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10月13日,泰国王室—保皇派的领导核心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的逝世,给泰国政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权力真空,军人集团与他信派系的政治矛盾恐将再次激化。泰国政局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波及中泰战略合作的有序落实,长期来看,中泰关系保持既有水平相对容易,但推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发展则面临着挑战。2016年10月13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陛下逝世,享年88岁。作为泰国王室—保皇派的领导核心,普密蓬国王逝世形成的权力真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泰国既有的政治结构。

  • 标签: 普密蓬 中泰关系 权力真空 阿杜 拉玛 对华关系
  • 简介:2010年12月10—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为"五校亚洲安全研究合作项目"的第二次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近30位学者与会。本刊刊载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 标签: 中美关系 东北亚安全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 北京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 简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与市场自行调节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混合经济模式是现行经济发展的趋势。混合经济模式发展的两个产物便是经济法与民商法,其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又缺一不可,二者的互补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体系化。笔者通过对二者法律责任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二者差异性及功能的互补,以发挥二者的最大价值。

  • 标签: 经济法 民商法 互补关系
  • 简介:<正>东亚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地区①,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从50年代至70年代这里曾经长期动荡不安,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冷战结束以后,东亚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政治上呈现相对稳

  • 标签: 东亚地区 东亚国际关系 朝鲜半岛 《人民日报》 东亚形势 国际新秩序
  • 简介:<正>中国自1978年开始全力推行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它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在没有内乱外患的情况下,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展开的“第二次革命”,也是一场全方位,影响最大的现代化运动。改革开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包括政治和社会的内容。十五

  • 标签: 中国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东亚地区 中日关系 经贸关系 改革开放政策
  • 简介:法国总统奥朗德执政一年来,展现出与前任总统萨科齐不同的外交风格和政策,在低调中积极进取,在聆听中更趋务实,在合作中寻求独立。奥朗德提出“战略经济伙伴”、“经济外交”等新理念,出访了欧非亚美地区的35国(萨科齐执政第一年出访不到30国),法外交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 标签: 法国总统 外交风格 中法关系 执政 经济外交 积极进取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商品市场经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得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关系逐渐向统一、分立方向转变。文章主要从民法与商法的发展趋势入手,研究了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以供参考完善。

  • 标签: 民法 商法 结合 分立 立法模式
  • 简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IdentitiesandEthnicMinoritiesinChinese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 标签: 华人 移民社群 移民身份 少数民族 迁徙关系
  • 简介: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将告别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助手,要求教师课前进行知识传授,课中实现知识内化,课后开展知识测评,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挑战,无疑是在重构课堂,实行新的教学方案设计。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视角,探索小组讨论法在少数民族基层法治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以期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小组讨论法 少数民族基层法治人才 实践
  • 简介:特朗普执政后将'美国优先'作为对欧政策的主导原则,以施压与交易方式推进对欧政策调整,导致美欧同盟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交易性成分增多、同盟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等。特朗普政府偏执于'美国优先'及'单边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是导致美欧同盟关系恶化的核心症结,而美欧对外战略调整与安全战略选择错位以及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民众对联盟的认同度下降,使得联盟关系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治下的美欧同盟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形成挑战,也牵动了美欧俄、美欧中三边关系的走向。衰落但有韧性的美欧同盟关系仍将继续维系和存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美国优先” 美欧同盟关系 变化 影响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后,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和国际环境外交活动的深入发展已直接触及到国际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国家主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际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维护国家主权 国际环境保护 主权的行使 全球环境管理 国际关系 国际环保合作
  • 简介:对西方工人运动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契机。西方工人运动尤其是工人罢工的表面诉求,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使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思想相联系。随着人们对欧美资本主义弊端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种联系得到了强化。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被很多人界定为公有制基础上的均贫富学说。这种认识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与物质基础。

  • 标签: 社会主义 传统文化 均贫富思想 中国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是学科的思想积淀和知识根基,其研究状况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最近几年,中国学者构建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理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哪些重大理论争鸣?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看待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的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骦专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专著《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译著《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没有应答的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等。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学
  • 简介:全国国际共运、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共运高放当代国际共运中国人民大学黄安淼当代国际共运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治当代国际共运和当代国际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张汉清当代国际共运北京大学曹长盛世界社会主义和欧洲政党政治北京大学黄宗良俄罗斯东欧社会政治发展...

  • 标签: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国际共运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和美国在共同抗苏的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关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合作关系,西德扮演的是“伙计”的角色。进入60年代,德美关系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德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美国不顾西德的利益寻求同苏联合作;另一方面西德与苏联关系的僵局还没打开,而对美国的背弃又无可奈何。西德对外政策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实力对比和国家利益。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联邦德国 美国 苏联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适性变革,这集中体现为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从范式上来看,当前的政治调适是国家与社会合力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有需求,国家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框架;从过程上来看,当前政治调适所蕴含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表现为:以社会公正为主的社会需求、以社会抗争为主的政治互动、以服务型政府为主的国家供给、以非选举问责为主的政治发展;从效果上来看,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互动模式兼具"有效性"与"有限性",需要通过持续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来完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模式。

  • 标签: 政治调适 国家与社会关系 服务型政府 非选举问责
  • 简介:<正>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苏美关系 苏联外交 政治理论 非意识形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