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冒属于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是诸多病毒病菌交叉感染最强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可自愈、药物疗效不显著等特点。感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自然生物降解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作用,能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本研究就自然生物降解素对感冒的医治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见如下综述。

  • 标签: 自然生物降解素 感冒 医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咸阳市渭城区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9年国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4.23%;蝇类有7种,家蝇和棕尾別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2.52%和47.78%;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2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0%,47.80%;蜚蠊有1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100%。蚊类总密度为9.09只/灯·小时,以牲畜棚和公园较多;蝇类总密度为13.17只/笼,以绿化带最高;鼠类总密度为0.21%,以城乡结合部最高;蜚蠊总密度为0.85只/张,以餐饮行业和居民区较高。鼠类活动2高峰,分别在在4月和11月;蚊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7月和10月;蝇类8月份最高;蜚蠊的活动高峰期不明显。结论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蚊虫控制的重点在公园和牲畜棚,苍蝇在绿化带,鼠类在城乡结合部,蟑螂在餐饮业和居民区。

  • 标签: 病媒生物 监测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对策的探讨,以期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患有风湿免疫病患者采取生物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风湿免疫病8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4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予以试验组实施生物制剂治疗,观察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79.55%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5.45%(P<0.05);关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情况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实施生物制剂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降低,加快患者病症恢复。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 阳性率。方法:将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期间接受微生物检验 的 4337 份 临床标本选为观察对象 ,依照时间顺序 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 2484 , 2015 年 1 ~ 12 月)、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的94例小儿病毒性肺炎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收治的94例小儿细菌性肺炎为对照组,全部患儿都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平均值与阳性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3.16±0.72)ng/ml,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0.27±0.12)ng/ml,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94.68%,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10.64%,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小儿病毒性肺炎相比,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比细菌性肺炎高,在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可作为一种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小儿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作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之间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对象,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参照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0.33~6.72)、(56.23~7.67)和(42.01~6.43)、(24.88~5.62)U/L,参照组研究对象的AST和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中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分别为(2.33~1.20)、(6.77+1.41)、(1.32~0.69)、(3.19~1.34)。结论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是极为有效的指标,能够对脂肪肝诊断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创口有无污染以及化脓进行分组,即分为化脓组、污染组、无污染组,各20例,同期选择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4组对象均进行血清PCT和IL-6检测。观察对比4组血清PCT和IL-6检测结果。结果化脓组与污染组的血清PCT、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污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IL-6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对于其预防细菌感染,以及实施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加速骨折、创口愈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早期监测 下肢开放性骨折 血清PCT IL-6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疾病的患者的诊断中实施血清总胆汁酸和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各种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总胆汁酸和前白蛋白,分析各组患者PAB和TBA的水平。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BA水平则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随着肝脏的损伤程度加重,PAB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结论肝脏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PAB和TBA检测则可以较早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对各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均存在重要的评估价值。

  • 标签: 血清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肝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的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为研究阶段,以某地区医疗机构内感染科医务人员4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否自愿接种分成观察组(351例)及对照组(70例);接种疫苗后12个月、24个月,统计分析血清抗体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科医务人员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且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IgM/G抗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接种后12个月及24个月IgM/G抗体血清浓度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抵抗力,但血清抗体自接种后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血清抗体监测,并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中。

  • 标签: 感染科 医务人员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抗体
  • 简介:目的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sIgE与总IgE水平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诊断为急性荨麻疹患者160例,依据患者年龄不同分为少年组(〈18岁)60例,青年组(18~44岁)60例,中老年组(≥45岁)40例。采用半定量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sIgE抗体水平,以血清总IgE〉100IU/ml,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0.35KU/L为阳性,分析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变化,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季节患者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原分布差异。结果入选急性荨麻疹患者160例,血清总IgE阳性率低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sIgE抗体阳性率(54.38%vs61.88%,χ^2=12.904)。男性与女性血清过敏原特异性sIgE抗体阳性率(51.52%vs48.48%,χ^2=2.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特异性sIgE过敏原个数越多,总IgE水平越高。血清特异性sIgE过敏原阳性率随季节变换存在差异,以春夏季阳性率较高(P〈0.05)。急性荨麻疹患者中,少年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sIgE抗体阳性率高于老年组与青年组(P〈0.05)。食物过敏原阳性率以少年组最高(18.33%);吸入性过敏原以青少年组最高(65.00%)。少年组中前3位过敏原为屋/粉尘螨、狗/猫毛皮屑、蛋清;青年组前3位过敏原为花粉组合、狗/猫毛皮屑、屋/粉尘螨;老年组前3位过敏原为狗/猫毛皮屑、蟑螂、屋/粉尘螨。结论不同年龄、季节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sIgE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原种类分布存在差异,针对性防治有助于减轻患者临床发病率。

