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发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8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占35.6%,急性中毒占28.7%,急性心血管病占19.5%。结论昏迷患者原发病因多样,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 昏迷 病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创伤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的主要患者类型,昏迷发病机制与疾病因素有关,寻找昏迷病因较为困难,需要急救医生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并对患者昏迷状况进行准确判断,才能够帮助患者脱离昏迷状态,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中,对于创伤性昏迷患者发病机制、抢救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经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创伤性昏迷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文章将从发病机制、抢救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成果综述,旨在促进临床急救水平提升。

  • 标签: 急诊抢救 昏迷患者 非创伤性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流程护理在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急诊科收治的96例创伤性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与观察组 (急诊分诊流程),每组各48例患者。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用时、治疗用时以及候诊时间均显著更短(P

  • 标签: 非创伤性胸痛 急诊分诊流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创伤性胸痛患者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胸痛患者156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诊治;2022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胸痛患者160例为研究组,使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诊治等待时间、肌钙蛋白水平获得时间、分诊准确率、30天内病死率以及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诊治等待时间、TnI水平获得时间、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而就诊服务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准确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创伤性患者救治中应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可有效提升分诊效率,保证患者可及时得到诊治,并可有效减少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创伤性胸痛 预检分诊模式 标准化 急诊
  • 简介:急腹症是指由腹部外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但有些内科疾病也可引起急性腹痛,酷似外科腹痛症,容易误诊。如把内科病当做外科急腹症错误开刀,必将造成不良后果。本文论述在急诊急性腹痛症的处理。

  • 标签: 非急性 腹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模式缩短急诊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2016年10月到2017年1月间急诊实施CT检查的15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n=750)和品管圈组(n=750),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品管圈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状况。结果与常规组相较,品管圈组患者预约登记时间、注意事项交代时间、分诊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模式可缩短急诊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

  • 标签: 品管圈模式 缩短 非急诊患者 CT检查等候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抢救患者开展使用语言沟通技巧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9月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展开研究,以抢救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对比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增强语言沟通技巧,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对保持患者良好心理状态有明显正向意义,在提升疗效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急诊抢救患者 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创伤性昏迷患者的病因较多,也是急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对于创伤性昏迷患者不仅需要及时识别病因,而且还需要快速急诊抢救,便于减少对大脑造成的损伤,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本文结合不同学者的文献报道,对创伤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效果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便于提高对创伤性昏迷的认识,掌握同类情况的急诊抢救方法,指导此类疾病的急诊抢救。

  • 标签: 非创伤性昏迷 急诊抢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方护理专案管理效果。方法:首先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急诊留观患者中非计划拔管发生原因,然后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的了计划性拔管预防的护理专案管理。结果: 实施专案管理后,护士预防计划性拔管知识、实践得分及患者预防计划性拔管知识得分显著高于专案管理前,急诊留观患者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降低(均 P<0.05)。结论:实施了护理专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预防计划性拔管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未实施之前,能够有效的降低计划拔管发生的机率,更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急诊留观患者 非计划拔管 预防 护理专案管理
  • 简介:【摘要】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要求,深入践行公立医院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北京市各医疗机构加强内部调配、依托医联体(儿科)开展工作,保障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其中,急诊全面预约收到显著成效。

  • 标签: 预约诊疗 非急诊全面预约 改善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急诊心脏手术患者的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钢医院重症监护科住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行急诊心脏手术患者。随访60 d,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对照组(145例)。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64.7%),平均年龄(71.8±8.5)岁。平均随访(59.7±7.2)d,失访9例(5.3%)。MACE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3.7±4.1)d。同对照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较低,陈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均较高,而舒张压和左室射血分数等较低(均为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81,95%CI:1.09~2.76)、体质指数(HR=1.54,95%CI:1.07~2.14)、B型利钠肽(HR=2.47,95%CI:1.76~3.47)、舒张压(HR=2.65,95%CI:1.84~3.82)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HR=2.17,95%CI:1.26~3.74)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急诊心脏手术患者多于术后2周发生MACE,年龄、体质指数、B型利钠肽、舒张压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是其高危因素。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老年 非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采取奶酪原理查对方式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12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住院静脉输液患者 3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1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奶酪原理查对方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输液巡视、疼痛度、服务态度及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 3.75%,低于对照组 15.63%,两组差异显著(

  • 标签: 奶酪原理 查对方式 急诊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急诊昏迷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方法与效果。结果本组116名患者中有14例为急诊昏迷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占总数的12.07%,其中有10名患者急诊急救成功,占总数的71.42%;有52名患者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所致,占总数的44.83%,其中有38例急诊急救成功,占总数的73.08%;有30例为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占总数的25.86%,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100.0%,结论在对急诊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患者昏迷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急救方式对于提高急救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诊 昏迷 急救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昏迷患者的救治是急诊科工作中最为紧迫和复杂的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探讨急诊昏迷患者急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急诊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昏迷 急诊急救 临床分析 急救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替罗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加用盐酸替罗班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水平,比较两组术后无复流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DD值均减小,LVEF、CI值均增大,且观察组变化较大(t=3.042、2.691、2.592,P=0.003、0.008、0.011)。观察组术后无复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1/50)、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替罗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无复流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