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的50例病历资料十分完整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获得25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早期活动。①观察机械通气的时间;②观察ICU住院时间;③谵妄发生率;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谵妄总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有积极的影响,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床旁活动 机械通气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早期被动关节活动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中风患者经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均已明显恢复,在30d时得到进一步的恢复。结论脑中风患者开始的运动大多是被动活动,当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主动、辅助运动,病人可逐渐出现随意运动,最后应以病人自主活动其肢体为主。

  • 标签: 脑中风 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一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床旁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修养,部分患者同时需要辅以深度镇静、适当束缚等,容易造成肌力丧失,且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就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帮助患者进行简单肢体活动,鼓励患者早期,从而促进预后恢复。本文简单探讨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影响早期活动的因素,并介绍早期活动的护理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使患者能够更好恢复肢体功能,回归社会。

  • 标签: ICU 早期离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急诊超声检查(Emergencybedsideultrasound,EBU)和螺旋CT,评价EBU在多发伤患者早期快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采取必要医疗干预措施的同时行螺旋CT和EBU检查,记录检查耗时、检查总耗时、EBU诊断结果、CT扫描结果、随访结果。结果两种检查耗时相比较,EBU(FAST)较螺旋CT检查时间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总耗时比较,螺旋CT均较EBU(FAST)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BU(FAST)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3.3%,准确性为89.5%。结论EBU总体耗时时间短,患者无需转运,床边即可完成,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是多发伤患者较好的早期快速评估方法。

  • 标签: 多发伤 超声检查 急诊 创伤评估
  • 简介:摘要快速诊断是防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具有便携、快速、易操作、智能灵敏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宿主生物标记物、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面,对疾病流行病学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PO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儿童 即时检验
  • 简介:摘要本视频介绍了鼻肠管建立的意义、鼻肠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患者准备)、鼻肠管置管前准备、鼻肠管置管方法与技巧、鼻肠管置管及喂养维护等内容,以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帮助医护工作者在肠内营养中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最佳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快速诊断是防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具有便携、快速、易操作、智能灵敏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宿主生物标记物、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面,对疾病流行病学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PO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儿童 即时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选在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本研究主体,选取时间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依据双色球抽签法划分两组,每组各47例,接受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是观察组,接受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评价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达标结果以及肺水肿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的心率、平均静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明显比治疗前有所提升,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 标签: 床旁超声 重症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72例入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通过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指导早期液体复苏,观察组通过超声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对2组指导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6h、24h、48h达标率分别为63.89%、75.00%、88.8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达表示液体复苏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期间,实行超声指导利于液体复苏达标时间缩短,液体复苏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 液体复苏 脓毒症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除1例因服毒量大且年龄较大,行1次HP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快行HP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 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中实施,在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方式。方法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2010年12月派人在外院学习母婴护理的操作模式,并在2011年2月在母婴同室开展该护理技术。结果不仅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科室服务满意度,是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 标签: 母婴 床旁护理 实施体会
  • 简介:摘要检测(POCT)最主要的优点是在病人身旁作检验减少了检验结果的周转时间,可及时作出治疗决定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效率。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1,目前国内有关POCT诊断项目准入制度、管理的质量保证尚不完善,也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现场快速检测POCT院内管理建议》草案2014版的颁布,整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POCT的组织管理总则、现场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以及相关的质量保证计划。随着POCT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及质量保证措施研究不断深入,合理使用POCT的方案及措施逐步落实于完善。使POCT行业在院内朝着一个良性、有序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谈谈个人意见,供管理者参考。

  • 标签: 床旁检测(POCT) 培训 质量保证 比对
  • 简介:摘要:重症肾损伤是一种危单位邮编重疾病,净化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净化技术在重症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净化技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和液体管理,并提高治疗效果。结论:相比传统的间断性血液透析,净化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然而,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改进净化技术,提高其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以期为重症肾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效果[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快速血糖的漏测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方法2014年4月成立品管活动小组,按品管圈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立目标、找出相关因素、对策拟定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十大步骤进行。结果实施半年后住院患者快速血糖的漏测率由24.29%降至7.13%,住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由95%提高至98.5%,平均住院日由2013年的11.3天缩短至2014年的9.5天,医护关系变得更融洽。结论品质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快速血糖漏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更加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床旁快速血糖 漏测率 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