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学校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分段研究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校卫生安全管理情况。采用跟踪分析,确定1000例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学校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结果:干预前阶段,学校500例跟踪对象发生传染病病例68例;干预后,学校下降到了19例,(p<0.05);且通过建立传染病风险管理机制,家长、学生管理满意率、依从性提升明显。结论:综上所述,学校是传染病高发场所,考虑到学校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年龄段低,感染抵抗力差,建议对应学校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提升学校卫生安全质量。

  • 标签: 传染病预防 控制对学校 卫生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接诊的病人中随机抽选100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之后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前后的病人表现。结果:据统计88位病人经过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此外这些病人肠功能恢复时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缩短。结论: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于急性胰腺炎病人而言更为合适,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参照组为常规治疗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莫西沙星进行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莫西沙星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进行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 SDS抑郁评分、 SAS焦虑评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通过手术室细节护理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94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 19.15%和 42.5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甲亢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相较于丙硫氧嘧啶,使用甲巯咪唑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治疗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 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于 2019 年起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防范措施,对比防范前、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结果 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小便失禁、摔倒、身体压疮、操作不当误吸、 自杀倾向等的 并发症。结论 科室工作人员应加强护理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并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神经学 住院病人 护理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1.4%)。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提高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骨科 手术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急性腹泻患者采用小儿腹泻贴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02月收治的148例儿童急性腹泻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74例):采用基础治疗+小儿腹泻贴疗法完成腹泻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基础治疗方法完成腹泻治疗;就组间急性腹泻患儿疗效数据以及总用药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儿童急性腹泻患者总疗效数据(95.95%)高于对照组(81.08%)明显(P

  • 标签: 小儿腹泻贴 儿童急性腹泻 疗效 急性腹泻疗效数据 总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小剂量补钾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患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补钾。比较两组呕吐消失的时间、腹胀消失的时间、达到全肠喂养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呕吐消失的时间、腹胀消失的时间、达到全肠喂养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补钾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喂养不足 小剂量补钾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7 年 8月 -2018 年 9 月影像科收治的 440例患者,按照差异性的影像科服务,常规化服务的 220患者作为对照组, PDCA干预后的放射科服务患者 220例作为实验组,对比经过差异性的服务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服务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服务结果,实验组的服务不满意 7例( 3.18%), 综合满意 213例( 96.82%);对照组服务不满意 26例( 11.82%),综合满意 194例( 88.18%),( p< 0.05)。实验组的造影剂检查渗漏、碘过敏反应、患者投诉,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 PDCA循环法可以提升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优化检验质量,提升患者医学服务,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1PDCA改善循环法 放射科护理 安全管理中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安全因素分析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 88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开展不安全因素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n=44),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 n=44),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 2.27%、 4.55%)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给予对应解决方案,可降低风险事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不安全因素 ;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    作為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护理工作加以重视,并且不断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全面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对应解决措施,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88例新生儿,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88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选新生儿均符合临床护理服务操作标准 [1-2],新生儿家属能够配合各项工作,对诊疗情况知情同意。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组,观察组( n=44)中,男婴 20例,女婴 24例,日龄 3~ 20d,平均日龄( 13.52±3.89) d。体质量 3.1~ 5.2kg,平均体质量( 3.82±0.27) kg。对照组( n=44)中,男婴 21例,女婴 23例,日龄 3~ 22d,平均日龄( 13.66±3.78) d。体质量 3.2~ 5.2kg,平均体质量( 3.88±0.25) kg。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以下情况 [3]: 1)家属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 ;2)新生儿合并严重全身感染者 ;3)合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4)合并先天性严重疾病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新生儿实际需要,给予对应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观察组新生儿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新生儿自身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对本组新生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新生儿免疫力普遍偏低,且机体防御能力差,容易被病原菌侵袭。在此基础上,新生儿身体情况变化较快,增加临床护理执行难度。②护理对策:针对新生儿自身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应加以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病原菌感染几率。提倡尽早母乳喂养,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及抗病能力。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保证新生儿病室温度、湿度条件满足标准,降低风险。     2)护理人员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到位所引起的风险,值得每个临床护理人员注意,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新生儿护理质量,也会显著增加安全风险,对新生儿健康带来严重影响。②护理对策:针对此类问题,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对新生儿专业护理知识进行强化,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本组新生儿即是在此种背景下接受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进,以新生儿为核心,执行护理风险管理。例如,护理人员对自身操作技能进行优化,发现新生儿存在呼吸道问题,则及时对其开展对应干预,适当抬高床头,做好呼吸道护理及体位管理,协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强化操作技能,减少新生儿皮肤划伤。     3)人员配置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新生儿护理执行难度大,很多家属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难处,导致护理人员承受较大工作压力,无法及时发现新生儿不良状况,增加了护理风险。②护理对策:鉴于上述状况,首先对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对应疏导,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风险。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避免发生新生儿腕带丢失现象,减少不安全事件。其次,对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弹性排班方法,除科室护士长外,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到轮班中。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有机会参与到弹性班和固定班的轮班值守中,使其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同时也能够为新生儿提供连续性服务,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于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 9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运用基础性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干预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13.34%( P< 0.05);观察组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 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6.67%( P< 0.05);较之参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缩减 6.67%( P< 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控护理风险,削减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创建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应用曲普瑞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入组,入选后应用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50例应用曲普瑞林臀部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症状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子宫肌瘤 曲普瑞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6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 N-乙酰半胱氨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吸痰次数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常规治疗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的治愈效果明显,病灶吸收率会提高,缺氧、咳痰、咳嗽、气促的症状也会明显减轻,且副作用少。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老年吸入性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72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结论: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的安全管理方式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镇静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对提高护理效果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ICU 镇痛镇静 安全管理 程序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要想使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本研究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对质量控制流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输血安全作用展开研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诊治的 118 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9 )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 n=59 )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妇科盆腔炎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妇科 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地成立PDCA小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规范执行率,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 结果对活动前后转运规范执行率进行比较(P < 0.01),活动后转运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活动前( P < 0.01)。 结论PDC循环管理 A运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规范执行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7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将75例患者实施重点环节安全管理作为实验组,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2.67%、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7%、20.00%(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重点环节安全管理 手术室 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时间段与 2018年 6-2019年 6月时间段作为试验阶段。观察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前与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有效实施 PDCA循环管理措施,能够使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管理规范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