多样离情的原因.3.初步探讨"景—情"之间的联系.4.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更准确深刻地理解送别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诵古诗感特点1.引入:刚才咱们读了一些古诗.

  • 标签: 送别诗 准确深刻 教学过程 柳色 董大 往前走
  • 简介:当我们在办公室因忙碌的事务和繁杂的人际关系而变得烦躁,或是觉得自己受到委屈和伤害时,自己的情绪时常会变坏,但如果因此发怒,过于激动,其后果就很糟。一是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过分的磨擦而陷入了僵局,自己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二是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虽然我们的情绪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去注意去克制,就完全可能让自己远离情绪的漩涡,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得当地处理好办公室里的事务和人际关系,以下几点不妨供您参考。

  • 标签: 情绪 人际关系 办公室 漩涡 上班 事务
  • 简介:青年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朱昌耀先生,连续三年到台湾访问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琴艺誉满宝岛。他用一把喝了美酒的弓弦,奏响民众的共鸣,更勾起江苏籍台胞思乡之情。被认为"弓弓寄乡音,弦弦道离情"。朱昌耀先生是江苏音乐界,第一个赴台访问演出并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音乐家。他曾于1995年、1996年、1997年相继三次应邀赴台演出。1995年在台北、台中、桃园举行了3场独奏音乐会,1996年演了4场,1997年一下子举办了7场。场场爆满,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1995年第一次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的那场独奏音乐会,当

  • 标签: 访问演出 音乐会 昌耀 二胡演奏 台湾 江苏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但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完成了词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是羁旅、离情等题材,和唐五代词人相比,他的词作更多地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诚如清陈振孙所言,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陈廷焯所谓;"耆卿词以情胜"也正是点出

  • 标签: 柳永词 重要地位 词作 词人柳永 唐五代词 柳词
  • 简介: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爱国志士,5岁知书史,9岁善诗文,14岁随其师陈子龙起兵抗清,17岁献出自己的青春生命。他短短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诗文,传世之作有《玉樊堂集》、《夏内史集》、《南冠草》等。《别云间》是他众多的爱国诗作之一,是在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他被捕后押解南京时作的。这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国破身陷

  • 标签: 云间 南京 夏完淳 陈子龙 五言律诗 爱国诗
  • 简介:语用学与修辞学都以语言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可以并且应该积极互动以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但就我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用与修辞学者的交流合作并不显得特别活跃,说两个领域在学术探索中基本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深入了解

  • 标签: 学术探索 PRAGMATIC 语言层面 弃如敝屣 理论探讨 学科关系
  • 简介: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对语言使用的语用知识系统、交际语境中语言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认知语用学这一术语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但Kasher(1989)认为,语用的认知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早期语用的认知研究主要局限于理性原则(Rationalityprinciple)、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参照的认知语用分析(Ariel1990,1994)、语用习得的语言与心理研究(Carroll1986)、言语理解与产生(Clark1979)、语言使用的神经心理分析(Gardneretal.1983)等。特别是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西方语用学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有人认为,正是以关联理论为中心的语用学才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 标签: 认知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20世纪70年代 语言使用
  • 简介:传统语用学认为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反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认知语用学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将其与Grice的反语观做了对比,指出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解释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能较有说服力地阐释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传统语用学反语观的不足。

  • 标签: 反语 质量准则 言语行为 复现性 花园路径过程
  • 简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 标签: 跨文化语用学 言语行为语用研究 语用等效翻译
  • 简介: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话语推理 会话含意理论 关联原则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
  • 简介:语用学与语言哲学虽然不是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但却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历史上,语用学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奥斯汀、格莱斯等无一不是语言哲学的大家。其中,维特根斯坦基于语言游戏的语用学研究方案、奥斯汀从哲学"描述性谬误"入手对日常语

  • 标签: 语用学研究 语言哲学 奥斯汀 语言游戏 格莱斯 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