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应用于产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5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本组护理工作中采用ISBAR交接模式。另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5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交接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期间的护理差错率、产妇投诉率、交接班用时、产妇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开展ISBAR交接模式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显著高于未开展ISBAR的对照组的80.4%,p

  • 标签: ISBAR 交接班 产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的30名外科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常规交班)和研究组(ISBAR沟通模式交班)。结果:基于ISBAR沟通模式进行外科交班的研究组的交班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交接班中,能够有效提高交班质量,保证关键信息的传递,进而降低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ISBAR沟通模式 外科护理交接班 交班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ISBAR床旁交接模式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8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3)和研究组(n=43),常规组利用常规交接模式,研究组利用ISBAR床旁交接模式。对两组病情掌握评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病情掌握评分为(86.20±6.35)、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为9.30%、护理管理质量为(93.57±4.96),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ISBAR床旁交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病情掌握程度,减少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成立工作小组,利用海报宣传、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诸多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急诊科护理交接班手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较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满意度。结果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4)分增加到(8.15±0.55)分,接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2)分增加到(8.09±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后,护士交班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内容的有效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接班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质量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 交接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传统交接模式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I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急诊患者3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交接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I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在交接班中问题发生率为14.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5%;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中问题的发生率为32.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7.8%。两组患者的问题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的得分为(85.46±12.39)分,传统交接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得分为(68.74±12.15)分,两种交接模式的病情掌握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应用效果显著,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SBAR沟通模式 传统交接班模式 急诊抢救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SBAR沟通模式在综合ICU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参与综合ICU护理护士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分别采取ISBAR沟通模式、传统交接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护士的满意度、十知道考核评分、NASR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十知道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改良ISBAR模式在NICU护理人员交接班的应用,以规范护理人员交接班内容,减少交接班缺陷率,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 方法 基于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结合NICU患儿年龄小,病情危重,护理工作难度升高得特点,设计改良ISBAR护士交接表,并对表格内容进行培训,建立并应用改良ISBAR交接模式,并对其交接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改良ISBAR模式在NICU实施后护理人员在交接单填写、患儿病情交接、液体交接、皮肤交接等几条目漏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的平均分由(54.24±5.21)提升至(63.44±2.8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改良ISBAR交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NICU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减少交接班漏项现象。

  • 标签: ISBAR NICU 护理人员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运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危重转运交接患者74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转运交接方式,观察组(37例)予以ISBAR沟通模式,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41%,低于21.62%对照组(P

  • 标签: 危重患者 ISBAR沟通模式 转运交接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制定了PICU-ISBAR交接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班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床旁交接班方法,2020年1月15日~2020年3月15日收治的50名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班为干预组,使用PICU-ISBAR交接单进行床旁交接班,对床旁交接班时间、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为1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6/50),(p

  • 标签: 护士交接班 ISBAR 重症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患者应以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患者60例,根据转运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观察组应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结合转运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引发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交接用时比对照组用时短,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应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保证转运安全,缩短时间,提升交接护理人员满意度,可以借鉴。

  • 标签: ISBAR交接模式 优化分级转运 急诊介入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方式心内科危重患者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4年11月我科采用SBAR沟通方式,制定并实施“危重患者SBAR病情交接检查表”,规范科内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交接班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实施后,危重患者交接过程中因沟通不良引起的护理风险由35.6%下降至5.3%;护理纠纷由0.16%下降至0.03%;护士满意度由93.2%上升至98.4%,医疗满意度由92.6%上升至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2.18,9.83,33.6,33.1;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规范了护理人员交班的流程,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升医疗护理品质及促进患者安全,有助于团队文化的建设。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ISBAR) 危重患者 病情交接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ISBAR交接流程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分组方法分为A组(50例)与B组(50例),A组采用常规交接流程护理方法,B组采用ISBAR交接流程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时间、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交接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ISBAR交接流程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交接时间,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可行推广。

  • 标签: ISBAR交接流程 危重症 护理工作 应用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发生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性退化[1],特别是对于新入院的老年患者,除了生理性功能退化,还存在机体上的病理改变,因此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整体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及时、全面的综合评估,有利于尽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评估的不全面有着密切关联.

  • 标签: ISBAR交班模式 老年患者 交接班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6-02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心内科c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转出交接表格,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选择2015年1~7月心内科ccu接受救治的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的5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医护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交接;观察组则采取SBAR沟通交接模式。结果在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的交接患者耗时为(5±0.15)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7)分钟(P<0.05);观察组交接问题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9%(P<0.05);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96%较对照组86%明显提高。

  • 标签: SBAR模式心内科监护室(CCU)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组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142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口头交接结合原交接记录单的形式;B组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69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比较A、B两组的病情交接缺陷发生率、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缺陷发生率B组较A组低,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得分、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调查得分B组较A组提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使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可降低交接缺陷的发生,提升交接班护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危重患者交接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I-PASS病情汇报模式 入院交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SBAR交班模式在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3月全科病房患者,对照组80例,2023年4月—2023年6月全科病房患者,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交班模式,观察组实施ISBAR交班模式,对比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信念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信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ISBAR交班模式可以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健康信念评分。

  • 标签: ISBAR交班模式 全科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价值
  • 简介: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当当……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是二年级的学生,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农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 标签: 交接 孩子 一年级 二年级 教室 学生
  • 简介:摘要开展优质护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交接模式后,总结了护士长组织交接班的体会,强化各班职责,可实现对患者连续性的观察、治疗和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改变交接班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 保证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来院实习的五个院校共 100名护生按照名单顺序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名。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模式实施护理教学查房,观察组采用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实施护理教学查房,比较两组护生实施护理教学查房他评和自评得分、患者对护生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查房得分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的应用能使护生对护理教学查房流程更直观化、同质化,沟通内容也更标准、严谨,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护理教学查房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SBAR 结构化沟通模式 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传统交接模式,对责任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改变护理交接模式,比较护理交接模式改变前后的交接班次数、交接班时间、交接班质量、陪住率、表扬信情况。结果通过改变传统交接模式,使交接班次数由原来的5次减少至3次、交接班时间由原来的(122.8±18.7)min减少到(35.2±3.6)min、交接班质量提高、陪住率下降0.4%、护理表扬信增加了7封。结论改变后的交接模式,对实施8小时工作,24小时负责的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交接班模式 责任制护理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