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回顾分析。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使用无菌操作,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帮助患者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排出,进行拔管套管护理。结果43例气管切开成功拔管,拔管呼吸平稳,气道通畅,5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2例死亡,放弃治疗及死亡病例均与护理操作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服务才能够让其获得较好的恢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吸痰 护理 脑出血 颅脑损伤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物人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为成功护理植物人合并器官切开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施依据。方法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口腔护理,胃管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皮肤护理,排便的护理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整个护理程序完成,患者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植物人合并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了正确的护理措施,达到了成功护理。

  • 标签: 植物人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脑炎(乙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改进护理措施,加强护理程序的管理。结果较往年住院人气管切开者比较证实,恢复快、感染率低。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乙脑昏迷患者尽快恢复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由输液管改良气管切开固定带和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发生率、皮肤损害的恢复时间、患者的舒适程度、痰液外溅、氧气管脱落次数以及气管套管封管时间观察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固定带 保护罩 革新推广
  • 简介:目的了解气管切开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4例,发病率为63.64%。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4岁或〉65岁、输血、晚期气管切开、前5年内吸烟、意识障碍和使用抗酸药物是气管切开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共分离病原菌178株,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G-)细菌(141株,79.21%)。分离的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2株(85.71%)是耐甲氧西林株。结论气管切开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病率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 标签: 气管切开 肺炎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蝶形透明敷料用于气管切开造口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62例,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蝶形透明敷料覆盖;对照组30例,采取白色医用胶布覆盖造口。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无创通气、耐受情况,造口处局部皮肤反应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耐受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结论蝶形透明敷料是一种气管切开造口处良好的敷料。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造口 无创通气 蝶形透明敷料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严格无菌操作,有效防止感染。结果64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46例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因脑疝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出血未拔管。结论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可提高治疗郊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常导致纤毛运输时间和分泌物含水量减少,导致患者呼吸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感染率上升。因此,需要持续的湿化护理来保证呼吸道粘膜炎的正常运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本文在此浅谈气道湿化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要点

  • 标签: 气道湿化 喉癌术后 气管切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对危重症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气管切开给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护患双方语言交流障碍,即沟通障碍。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1,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实践中,语言沟通可以说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来说,由于暂时的失声,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所以非语言沟通在护患交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护理人员沟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能有效地增进护患互动,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气管切开 患者 情感支持
  • 简介: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解除咽梗阻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常见手术。临床上常侧重于手术的危险性,而对其术后安全性认识不足。术后常出现因套管堵塞、脱出、无名动脉出血,而穿息死亡等问题。本文简要阐述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及相应防范措施。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安全性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诊急救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特殊护理措施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 气管切开术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固定外套管的布带穿过止血带代替气管套管固定带,根据更换频率分为3~6d组、7~10d组、11~15d组,每组20例,连续观察3个月,分别观察颈部皮肤损害情况、止血带的变化、气管切开套管的移动率。结果气管切开周围局部皮肤损害程度及止血带变化情况,随着止血带更换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气管切开套管移动率随着更换频率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7~10d更换1次较为合适,可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固定带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好转26例,植物人生存状态2例,死亡5例。结论护理人员认真、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密切、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有备无患。掌握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特殊性,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的保障。

  • 标签: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