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orbaumannii)属不发酵糖革兰刚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自然环境及体表长期存活并迅速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流行病学 经济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虎门镇虎门医院和太平人民医院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9年1月-2013年12月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葡萄球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ICU病房共检出葡萄球菌7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4株(占6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9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3株(占33.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96.1%。居前三的标本来源为呼吸道、血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5.4%,7.8%和4.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全敏感,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ICU病房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MRSA、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应依据药敏结果来选择用药。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葡萄球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通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我院近六个月在ICU病房住院的428例患者进行随机抽取84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原发疾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的通气时间和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几个月的ICU病房治疗后,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并发症最多的是相关性肺炎,有40例。发病率为47.6%,其次是患者肺部黏膜损伤的有24例,发病率为28.5%;最少的肺不张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23.8%。结论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重症病人,在对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其中相关性肺炎、肺部粘膜损伤和肺不张是最主要的三种并发症。因此在采用呼吸机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者增强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都可以大大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就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使用心肺复苏提供参考。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肺复苏需要护理人员借助病房内的资源来进行护理,注意一些操作注意事项。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心肺复苏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采取病房环境控制、有效空气消毒、严格洗手制度、加强各管道消毒措施、严格消毒管理侵入性抢救操作手段的介入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重视ICU的布局与环境,严格地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重视静脉治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正确地使用护理程序,并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控制院感意识,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理想水平。结论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ICU发生医院感染的的129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肺部感染为主占45.74%,留置导尿管泌尿系感染占18.6%;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4.7%。病原菌包括是革兰氏阴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感染)和革兰氏阳性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大量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力低下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结论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大量使用抗生素、身体的免疫功能低下长时间置管侵袭性操作相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中,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加强护理,可以避免较差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性的抽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9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6例,医院感染率17.39%,与本院其他科室医院内感染率为3.0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ICU医院感染率较其它科室高,与众多因素有关。医护人员针对各种感染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感染率,对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维护医护人员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感染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ICU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离出感染菌株41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350株(83.7%),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G+)菌68株(16.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G-的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G+高度敏感。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往往多重耐药,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细菌的耐药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对创伤救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8例重症创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苏州地区儿童重症创伤的临床特征,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苏州地区儿童严重创伤,男女比例为11,其中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占47.92%,学龄前儿童占33.33%,学龄期儿童占18.75%。致伤因素中,车祸占首位(56.25%),次之为高处坠落(18.75%)、摔伤(8.33%)、气管异物(6.25%)、硬物砸伤(2.08%)、自缢伤(4.16%)、烫伤(2.08%)、电击伤(2.08%)。两组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血糖、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死亡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高压、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及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要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RDS、休克、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U严重创伤儿童死亡原因中MODS占首位,ARDS次之。结论对严重创伤患儿进行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指标的观察,可判断病情并采取有利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创伤 儿童 严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10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53例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方式能够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降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适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护理水平,因此非常适合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症监护室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于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标本422份,对细菌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占19.34%,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ICU病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应定期对ICU病房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进行检测,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 标签: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分析总结NICU的特点及易感因素,对近期445例NICU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疾病及感染部位的分布。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调查的445例N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者86例,感染率为19.33%;原发病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现象较其他疾病引起的感染常见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以脑出血患者的感染最常见,的其感染构成比为52.33%,其次是为脑梗塞的患者;8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有39例为呼吸道系统感染,28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年龄高龄、侵袭性操作及长时间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时间对感染的影响较大增加医院感染几率。结论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脑血管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且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道较常见,侵袭性操作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几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阶梯方案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R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阶梯方案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潜在护理风险以及防范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让患者对APACHE评分以及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治疗和护理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因没有及时吸痰出现窒息,经抢救呼吸恢复。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最后有96例患者治疗康复后出院,4例患者死亡,在APACHE评分上平均为24.27分,4例死亡患者的评分为40.91分,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范措施中,要强化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常用设备操作上的技术培训,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研究,处理好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潜在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症监护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服务态度满意58例(96.6%),技术水平满意59例(98.3%),健康教育满意60例(100%),关爱产妇满意55例(91.6%),心理支持满意52例(86.6%);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低,服务态度满意41例(68.3%),技术水平满意37例(61.6%),健康教育满意40例(66.6%),关爱产妇满意26例(38.3%),心理支持满意51例(51.6%)。结论在危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另一方面,对部分特殊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给药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需预计镇静、镇痛的危重病患者70例,分咪达唑仑镇静组35例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35例,以Ramsay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在镇静过程中,芬太尼+咪达唑仑序贯镇静、镇痛与单用咪达唑仑相比能够达到较好的镇静镇痛疗效,具有起效快,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短,用药剂量少,费用低等优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镇静 芬太尼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检测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的实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抗菌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方法和药敏系统分离,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23株,并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实验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液为主,耐药率有升高趋势,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ICU) 鲍曼不动杆菌 检测 药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edicalintensivecareunit,MICU)护士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MICU48名护士进行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采用身体约束的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时长、护理观察记录间隔时间和知情同意签署比培训前有所改善(P〈0.01);培训后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数目、患者发生身体约束合并症包括约束肢端水肿加重和皮肤损伤情况比培训前少。结论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约束,预防和处理身体约束合并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康复。

  • 标签: 约束 身体的 重症监护病房 在职培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