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梗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于笔者单位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共50例,在围手术期为其实行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后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无人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控制、术后处理实现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于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PCI 急性心梗 并发症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三项联检在急性胸痛患者就地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时间内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的74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采用血清与末梢血两种的不同方式分别对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三项进行联合检测,观察记录分析治疗周转时间。结果两种不同方式检测Myo、CK-MB、cTn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就地检验中采用心肌梗死三项联检,能够获得准确、敏感的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大便干结、排便量减少、排便费力以及便秘等发生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大便干结、排便量减少、排便费力以及便秘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6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排便情况,减少便秘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230例作为临床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非介入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在实施2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心律失常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临床患者而言,予以介入治疗方案能够将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将临床病死率以及心律失常产生率降低。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尿激酶联合马来酸桂哌奇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两组病例溶栓前常规给尿激酶(UK)针剂,治疗组加用马来酸桂哌奇注射液治疗,其后两组病例常规给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结果对照组再通率为68.42%,治疗治疗后再通率为94.74%,两组病例治疗后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马来酸桂哌奇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缩小了梗死面积,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起效机制。方法2014年3月~2016年8月,医院急诊科以胺碘酮治疗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4例。结果有效率93.18%,并发心力衰竭1例、房颤1例;治疗后心室晚电位阳性15.91%;治疗后,LEVF高于治疗前,HR、QTd、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但仍存在并发症,部分患者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仍然隐性存在,胺碘酮可明显改善心室功能,降低心率、QT间期,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2015年12月,医院以胺碘酮治疗AMI室性心律失常78例。结果有效率64.1%,胸痛复发5例、新发阵发性室上速与室速交替1例;用药后QTd、心率低于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13例,2例收缩压下降过低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整体疗效较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甚至可能因此停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分析组与参照组(n=40)。分析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参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性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瑞替普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瑞替普酶治疗,尿激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酶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率、开通时间均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溶栓效果更快,冠脉的再通率较高,安全性高,对患者抢救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为0.00%,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8.26%,病死率为4.35%;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为22.73%,冠状动脉再通率为40.91%,病死率为27.27%;实验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反复出现室颤的患者,给予反复电除颤共计23次,并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及IABP心功能支持治疗。重点做好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抢救的配合、IABP、PICCO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感染的预防。结果本例患者成功抢救,恢复顺利,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塞 电除颤 IAB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过程中使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率为4.76%,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依次为11.90%、85.71%,χ2=3.403,χ2=4.375;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认可度,缩短抢救耗时和加快恢复速度,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80例观察对象,皆为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随机分成一般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皆要比一般护理组患者的短(P<0.05),且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要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75.0%(P<0.05)。结论通过实施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舒适护理
  • 简介:(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固原756000)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24小时、入院后5天、12天分别给予肌钙蛋白T检查,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的肌钙蛋白T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的肌钙蛋白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中晚期的肌钙蛋白T值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钙蛋白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T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8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AMI合并NTIS的住院患者30例(低FT3组),另外选择25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FT3,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记录两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的患者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TIS组FT3降低,NT-proBNP、cTnI升高,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AMI患者血清FT3水平对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患者满意度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中应加强心电图检查,尽快确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诊断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6~72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平均发生时间(66.7±19.5)h,中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过缓为主,中期组以室性早搏为主,晚期组以房性与交界性早搏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及时诊断后治疗总有效率88.89%,1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病死率为1.6%。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时间和类型,有助于进行针对性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并治疗可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的实验组(n=4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时间、静脉釆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