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外泌体对诱导人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向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USCs和NPCs,提取NPCs外泌体,以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以GFP慢病毒转染标记USCs细胞质、DAPI染料标记USCs细胞以及PKH26染料标记NPCs外泌体;将USCs与NPCs外泌体共孵育12 h并观察摄取情况,采用NPCs外泌体和非接触共培养方法诱导USCs分化,检测各组细胞标志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结果分离的USCs具备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CD29(99.57%)、CD44(97.46%)、CD73(97.71%),低表达干细胞阴性蛋白CD31(0.59%)、CD45(0.19%)。分离的NPCs高表达细胞标志蛋白COL2A1、ACAN、SOX-9。提取的NPCs外泌体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共孵育12 h后,NPCs外泌体与USCs细胞膜融合并出现在USCs细胞质中。共培养第3、5、7天时,外泌体组USCs细胞吸光度值(0.44±0.004、0.76±0.004、0.82±0.006)高于共培养组(0.39±0.022、0.63±0.035、0.69±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外泌体组USCs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ACAN(1.80±0.31、3.50±0.21、5.35±0.31、7.46±0.12)、COL2A1(1.43±0.15、4.33±0.23、6.89±0.22、8.11±0.31)、SOX-9(2.21±0.13、3.13±0.11、3.96±0.14、4.52±0.26)、HIF-1α(1.45±0.16、2.14±0.21、4.31±0.41、4.01±0.2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外泌体组USCs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ACAN(5.69±0.21、6.69±0.13)、COL2A1(6.33±0.17、7.89±0.15)、SOX-9(4.19±0.29、4.38±0.12)、HIF-1α(4.49±0.32、4.96±0.26)高于非接触共培养组ACAN(3.69±0.35、5.13±0.23)、COL2A1(3.40±0.16、6.79±0.19)、SOX-9(2.26±0.32、3.69±0.26)、HIF-1α(2.39±0.11、3.9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诱导人尿源干细胞分化为细胞,与非接触共培养相比外泌体法具有更高的诱导效率,并可更好地保持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髓核 外泌体 干细胞 细胞分化
  • 简介: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细胞原代培养在研究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传统的酶消化法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 培养基 比色法 蛋白聚糖类
  • 简介:背景: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组织,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
  • 简介:【摘要】大家好,我叫“”,我的主人一般会叫我“”。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存在,更没见过我的真面目。主人还在妈妈肚子里第10周,如鸽子蛋大小的时候,我已初步成形,期待着和主人一起睁眼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黏黏的、软软的、有着圆圆的脸蛋,扁扁的身材,性格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我有23个兄弟姐妹,别看我小,但很厉害,我穿一层厚厚的纤维环外衣,和超人一样连接主人的24节椎骨,可以增大脊柱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大脑和脊髓。随着主人年龄的增加,我也不断成长,终于18岁了,我和他一起参加了学校里的成人礼,他很高兴的和朋友跑跳嬉闹,一直到深夜,星光点点中看着他在花丛中入睡,我也很兴奋,但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我体内的细胞出现了一些坏死的迹象(注:人类腰椎间盘自18岁开始退变)。

  • 标签: 髓核 腰椎间盘 神经根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
  • 简介:背景:加载在椎间盘上的重力引起的静态压力刺激是椎间盘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目的:观察静水压对体外单层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形态学及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静水压加载系统中对体外单层培养的传4代人细胞施以0.3,0.7,3MPa的静压,分别加压30,60,90,120min,以常压0.1MPa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形态:在静水压干预下细胞体积均变小。0.3,0.7MPa静水压下轻微缩小,细胞形态相对完整;3MPa静水压下缩小最明显,且细胞形态不完整。②细胞存活率:在持续静水压刺激下开始的30min,不论压力大小存活率都偏低,在0.3,0.7MPa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或维持稳定,细胞增殖逐渐增强,在3MPa时随时间趋于下降,最终细胞总体数量减少。③细胞蛋白多糖:各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加,当持续加压120min时,在0.3,0.7MPa静水压下合成量呈高表达状态,在0.1,3MPa静压表达相对较少。表明静水压会对细胞形态学、存活率及基质表达产生影响。

