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基因突变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1例伴KMT2D基因突变SMZ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5岁男性,给予CHOP方案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后改为R-FC方案后缓解迅速,截至2021年8月患者为无症状生存。结论KMT2D基因突变可能导致SMZL的发生,且伴KMT2D基因突变SMZL对CHOP方案不敏感,对含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较为敏感。

  • 标签: 脾边缘区淋巴瘤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基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B(histone lysine-K 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2B,KMT2B),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2(mixed lineage leukemia 2,MLL2)蛋白,属于哺乳动物组蛋白H3赖氨酸4(histone H3 lysine-K 4,H3K4)特异性的甲氨基转移酶家族,在广泛的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KMT2B蛋白本身及其介导转录的某些特定基因启动子、强化子或附近顺式调节位点上的H3K4甲基化(H3K4me)的修饰,均能引起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的改变,从而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进而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KMT2B蛋白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发现KMT2B与早期生长迟缓、胚胎死亡、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儿童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MLL家族的MLL2在肝细胞癌、白血病、结肠直肠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里高表达,表现出有促肿瘤功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KMT2B基因、KMT2B蛋白特征和生物学功能,还强调了基因调控、组织发育、先天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KMT2B 组蛋H3赖氨酸4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肿瘤 H3K4me3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DNMT3BmRNA表达量分别为9.4±5.9、1.02±0.71和0,相差非常显著(P〈0.05);DNMT3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14.3%和10.0%,相差也非常显著(P〈0.01)。DNMT3B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DNMT3B蛋白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性别、神经浸润、肿瘤大小、血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DNMT3B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胰腺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 标签: 胰腺肿瘤 甲基转移酶类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NA甲基转移酶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ham+5-Aza组)、脓毒症组(Sepsis组)和脓毒症+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epsis+5-Az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CLP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提取DNA利用比色法测定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l、DNMT3a、DNMT3b)的mRNA表达,确定肺湿重/干重比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IL-6、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DA含量、SOD和过氧化氢(CAT)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sis组和Sepsis+5-Aza组小鼠CLP后24 h时肺组织全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和肺湿重/干重比值升高,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Sham+5-Az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sis组比较,Sepsis+5-Aza组小鼠肺组织全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下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肺湿重/干重比值、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增加(P<0.05)。结论DNMT1和DNMT3a介导的DNA高甲基化参与了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 标签: DNA甲基化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修饰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是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对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进行三甲基化,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在多种实体瘤及B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到EZH2过表达或突变,但EZH2在部分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在不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甲基转移酶类 淋巴瘤,B细胞 淋巴瘤,T细胞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是多梳抑制复合物2的催化亚基之一,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作用,通过甲基化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参与对目的基因的负性表观遗传调控。既往研究表明,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EZH2有望成为治疗头颈恶性肿瘤新的分子靶点。本文就EZH2的结构与功能,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数据集,分析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价值。方法纳入肿瘤蛋白组学数据库(TCPA)、基因预后分析数据库K-M作图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作图数据库乳腺癌相关数据集,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相关数据集分析SETD2的在癌与正常组织,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基因与蛋白表达差异与乳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ETD2 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中位数为878)低于正常组织(中位数为1 073,P<0.05);在Luminal B型中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分型(P<0.05)。SETD2高表达提示较高的乳腺癌的无复发生存[RFS,60个月比42个月,风险比(HR)=0.76,P<0.05]和较高的化疗后(pCR) pCR率,尤其在Luminal A型乳腺癌。结论SETD2在乳腺癌的中的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生存预后明显相关。

  • 标签: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 乳腺癌 生物信息分析 肿瘤蛋白组学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30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NMT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NMT1mRNA的表达量为2.32(1.17~5.17),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0.78(0.07~3.14,P<0.05).胰腺癌组织中导管细胞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2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9±15.0)%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胰腺癌导管细胞DNMT1阳性率54.5%为界,分为高表达组(19例)和低表达组(11例).DNMT1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χ^2=6.897,P=0.029)、淋巴结转移(χ^2=4.739,P=0.029)、神经浸润与否(χ^2=5.44,P=0.020)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血清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组织DNM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侵袭力、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06例TS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T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无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基转移酶(ALT)(AST/ALT)比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60.71±10.42)岁,年龄范围为27~75岁。将患者按照术前肝功能血清指标AST/ALT比值的中位数(1.15)分为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每组5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一周内AST和ALT水平、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原发癌灶是否合并脉管瘤栓、原发癌灶分化程度、原发癌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癌灶浸润深度、肝转移癌灶的肿瘤直径、肝转移灶的癌灶个数、肝转移灶的癌灶分布,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ST/ALT是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间术前癌胚抗原、AST及ALT水平,原发癌灶的浸润深度,肝转移灶的肿瘤直径、癌灶个数及癌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ST/ALT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AST/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AST/ALT比值是患者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ST/ALT比值较高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AST/ALT比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氨酸氨基转移酶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在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SMYD3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MYD3在67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最后对sMYD3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指标行Mann—WhitneyU或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结果SMYD3在MCF-7、MDA—MB_231、SKBR3和MDA—MB-435s等乳腺癌细胞株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与癌性组织之间SMYD3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0.00,P=0.001)。在乳腺癌组织中,SMYD3的总体阳性率为61.19%。SMYD3阳性表达在年龄,组织病理级别,病理类型,ER、PR、BCL=2、P53表达等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而在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SMYD3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SMYD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和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诸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病理检查确诊的106例NSCLC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IF5A2和PRMT5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癌组织中EIF5A2阳性表达率76.42%(81/10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IF5A2阳性表达率16.98%(1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5,P<0.01)。NSCLC癌组织中PRMT5阳性表达率84.91%(90/10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MT5阳性表达率20.75%(22/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26,P<0.01)。EIF5A2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TNM stage)明显相关(χ2=4.825、7.620,P<0.05),PRMT5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6.845、6.108、6.508,P<0.05)。结论EIF5A2和PRMT5在NSCL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IF5A2和PRMT5有助于评估NSCL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时,使用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的价值 。 方法: 针对 40 例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同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做一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 201 5 年 9 月 到 201 7 年 1 月间收治 。 结果: 观察不同检查检查方法对患者所得的结果,可见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其中 AL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7.5 % , AS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5.0 % ,组间比较 P> 0.05,故差异不明显。 结论: 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用于鉴别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分析发现,其均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具有鉴别价值,但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 标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421、5.132、4.2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 标签: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