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型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次探究实验为对比研究实验,实现对象是我院90例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药物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有反应组(n=35)和无反应组(n=55),分析两组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表型及影响因素。结果:有反应组女性患者占比高于无反应组,有反应组BMI低于无反应组,有反应组二甲双胍使用剂量比无反应组多,P<0.05;服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占比,胃肠道系统85.71%、肝功能损害2.86%、中枢神经系统2.86%、皮肤组织2.86%、全身性系统5.71%。结论: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型女性占比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极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及时的检测白色念珠菌,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唑类、多烯类、棘白素类、氟胞嘧啶。但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需开发新药物改善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感染问题,有效预防术后的感染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患者疾病的恢复时间。可以尽快达到出院要求,也可以省下一笔住院费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医疗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干预性的抗菌药物使用,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更有帮助。本文阐述了目前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会引发哪些问题。

  • 标签: 术前用药 抗菌药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药师参与专项处方点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02-2020.02年药师参与专项处方点评500张分为试验组,2018.01-2019.01年未点评500张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药师 参与专项处方点评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20年蚊虫密度与季节消长情况。方法:将2018年5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蚊虫监测工作纳入研究范围,运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进行蚊成虫密度监测工作,分析2018-2020年蚊虫监测结果。结果:2018-2020年期间北京市大兴区优势蚊虫种群为淡色库蚊,且2018、2019、2020年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分别为93.4%、89.1%、90.8%;公园绿地、养殖场蚊密度较大,其次是居民区及农村民房,医院蚊密度最小;从成蚊密度季节消长上来看,成蚊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结论:蚊虫的生长繁殖与气候有着紧密联系,温湿度与降雨对于蚊虫的生命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降低蚊密度,将疫情发生风险或者进一步传播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 标签: 北京市大兴区 蚊虫监测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可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各科室送检的549株病原菌为入组样本,观察病原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入组样本中的54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达到86.33%,革兰阳性菌占比13.66%,且每种耐药菌株对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可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检测效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疾病预防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公共卫生监测能够为疾病预防工作科学实施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为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效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了解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公共卫生监测的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公共卫生监测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科实施多导睡眠监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0月。将4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21年10月--2022年4月是没有改进前的多导睡眠监测情况,2022年4月-2022年10月是实施了CQI方法,对比改进前后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改进前撤机人次、无效监测人次、护理态度评分明显低于改进后,(t=13.198,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精神科实施多导睡眠监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精神科 多导睡眠监测 持续质量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在首次溶栓前未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首次溶栓前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预后。   结果:观察组溶栓7 d、溶栓90 d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有助于促进溶栓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首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 简介:摘要  分析一例降结肠癌术后经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注化疗药物外渗事件,针对此次药物外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将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内容分享给各科室内部学习。

  • 标签: 降结肠术后 输液港 化疗药物 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管理中采取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98例ICU重症进行EN患者,资料选自2020年1月~12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EN管理,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腹内压监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低,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较短(P<0.05)。结论 在ICU重症进行EN患者管理中使用腹内压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患者达到目标喂养时间,促进其预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腹内压监测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 要】背景 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目的 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通过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间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使用可穿戴监护的62例消化外科术后患者自术后到出院真实的3327次生理异常报警,对报警的种类、时间分布和患者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人均每小时生理报警在0-24小时和24-48小时内分别为0.91次和1.22次,无明显的时间分布差异(p>0.05);在48-72小时内为0.36次,与前两者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布差异(p

  • 标签: 可穿戴监护 早期下床活动 风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颅内压监测系统在重症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从我院随机抽取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入院时间均处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采取了入院顺序编号法进行分组,1~35号属于监测组,36~70号属于常规组,分别实施“强生(美国Codman)”颅内压监测系统监测与常规监测。观察患者在术前与术后三天与七天的颅内压、GCS评分、预后状况,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状况与在术后半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差异并不明显(P>0.05);术后三天、七天,常规组颅内压明显比监测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内压监测系统 重症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我校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选取高一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研究结果发现:共对1467个人进行了监测其中视力不良人数 1319 人,该届学生左右眼视力状况较均匀,但女生视力明显低于男生。可见,高一学生视力状况较差,未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主要采取措施包括:增设课间眼保健操活动、对学生视力进行定期检查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方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学生的眼睛,让学生明白视力对自身的重要性。

  • 标签: 高中学生 视力监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具有优良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于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在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后120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50例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120院前急救中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身体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清醒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后120院前急救中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此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镇静催眠药物 120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监测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预测胎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胎儿检测的孕妇100例,通过测量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和子宫动脉指数,以及脐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末期的流速比值,同时测定胎儿升主动脉和肺动脉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将其分为正常胎儿组和异常宫内迟缓发育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脐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监测 胎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神经外科ICU为例进行研究分析。针对ICU内的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患者作为对象进行采样并开展细菌培养,同时监测致病菌。在2021年7月开始强化环境卫生学管理。回顾总结四个季度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病原菌检出数量明显低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数据对比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ICU环境卫生并不是非常理想,今后应当基于环境卫生学和积极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ICU内高危患者提供良好治疗与康复环境,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环境卫生学 消毒灭菌 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