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医务人员监督在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人数共计200例,分别实施医务人员监督(研究组)和常规感染管理(对照组),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对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在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评分方面,管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医务人员监督后评分均更加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对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其实施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自身防控水平,优势显著。

  • 标签: 院感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常规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常态化“三基”培训考核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成效。方法于2013-2015年采取科两级培训,全员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相统一等系列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院“三基”知识培训与考核。结果三年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由41.5%、86.2%分别提升至66.7%、96.8%;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22.4%提升至41.2%;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由88.7%提升至98.6%。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由3.2%下降至1.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6.4%下降至51.2%;锐器伤发生率由4.1%下降至2.2%。结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显著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的意识和实施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院感&ldquo 三基&rdquo 培训考核 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防控医务人员监督对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期间医院给予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同时,收集2023年前本院采用常规防控管理120例住院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监测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防控医务人员监督能够降低住院患者的感发生次数。 

  • 标签: 院感防控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医务人员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感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的100名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5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模式,干预组应用综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情况(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以及患者的SSI发生率和感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医务人员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2021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管感染防控中应用综合干预模式的防控效果。方法:采取对比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50例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干预模式,进行院感染防控前后的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患者SSI 发生率和感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预防感染工作开展中,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度,增强他们感染防御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正确执行手部卫生的无菌操作意识,进而实现了患者SSI 发生率和感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内感然 预防 综合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医务人员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感发生率。方法 从我院的医务人员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之间,并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医务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模式的常规组和采用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结果 干预组医务人员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加强医务人员防控方面,综合干预模式的运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医务人员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执行手卫生的效果和洗手样品采集合格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 SSI 和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模式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强化基层医务人员防控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常规防控干预;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同对照组相同)作为观察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综合性防控干预。对比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度、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的防控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手卫生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综合性防控干预可以提高其对于防控知识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度,且能提升其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做出调查与分析,并于此基础上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做好管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医务人员184名,调查其手卫生情况,并展开宣教工作。结果:洗手前,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细菌率为100%,一人同时携带有多项细菌,而在做好了手卫生后,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携带率显著降低,且通过对医务人员强调了手卫生工作后,医务人员明显认知道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了依从性。结论: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相对较差,医院为保障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控制,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保障,就必须要重视手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手卫生现状 院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探究和分析如何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将事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方法 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管理模式和综合干预模式两种研究方法,将218名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9名,观察组109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控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防控模式基础上施加综合干预模式。重点对比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预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并依照科学合理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对4个参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所有的门诊医务人员经过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在防护专项技能、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等方面对比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看,手卫生知晓率等项目上,观察组(94.49%)由于对照组(80.73%),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性观察组(81.65%)>对照组(71.56%);洗手的正确性中,观察组(95.41%)>对照组(92.66%);洗手合格率方面,观察组洗手合格门诊医务人员占104名,对照组占95名,洗手合格率观察组95.41%>对照组87.16%,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的感发生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感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加上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感发生率,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模式在预防管理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门诊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模式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操作中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者不小心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易受到职业伤害,因此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工作。

  • 标签: 医务人员 防护用品
  • 简介:目的调查某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状。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128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128名医务人员中,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手卫生者40人,手卫生依从率31.25%。手卫生依从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53.85%),其次为妇产科(36.36%)、内科(34.62%)、急诊科(25.00%)和外科(20.00%);不同岗位间,手卫生依从率最高的是护士(48.57%),其次为医生(38.71%)、实习护士(20.83%)、实习医生(16.67%)、护工和保沽员(15.38%)。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应加强宣教、监督和管理。

  • 标签: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随着科技化的不断进步,各类侵入性医疗操作应运而生,医院作为一个聚集性的公共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危险因素,为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监测到发生职业暴露的91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每名人员进行追踪。结果 91例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高发人群:护士(59.34%);高发地点:病房(41.75%);高发源病种:不明原因(40.65%);高发方式:针刺伤(87.91%);高发操作环节:回套针帽:(28.57%)。结论 对医院不同人群实行有针对性分层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暴露事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随着科技化的不断进步,各类侵入性医疗操作应运而生,医院作为一个聚集性的公共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危险因素,为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监测到发生职业暴露的91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每名人员进行追踪。结果91例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高发人群:护士(59.34%);高发地点:病房(41.75%);高发源病种:不明原因(40.65%);高发方式:针刺伤(87.91%);高发操作环节:回套针帽:(28.57%)。结论 对医院不同人群实行有针对性分层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暴露事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简述了疗养构建医务人员人才库项目的原因及内涵,即建立基层、中层、高层的多层次人才库培养体系,并介绍了人才库构建的方法、人员分层级依据及能力模型在人才库构建过程中的应用。

  • 标签: 疗养院 医务人员 人才库项目 能力模型
  • 简介:摘要青年医务人员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历史重任。要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医务人员的管理。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的管理,要通过深化政治理论武装、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以不断提升内在素质,要注意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 标签: 青年 医务人员 队伍建设 管理
  • 简介:在确定我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时,可以考虑以当地社会岗位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为基础。要真正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保障、稳定、平衡等功能和作用,形成符合医务人员工作性质和特点的薪酬结构。

  • 标签: 医务人员 薪酬结构 改革 薪酬水平 公立医院 平均工资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的飞速发展,人民素质的飞跃进步,对医院、医务人员的要求日益严格,使我国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多元化,这些新的变化对于加强和改善公立医院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利用一切资源以确保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抓住机制转变、观念更新、结构调整三个关键环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才能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从事保健、医疗、科研、教学的公立医院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就必须及时研究医院医务人员绩效管理理论,制定医院医务人员绩效管理方案。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被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的发生率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临床医生、护士被感染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差,采取相应的措施,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提高职业暴露意识,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