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时期,祸乱相承,灾害频仍,疫病暴发频繁.总计200年中,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疫病就有45次,平均每4年多出现一次.魏晋时期疫病有以下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严重;疫病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与其它灾害的伴生性、继起性等等.

  • 标签: 疫病 疫情特点 记载 灾害 持续时间 暴发
  • 简介:魏晋服饰经历了3种境界.何宴、曹植时期精雕细琢的华服境界;竹林七贤时期的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浪漫境界;陶渊明时期的闲适淡泊境界.而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浪漫超脱境界是魏晋服饰风度的主流,在士人的衣着和生活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曲折地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 标签: 魏晋 服饰 风度 宽衣博带
  • 简介: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魏晋 书法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时是文学、艺术自觉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表现在书法艺术,在汉末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从而成为卓越的典范。至东晋,王羲之等对行草书的拓展与创造,甚至可以说是绝响。笔者在撰写《魏晋书法论》时,注意了下面二点:首先,笔者想通过对这时期的书法史的阐述,展示出魏晋书学的大概。当然,当时所处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在本文的阐述之中。诸如魏晋士人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地域因素、风俗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因为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文艺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如果被忽视的话,便会损伤它的真实面貌,也会使这个时期的文艺内容变得贫乏与苍白。其次,笔者如实地阐扬魏晋士人在书法上独具的艺术成就。作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人们,其家庭出身、社会阅历、学问修养和艺术情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各自在书法创作的面目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这一时期艺术姿性之丰美、丰富,使我们感到其艺术内容之殷实,艺术激情之充盈,艺术生机之盎然,艺术成就之伟大。这也是魏晋书法能开启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无数法门的原因所在。另还需要说明,本文自始至终对魏晋士人的精神、思想与行为、心理进行了礼赞。笔者在撰写时,觉得他们的生活情态如在眼前,亲切可感。本文另还提出了魏晋书学上有异于时人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魏晋士人 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 艺术自觉 意识形态 书法艺术
  • 简介:扬雄以大赋扬名于世。仅《汉书》本传就全文记录了他的六篇辞赋,即《反离骚》、《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解嘲》、《解难》等,可见他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首先是一位辞赋家,这一点,大概永远没有人会表示怀疑。从这些辞赋来看,正如《汉书》本传所说,均刻意模仿司马相如,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后世常常扬马

  • 标签: 魏晋玄学 扬雄 大赋 辞赋 司马相如 汉书
  • 简介:摘要“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服饰风尚,引导这一风尚的正是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魏晋时期政治的黑暗让士人们十分不满,他们空有政治抱负确无法实现,从而在服饰上寻求宣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服饰上的流行风尚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上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魏晋 士人 服饰
  • 简介:中国古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绘画的形势表现特质。作者首先考察了先秦至两汉时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塑造,进而归纳出这一时期流行的四种表现类型。论文也结合图像分析对魏晋北朝时期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进行了进一步探查,并指出渊源自西汉晚期并在东汉以后大量出现的“侧面俯瞰式”空间表现模式在此时期的渐趋盛行及对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影响。论文同时也对促成该视觉表现“模式”渐趋盛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中国早期画像 纵深空间 视觉形式表现 变化 原因试探
  • 简介:晋南牛特征。母牛头较清秀,面平,角多为扁形,呈蜡黄色,角尖为枣红色,角形较杂;公牛额短稍凸,角粗而圆,颈粗而微弓,肌肉发育好,髻甲宽而略高于背线,胸宽深,前躯发达,背平直,腰短,尻较窄略斜,四肢结实,蹄大而圆,鼻镜、蹄壳为粉红色,毛色多为枣红色。

  • 标签: 晋南牛 肌肉发育 粉红色 公牛 结实 鼻镜
  • 简介:《晋书》记载,武帝在襄阳设立管理蛮人的南蛮校尉,但具体时间不载。学者对此意见不一。但结合《晋诸公赞》后,都认为王戎任荆州刺史兼领南蛮校尉。厘正相关史料,可断定南蛮校尉设置在泰始五年到泰始八年九月之间。王戎是第一任南蛮校尉,且是先出任南蛮校尉,再任荆州刺史并兼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也不是自王戎开始,而是从元康后始为定制。

