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以来收治的髁骨折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法复位后,用牙弓夹板做单颌固定,并辅助头帽颏兜制动4~6周即可。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和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2001年~2010年间下颌骨髁骨折住院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髁骨折患者主要为青年男性,病因以交通伤为主,坠跌伤居其次,多合并有其他创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都比较满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髁游离再植术在髁颈部高位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颌后切口,下颔支部垂直斜形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髁游离取出,体外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植入,最后复位固定升支截骨部。结果:10例14侧采用本方法复位固定,经1周~3年临床观察,面部形态及张口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髁颈部高位骨折并严重移位、脱位者,可用本方法手术治疗。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下颌升支部截骨 髁状突再植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髁骨折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交流讲解、示范,书面指导等方法对36例髁骨折患者在心理、饮食、口腔卫生、功能锻炼、专科特别指导等五方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结果出院后回防,患者张口自如,上下颌咬颌关系良好,骨折恢复理想。结论髁骨折患者出院前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既有效的保证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又为患者节约了大笔的医疗费用,融洽了医患关系,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颌骨髁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下颌骨髁骨折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治疗措施以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为1期愈合,没有出现感染或者涎瘘等并发症出现。2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及1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颌骨髁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或者切开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翼外肌附着应该保留,手术方法经过颌后区入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概率;对囊内粉碎性骨折以及髁骨折伴有关节盘显著移位的患者,需要有妥善的处理和护理,避免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症状。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间固定治疗髁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髁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治疗,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髁骨折的患者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髁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并配合详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护理 颌面部损伤 髁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髁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68例髁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髁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症1。

  • 标签: 下颌髁状突 骨折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内固定复位手术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共计60例相关数据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颈下移位均值为(33.7±2.0)度,升支段的垂直高度下降程度为(4.4±0.8)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资料(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结果显效者20例,有效者9例,失败者1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86.7%)(P<0.05)。结论骨折患者的内固定复位手术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突骨折 内固定复位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例髁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6~2010年5年间,对32例髁骨折的年龄、性别、病因、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面型作为评价,进行分析,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髁骨折男性远高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术,采用可吸收螺钉或微型钛板内固定。结论髁骨折以颈部最多,髁突下骨折最少,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髁状突骨折 坚强内固定 微型钛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后骨折三维模型,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距骨后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后骨折三维模型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距骨后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距骨后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位程度,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骨折。术后采用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的-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7.1 min。术后早期伤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肌腱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10~16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未发现断钉、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后足评分为80~98分,平均87分。结论术前CT影像基于Mimics软件重建距骨后骨折三维模型可精确定位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用于后内侧入路术中有清楚显露、骨折易复位、置钉方便的优势。

  • 标签: 距骨 跗三角骨 骨折 Mimics软件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髁区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探讨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45例对于髁骨折可先通过颌间结扎、牵引等方式。对于髁颈部骨折,髁移位,以及发生在髁的疾病57例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耳屏前切口以及颌下切口。结果髁突发生在帽部骨折以及儿童,大部分通过牵引方法而治愈。对于髁移位,颈部骨折以及髁疾病,影响咀嚼及张口受限,通过手术方法,能改善症状以及治愈。结论通过对发生在髁骨折以及关节疾病,影响到张口和咀嚼功能,可通过手术方法改善。该区手术操作较复杂,容易引起相应一些损伤并发生并发症。

  • 标签: 髁状突 疾病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干预,89例骨折患者优55例,良23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7.6%。结论对骨折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术前与术后等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部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踝部骨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骨折或术后1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垫床,肿胀消退后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健肢及其他重物不可压迫患肢,注意观察患者体位、角度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防止患肢畸形愈合。患者6~8周后去除外固定,指导其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逐步协助其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 标签: 踝部骨折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