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8种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总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了游离足背皮瓣、游离背阔肌皮瓣、游离肩胛皮瓣、桥式胫后动脉岛状皮瓣、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或桥式携带肩胛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皮支岛状皮瓣、跖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结果95块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93块,成功率为97.9%。随访1-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才能使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得到有效的修复。

  • 标签: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皮瓣移植 足跟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足跟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4岁。软组织单纯缺损4例,合并跟骨骨髓炎2例,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缺损面积最小4×3cm,最大8×7cm。结果6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皮瓣负重、感觉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岛状皮瓣 足跟软组织缺损 手术 植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足跟撕脱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成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足跟皮肤撕脱伤13例,将足跟撕脱游离皮肤修薄成全厚皮片于股前外侧区预制成带血运皮瓣,完全成活后(14 d)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区创面。术后通过门诊、上门和视频随访。结果13例游离移植足跟预制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最大限度保留了足跟原有组织结构,皮纹、质地、皮肤浅(深)感觉基本恢复,TPD 5~7 mm,外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利用足跟撕脱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创面可恢复足跟特殊的组织结构,后期外形、功能满意,是解决足跟软组织缺损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足跟撕脱伤 预制皮瓣 股前外侧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邢行 王燕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青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加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供皮(瓣)区皮肤护理、术前心理行为辅导。术后护理包括患肢制动、皮瓣移植区及供皮区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皮瓣远端2cm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是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足部和踝部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地探讨了下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微外科技术。方法案例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血管和神经的吻合术后。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者皮瓣的成活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区域的皮肤感觉以及足跟和踝关节的运动进行了跟踪复查。结果术后一个月皮瓣的边缘有感觉,对温度的变化敏感,3个月患者的皮瓣皮肤有触觉,对痛觉相对敏感。6个月后13例患者的皮瓣所有感觉均恢复。结论通过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和踝部的缺损组织的损伤小,成活率高,术后患者皮肤感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

  • 标签: 穿肢皮瓣 足跟 踝部 软组织缺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足根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在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治疗中,行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价值。方法 62例足跟软组织缺损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 A、 B组,分别行小腿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 B组血管危象发生率较 A组低( P< 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位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8例足跟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的治疗。方法应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8例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创面面积7.0 cm×14.0 cm~8.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8.0 cm×15.0 cm~9.0 cm×25.0 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足跟部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功能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15例直接闭合后线形愈合,3例无法直接缝合,予取中厚皮片植皮后均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足跟部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韧,1例患者出现浅表溃疡,予换药处理后溃疡愈合。皮瓣TPD为3~8 mm,感觉恢复至S2~S3+。有12例患者术后诉供区大腿膝上外侧麻木,症状均于术后6个月内缓解。结论应用ALTP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质地耐磨,感觉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足跟部 足踝部 负重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5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6岁,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5岁,采用游离皮瓣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7.6%,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0cm×11cm;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0.1%,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4cm×27cm。所有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患者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宜选择游离皮瓣.

  • 标签: 皮瓣 足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串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皮瓣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皮瓣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皮瓣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修复面积大,且能增加足底软组织骨垫厚度,增强耐磨性,是大面积足跟后、底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较为的理想选择方法。腓骨肌腱鞘筋膜瓣或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病损小,鞘筋膜瓣柔韧滑润,覆盖跟腱与组织层厚度相似,是跟后中﹑小面积缺损的可靠修复方法。两种新手术方法均操作简便,术时短,安全可靠。

  • 标签: 跟后 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性,通过对足跟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适应症和皮瓣优化选择等影响足部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入选2006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并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0年2月开始实行针对患者进行的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治疗,将方案施行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方案施行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临床疗效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患者出院和随访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组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临床疗效性 个性化伤情特
  • 简介: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功能和形态兼顾,而且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疾患,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修复等。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也是整形外科医师最基本的技能,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是整形外科护理最常见的工作。现就我科2001年-2005年治疗的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术后 外科护理 整形外科医师 游离皮瓣移植 皮片移植
  • 简介:摘要: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是面部整形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伤口清洁、敷料更换、药物使用、饮食调整以及定期复诊等方面。

  • 标签: 面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