  • 标签: 西晋 王戎 南蛮校尉 荆州刺史 襄阳
  • 简介:南朝统治者依据文化多元发展态势,制定并推行多元文教政策。一方面,官方积极推行兴儒政策,将儒学奉为教育之基。另一方面,官方积极扶持佛道二教发展,以笼络宗教人士,控制宗教势力发展。同时,政府借助一些当世鸿儒开办私学的优势和基础,出资建设学馆,以作为分科教育机构。这种倡导兼容并包的多元文教政策促进了南朝多元文化的发展。儒学得以逐步走出发展低谷,走上复兴道路。佛、道二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南朝时期大放异彩,发展势头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文学、史学、医学等领域在这种教育政策下,也得以较自由、快速的发展。南朝各文化领域成就斐然,交相辉映,呈百花齐放之态势。

  • 标签: 南朝 多元文化 教育政策 分科教育
  • 简介:南朝时期,各朝国祚虽短,但统治者均意图通过教育使得其统治能够延续久远。尽管这一目的并没有实现,但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为当时培养了一定人才,而且也加快了这一时期文化学术的传播和发展,更为隋唐学校教育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南朝 学校教育 影响
  • 简介:<正>为降低生产成本,攻破越来越坚固的贸易壁垒,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们正带动全国向海外投资。三星和金星是韩国两家最大的电子集团公司,它们向海外近24家工厂投资了2.5亿多美元。自1987年以来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投资,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种投资已达到顶峰。三星电子公司总经理金进奇(KimJinKi)说,到90年代末,该公司全部电子消费品的1/3将在海外生产,而目前在海外生产的电子消费品仅占18%。“如果

  • 标签: 海外投资 消费品 贸易壁垒 电子产品 韩国 总经理
  • 简介:用典为南朝骈文形式方面的一大要素,其技巧的演进与骈文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刘宋时期,骈文初步形成,典故总数相对较少,具体类型主要包括语典与事典,用典方式以明用为主,技巧也相对粗糙,但总体看来,用典较贴切自然。时至齐梁陈,骈文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典故数量大增,方式灵活多样,明用、暗用、反用、借用、活用皆有。同时,用典技巧也走向精湛化,许多作家善于活用化用,不露痕迹,巧妙恰当而又平易自然。南朝骈文用典既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表现力,又可装饰文章形式、增强审美性,在骈文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用典 形式技巧 演进 南朝骈文
  • 简介:摘要纵观南朝民歌,内容上多以爱情为题材,且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助一系列的意象,再现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抒发了南朝女子爱情面前热情奔放、真挚动人的情感。本文主要分析了南朝民歌中“鱼、鸟”两个动物类意象,阐述了这一意象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动物 意义
  • 简介: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南朝与晚唐这两个时期的辞赋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自南朝而至晚唐时期辞赋发展的轨迹,并论述了这一阶段的辞赋在文学诸因素相互融合中的新变。

  • 标签: 南朝赋 晚唐赋 赋风
  • 简介:魏晋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自由、最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魏晋时代思想的多元化极大冲击封建传统思想,打破儒家大一统局面,为魏晋妇女走向自由造就难逢的契机。魏晋妇女生活上追求自然主义,人格上追求个性主义,在爱情、婚姻和生活方面表现出强烈、浓郁的开放意识。

  • 标签: 魏晋时代 妇女 多元思想 开放意识
  • 简介:一、金兰之交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曰,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 标签: 高中 课外阅读 《金兰之交》 魏风华
  • 简介:一、魏晋文化与文学从大汉声威,到盛唐气象,中间有一个魏晋北朝,准确的全称应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该时段共369年。其特点是政权变移很快,多个政权并存,如中国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和南方的“六朝”等。

  • 标签: 魏晋文学 盛唐气象 五胡十六国 巴蜀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 扬子云
  • 简介:魏晋时代是我国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同时在魏晋时期史部的地位上升。摆脱了《汉书·艺文志》中经学的附属地位,而魏晋杂传的大量出现是推动史部地位上升的重要动力。杂传的产生与魏晋时代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郡书、家传、别传三种类型的杂传,来探讨杂传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士族文化之问的关系。

  • 标签: 杂传 世风 士族
  • 简介:魏晋姓氏称谓和人名取义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姓氏称谓中的单称姓、官职+姓氏、郡望+姓名、姓氏+尊称等形式,人名中的体现门阀观念、玄虚色彩、佛道信仰和儒家思想等取义,都是该时代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反映。姓氏称谓和人名取义表面问题虽小,但其所反映的内容却很丰富,以小见大,有利于我们对魏晋历史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 标签: 魏晋 姓氏 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