  • 标签: 静水压 髓核细胞 形态学 蛋白多糖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crostatin-1对压力诱导的大鼠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3月龄大鼠腰段脊柱提取细胞,选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Necrostatin-1组,1.0 Mpa压力条件下培养0、24、36 h。单丹黄酰尸胺(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及细胞膜上MDC荧光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DC阳性率。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Annexin V阳性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B和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压力作用24、36 h,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细胞MDC及Hoechst 33258的荧光强度。流式检测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MDC阳性率(13.97±0.85、23.52±1.92)%及Annexin V阳性率(12.72±0.89、22.13±1.46)%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MDC阳性率(t=5.530、4.977,P<0.05)及Annexin V阳性率(t=4.702、4.9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Beclin1(2.76±0.13、2.65±0.14)、LC3B(3.62±0.18、4.54±0.65)及Caspase-3(2.04±0.15、3.28±0.39)、bax(3.56±0.42、4.82±0.66)基因表达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24、36 h压力诱导Beclin1(t=8.192、2.836,P<0.05)、LC3B(t=9.013、3.072,P<0.05)及Caspase-3(t=3.048、3.277,P<0.05)、bax(t=4.241、2.850,P<0.05)的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压力诱导的细胞自噬及凋亡。

  • 标签: 压力 髓核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代次成人正常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及生长动力学差异。方法从成人正常组织分离培养细胞,传代后对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噻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摄取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传3代之前的细胞形态正常,胞浆丰富;传4代起,部分细胞的形态逐渐向长梭形演化。生长曲线提示传3代之前的细胞持续增殖能力强。MTT测定吸光度值,传1、3代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5、7代与传1代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前3代成人正常细胞形态良好,活性高,增殖能力强,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种子细胞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技术 组织工程
  • 简介: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主要诱因,细胞的凋亡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椎间盘退变引起下腰痛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高糖诱导兔细胞凋亡的过程。方法:将第3代兔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液);高糖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抑制剂组(培养基中含有Caspase-12抑制剂Z-ATAD-FMK);抑制剂+高糖组(培养基中含有Z-ATAD-FMK及100mmol/L的葡萄糖)。分别处理6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凋亡率、活性氧自由基、Caspase-12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抑制,活性氧自由基、凋亡率、Caspase-12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②Z-ATAD-FMK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12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的增加;③结果表明,内质网凋亡通路参与了高糖诱导兔细胞的凋亡过程;高糖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过量产生及积累是引起内质网应激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CASPASE-12 GRP78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髓核细胞
  • 简介:目前因为细胞在培养扩增时的表型去分化问题使细胞移植受到限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已经被证明能促进单层软骨细胞扩增时的分化潜能,而FGF-2对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力图阐明细胞单层培养扩增时其表型的改变,同时观察FGF-2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用。

  • 标签: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治疗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 FGF-2 体外
  • 简介:目的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在人椎间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导人慢病毒载体质粒pLenti6/V5TOPO,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等)共转染入293细胞进行包装,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感染情况。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0^7U/mL。感染人椎间盘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FP的慢病毒载体,且能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椎间盘细胞并表达。

  • 标签: 椎间盘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表达
  • 简介: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人了解,单纯椎间盘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

  • 标签: 腰椎 假体和植入物 置换关节成形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体剪切力(FSS)对调节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及(NP)细胞自噬作用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使用永生化大鼠细胞系,暴露于12或24 dyne/cm2 FSS 0、1、2、3和4 h。根据不同实验需要暴露前给予10 μm 钴原卟啉(CoPP)预处理1 h或500 nm雷帕霉素预处理12 h。对实验样品进行RNA测序分析、硫酸化糖胺聚糖(sGAG)含量分析、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免疫印迹分析、免疫荧光测定、纤毛长度和患病率测量、自噬检测等。结果(1)FSS调节大鼠NP细胞的ECM蛋白表达和sGAG含量;(2)HO-1在NP细胞中被中度FSS大量上调;(3)HO-1是NP细胞的ECM中度FSS调节的关键;(4)FSS促进NP细胞自噬;(5)HO-1调节FSS诱导的NP细胞自噬;(6)雷帕霉素逆转FSS处理的NP细胞中HO-1基因敲除诱导的自噬和ECM稳态改变;(7)CoPP或雷帕霉素可大量逆转FSS处理的NP细胞中IFT88缺失诱导的自噬和ECM稳态的改变。结论中度FSS可以维持NP细胞的ECM稳态,这需要在初级纤毛存在的情况下通过HO-1介导的自噬激活。