  • 标签: 荨麻疹 特异性sIgE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创伤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因外伤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伤情越重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能够反映创伤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创伤
  • 简介:目的研究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内脂素(Visfatin)的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该院就诊的8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肪因子Leptin、Resistin、Visfatin水平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比例、内皮微颗粒(EMP)数目,分析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外周血EPC比例、EMP数目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儿童的血清Leptin、Resistin、Visfatin水平及外周血EMP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EPC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肥胖程度的肥胖儿童中,肥胖程度越重,血清Leptin、Resistin、Visfatin水平及外周血EMP数目越高,外周血EPC比例越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eptin、Resistin、Visfatin水平与外周血EPC比例呈负相关,而与外周血EM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血清中脂肪因子Leptin、Resistin、Visfatin水平升高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肥胖 脂肪细胞因子 内皮损伤 内皮祖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和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联合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8.2±0.7分,头颅CT评分9.7±0.4分,全身情况评分4.7±0.3分,联合评分22.5±1.3分;对照组患者GCS评分9.8±0.6分,头颅CT评分8.3±0.5分,全身情况评分6.8±0.7分,联合评分18.5±1.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患者GCS评分、头颅CT评分、全身情况评分以及联合评分均优于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用于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02月-2017年02月就诊的74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和血清指标TC和T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TC、TG水平分别为(335.21±2.19)U/L、(342.36±1.92)U/L、(2.97±0.48)mmol/L和(6.95±0.39)mmol/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各指标分别为(49.37±1.08)U/L、(48.38±1.06)U/L、(2.01±0.32)mmol/L和(5.08±0.17)mmol/L,两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966.96,1109.31,13.82,36.24;P<0.05)。结论通过检测肝功和血清学指标可以判断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学指标 肝功能指标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联合胃泌素 17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68例胃部疾病患者,于 2016年 07月 --2017年 07月间在我院经胃镜检查予以确定,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萎缩性胃炎组( n=17)、浅表性胃炎组( n=17)、胃癌组( n=17)、胃溃疡组( n=17),而后选择同期到我院行胃镜检查一切正常的 17例健康者,作为常规组。在行胃镜检查前,采集各组空腹静脉血 3ml,血清分离并予以冷藏储存,利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胃蛋白酶原( PGⅠ、 PGⅡ)、胃泌素 17( G-17)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胃癌组患者的 PGⅠ水平较常规组更低,而胃癌组患者的 PGⅠ水平较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其他组,胃溃疡组患者的 PGⅠ水平上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 PGⅠ水平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意义( p>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 G-17水平较其他组更低,胃癌组患者的 G-17水平较其他组更高,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各组 PGⅡ水平,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筛查中,胃泌素 17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符合率,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泌素 17 血清胃蛋白酶原 筛查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筛查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46例(观察组)及同期于我院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PGⅠ、PGⅡ,计算PGR(PGⅠ/PGⅡ)。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GⅠ、PGⅡ、PGR值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65.9%。结论血清PG检测是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早期筛查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临床诊断中血清CA125、AFP、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6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卵巢良性病变与健康体检妇女各46例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对比三组患者血清CA125、AFP、CA199水平。结果卵巢癌组血清CA125、AFP、CA199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CA125、AFP、CA19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Ⅳ期患者各项标志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Ⅲ期患者,且Ⅲ期患者又高于Ⅱ期患者,P<0.05。三项标志中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确诊率最高,采取血清CA125、AFP、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确诊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A125、AFP、CA199联合检测有利于卵巢癌的早期确诊,实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卵巢癌 血清CA125 AFP CA199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PT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研究组治疗后ALT、TBIL、PTA水平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IL-6以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比较,研究组IL-6以及hs-CR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助于缓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炎症状态,更好地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前列地尔 炎性因子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