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聚体水平变化,探讨血浆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浆D-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D-聚体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浆D-聚体(DDIC)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和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的血浆D-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对血浆D-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D-聚体的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聚体的水平检测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聚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聚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聚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聚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聚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 标签: D二聚体 溶血 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肺栓塞患者D-D聚体的含量的变化,明确D-D聚体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大面积PTE患者(46例)、小面积PTE患者(50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57例)和空白对照(181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D-D聚体水平和PTE患者治疗后4d、7dD-D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浆D-D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PTE组D-D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小面积PTE患者D-D聚体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大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PTE患者D-D聚体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组D-D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D-D聚体可作为诊断PTE的一项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PTE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 标签: 肺栓塞 D-D二聚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的检测。初治期患者7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复发期患者19例,对患者分别予以D-聚体的动态检测,然后对其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患者血浆D-聚体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其初治期与复发期患者D-聚体水平呈现明显提升的趋势(P<0.05);和缓解期对比发现,初治期与复发期患者D-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缓解期D-聚体水平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期和初治期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急性白血病类型进行对比,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治期较高(P<0.05),当进行缓解期和其他类型患者进行D-聚体水平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讲,血浆D-聚体能够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同时对其进行D-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还能为患者病情观察和疗效评估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 病情进 疗效评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聚体和凝血指标检验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80例妊娠妇女,其中43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D-聚体和凝血指标(包含有PT、APTT、TT和FIB)。结果观察组PT(8.36±0.57)、APTT(24.31±2.48)和TT(12.53±0.67)低于对照组(11.67±0.64),(28.79±2.76),(15.83±0.64),FIB(4.93±0.85)和D-聚体(4.66±1.02)则高于对照组(3.24±0.76),(2.14±0.68),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PT、APTT和TT较低,而FIB和D-聚体较高,因此,凝血指标和D-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高凝检测中凝血四项与D-聚体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5例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孕产妇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未妊娠)55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四项以及D-聚体D-D)联合检测,观察各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短,纤维蛋白原以及D-D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凝血酶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主要以凝血四项以及D-D指标为主,可以反映产妇凝血功能情况,为分娩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最好预防准备,减低分娩意外情况,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前高凝检查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血浆D-聚体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确诊肺栓塞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将29名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聚体测(D-dime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与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与血浆D-dimer在肺阻塞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对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进行有效指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缺血 白蛋白 血浆D-二聚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D-聚体是由交联纤维蛋白经过降解后得到的特殊物质,它可作为反应体内高凝状的指标,同时在诊断DIC及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妊娠期血浆D-聚体水平较非孕期有所增高,但目前尚缺少有关孕期女性血浆D-聚体水平的参考区间及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界定值,故其在诊断孕产妇DIC、血栓性疾病中受到很大限制。非孕期女性血浆中的D-聚体值在健康人群参考区间范围内;妊娠期间,DD值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晚孕期其值到达最高。

  • 标签: 妊娠,D-二聚体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聚体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8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D-聚体水平,分析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D-聚体水平(725.5±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D-聚体水平(135.5±2.6)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内脑动脉硬化患者D-聚体水平(655.5±2.8)ng/ml明显高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聚体水平(602.5±2.2)ng/ml、脑梗死患者D-聚体水平(502.5±3.1)ng/ml,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血栓病情越严重者DD水平越高,可作为临床血栓性疾病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血浆D-二聚体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40例,根据胰腺CT分级,将其分为B、C、D、E四个等级,每组10例。比较各级研究对象血浆D-聚体水平。结果各级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明显上升,而且随着病情加剧,D-聚体水平会相应上升。

  • 标签: 高脂血症 胰腺炎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炎患者,并以同期自愿参与研究的50名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血清CRP(103.2±23.4)mg/L、ESR(35.8±6.5)μg/L、D-D(1152.4±43.1)mm/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2)mg/L、(10.2±1.4)μg/L、(182.6±14.8)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以80岁为临界值分组,80岁以上患者CRP(102.4±21.8)mg/L、ESR(34.8±5.8)μg/L、D-D(1148.7±45.2)mm/h与80岁以下患者(103.8±22.1)mg/L、(35.4±6.2)μg/L、(1142.3±43.9)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及D-聚体测来诊断老年肺炎的情况,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老年肺炎 血清C反应蛋白 血沉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聚体联合FDP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DIC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D-聚体以及FDP水平。结果观察组D-聚体以及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聚体以及FDP可有效诊断DIC,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同时也缓和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FD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D-聚体(DD)检测在诊断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并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静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DVT的诊断效能。结果DD检测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50%,超声检查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0%,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100%。结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有提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D-二聚体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聚体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聚体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聚体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聚体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聚体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肺炎患儿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D-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儿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观察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变化。结果(1)血小板参数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除MPV外其他血小板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2)D-聚体数值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的数据变化显示肺炎患儿存在血液粘度增高。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粉预防血栓形成调节凝血紊乱的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行TKA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3g口服2/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及淀粉(按119)混合物作为安慰剂3g口服2/日。术后第3天检查D-聚体,分别对两组病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聚体阳性率为22.1%明显低于对照组47.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粉口服在TKA术后应用可以降低D-聚体阳性率,为其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对凝血功能的稳定、调节作用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七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 抗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血浆 D-聚体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1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为观察 2组,另选取 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浆 D-聚体测定,对三组的测定结果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 1组患者的 血浆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观察 2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 2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随访 1年,血浆 D-聚体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浆 D-聚体阴性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浆 D-聚体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同时可用于判定预后,血浆 D-聚体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更长。

  • 标签: 血浆 D-二聚体水平 非小细胞肺癌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 D- 聚体D-D )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55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55 例作为参考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其入院后 1d 、 3d 、 7d 以及 14dD-D 水平变化、差异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 入院第 1d 、 3d 、 7d ,观察组 D-D 水平均显著高于参考组( P<0.05 ),入院时、入院第 14d ,两组 D-D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内,死亡组 D-D 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 P<0.05 )。 结论: D-D 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参与,且与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主要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血浆 D- 二聚体( D-D ) 进展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与D-聚体(D-Dimer,D-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2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下肢不同部位骨折患者伤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D的水平。D-D定性相关分析(D-D水平的界定≤0.5为正常、>0.5为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D-D定量相关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完成。【结果】不同骨折部位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F=7.61,P=0.000)、血小板(F=4.69,P=0.001)以及D-D水平不同(F=60.4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D-D水平的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在不同D-D水平人群也不同(t’=5.07,P=0.000),骨折部位分布有明显差异(χ2=124.08,P=0.000)。多因素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1)和骨折部位(P=0.00)是影响D-D异常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OR=0.97,95%CI0.95~0.99);骨折部位对比显示,与足部骨折相比,髋部、股骨部位骨折为D-D异常的危险因素(OR髋关节=27.59,95%CI8.65~88.00,OR股骨=20.85,95%CI5.36~81.14)。然而,通过对D-D定量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血红蛋白等均与D-D水平相关。【结论】髋部、股骨骨折部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度较高,临床上应注意预防下肢血栓的发生。下肢骨折患者伤后应重视抗休克及贫血治疗,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