  • 标签: 流体剪切力 髓核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细胞外基质 自噬
  • 简介: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单纯手术不易完全切除;同时细胞瘤对放化疗多比较敏感,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然后接受放疗和化疗。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术后放化疗的方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保证较好的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术后放化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苷受体2a(A2aR)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细胞构建实验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刺激作为阴性对照组,IL-1β刺激后加入A2aR激动剂CGS-21680作用为干预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A2aR、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cAMP和PK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的CGS-21680刺激细胞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明CGS-21680浓度为10 μmol/L时,细胞增殖率上升为(123.67±7.09)%,此为最佳浓度。IL-1β刺激细胞,腺苷受体A2aR表达低于对照组(0.24±0.01比1.24±0.23,F=0.036,P<0.05),这时AC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13.21±1.01比45.68±1.55,F=0.379,P<0.05),cAMP和PKA表达低于对照组(1.28±0.44比19.3±1.75,F=0.471,P<0.05;2.23±1.28比29.26±2.71,F=0.359,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30.50±3.80比14.07±1.26,F=0.342,P<0.05);在IL-1β刺激同时给予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干预,结果显示A2aR表达高于实验组(0.61±0.05比0.24±0.01,F=0.036,P<0.05),AC表达显著高于实验组(32.47±0.92比13.21±1.01,F=0.379,P<0.05),cAMP和PKA高于实验组(5.65±0.98比1.28±0.44,F=0.471,P<0.05;15.75±2.87比2.23±1.28,F=0.359,P<0.05),细胞凋亡发生低于实验组(20.30±5.05比30.50±3.80,F=0.342,P<0.05)。结论腺苷受体A2aR是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调控细胞凋亡发生的关键受体,可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减轻细胞损伤。

  • 标签: 腺苷受体2a 髓核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期性牵张微应变对人细胞生物学功能和退变的影响。方法收集人椎间盘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echano Culture FX2加载周期性牵张微应变,应力10万μɛ,10%拉伸应变,频率0.1 Hz,8 640个循环周期。MTT法检测牵张微应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牵张微应变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牵张微应变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差异基因在细胞的功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牵张微应变对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TGF-β、基质降解酶类、ECM分子等的影响。结果牵张微应变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牵张微应变促进细胞增殖和周期进程,两组细胞S期(t=5.336,P< 0.05)和G2/M期(t=7.288,P< 0.01)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牵张微应变抑制细胞凋亡(牵张微应变组8.56%±0.48%,对照组10.63%±0.32%,t=4.474,P< 0.05)。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到866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分析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主要包括focal adhesion、extracellular matrix,membrane raft、condensed chromosome kinetochore、cytoskeleton等。牵张微应变影响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TGF-β基因、基质降解酶、细胞外基质分子等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牵张微应变组炎症相关因子IL15(t=5.379,P< 0.05)、IGF1(t=5.454,P< 0.05)、IGFBP7(t=13.57,P< 0.01)的表达降低;TGF-β相关基因TGFB1(t=6.931,P< 0.05)、TGFB2(t=15.56,P< 0.01)、TGFB3(t=7.744,P< 0.05)的表达增高;基质降解酶类ADAMTS3(t=5.241,P< 0.05)和MMP19(t=24.72,P< 0.01)的表达降低,TIMP3(t=8.472,P< 0.01)的表达增高;ECM分子COL2A1(t=5.871,P< 0.05)、FLRT2(t=5.216,P< 0.05)、FN1(t=4.289,P< 0.05)的表达增高。结论周期性牵张微应变促进细胞周期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TGF-β、基质降解酶类、ECM分子等改善细胞退变。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拉伸强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4例行臭氧消融术的术中程序的总结及综合分析;结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腰间椎盘突出 臭氧 髓核消融手术
  • 简介:腰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由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变行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