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 标签: 西藏王臣记 脱卜察安 藏族历史 蒙古黄金史 西藏王统记 甘珠尔
  • 简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一次次的民族危机,民族精神问题被严峻地摆到了整个民族面前,国人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日益深化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一次历史的梳理,对于全面把握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的概况,并进一步深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而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已有研究中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十分少见,尽管也有一些研究者做过一些民族精神研究的综述,但关注点大都是放在具体论点的对比分析上,很少有人从民族精神研究的学术史进行考察,本文拟做此尝试,以推进民族精神研究。

  • 标签: 民族精神 展望 精神支撑 近代以来 民族危机 中华民族
  • 简介:四川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主要承担四川及西南部分地区的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早在五、六十年代,该社就被评为先进民族单位。近几年来,又获得了不少荣誉。该社在1995年、1997年全国出版社年检登记工作中,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良好出版社”;1998年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90年代以来,该社出版的书籍获得了不少图书大奖。其中《苗族史》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彝族文学史》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凉山畜牧科普丛书》获首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彝族创世纪》获“中国民族图书奖”二等奖,《中华通史大历典》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彝文典籍目录》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藏传历算学大全》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彝语大词典》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两书双获第四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近年来,在繁荣出版方面,该社加快了从数量规模型向优质高效型运作转移的速度,优化选题结构,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四川民族出版社还全面负责四川省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工作。随着民族教育的发展,该社出版的民族文字教材由建社初期每年25种增加到现在每年出版藏、彝文教材4...

  • 标签: 四川民族出版社
  • 简介: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强大的永恒主题;而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力量,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课题。唱响爱国主题,

  • 标签: 国民素质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力量 全民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 先知书
  • 简介:在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恩和村,去年夏天,村民卓娅率先在村里搞起了俄罗斯族风情游。她把新房租给游客住,每天下厨制作俄罗斯大餐,一夏天挣了五六千块钱。“不少人走时还留下了名片,记下了我家的电话,说今年还要多带几个朋友一起来玩。我忙着收拾屋子就是等他们来的!”卓娅高兴地说。

  • 标签: 民族关系 额尔古纳市 民族乡 少数民族经济
  • 简介:草原东西通路便利了中西文化交往,草原也是丝绸交易的路线。应对草原民族的活跃,汉帝国占有河西,控制西域,成就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所谓张骞“凿空”,是指中原往西域的交通大道得以开通。同时草原民族对于丝路贸易及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也表现出积极态度。草原民族促进丝绸之路交通的历史贡献,值得关心经济史、交通史、民族史和文化交流史的人们注意。

  • 标签: 草原民族 丝绸 交通 匈奴 西域 堂邑父
  • 简介: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的,民族习惯法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存续。为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法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法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法仍具有存在的必要。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立法权
  • 简介:德宏,正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跨越之路上,在党的政策光芒照耀下,发出大踏步前进的跫音。从昆明到德宏,近八百公里的车程。距离的遥远,没有阻挡人们前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的脚步,没有阻挡来自各级各地的帮扶,更没有阻挡人口较少民族的欢声笑语。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倔强 民族发展 党的政策
  • 简介:不可否认,我们已经习惯用歌声去界定一个时代,一首歌或许就能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时代前进的轨迹。音乐这种艺术形态自诞生起,就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强大影响,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歌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 标签: 新中国成立以来 民族歌曲 艺术形态
  • 简介: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 标签: 中华民族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境内 政治民族 不可分割性 社会历史
  • 简介:苏联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及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源于列宁的思想。在苏联存在的70年间,苏共为解决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影响甚至外溢到其他国家。苏联民族工作失败的原因可以从苏共、民族关系理论和国体等角度进行探讨。

  • 标签: 苏联 列宁主义 民族理论 苏共 苏联解体
  • 简介:  按照党中央部署,全国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讲”是紧密联系的整体,讲学习是前提,讲政治是核心,讲正气是归宿。领导干部没有正气,讲学习就没有意义,讲政治就是空话,也就失去领导者应有的品德。  所谓正气,对人来说,是指有刚正的气节,也指有正派的作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风气。正气是与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人的德才素质的综…………

  • 标签:
  • 简介:播种民族教育的希望──桑植县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掠影谢德才桑植是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县。全县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万,占总人口的86%。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人口居住分散,全县4万余名小学生居住在离学校5华里以外的就...

  • 标签: 民族教育 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小学 桑植县 中心小学 民族地区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边境一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边疆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驻军与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国内发生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后,诱发边境一线跨界民族不稳定的因素增多。

  • 标签: 云南边境 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民族工作 线 维护
  • 简介:以优秀的媒体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影响受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达成政治性、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方式呈现内容;通过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联合发力;结合好内容、手段及平台,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报道。(一)3月5日清晨,来自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的全国人大代表卓嘎一边随着大家步入人民大会堂,一边不停地在心里默念:“习近平总书记您好,我是玉麦乡的卓嘎……”

  • 标签: 媒体报道 民族题材 新华社 两会 思想文化阵地 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