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IL-17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运用浓度为0、1ng/mL、10ng/mL、100ng/mL、1μg/mLIL-17干预48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取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最适浓度。浓度为100ngJmL的IL-17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实验组;加入等量PBS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对照组。(2)RT—PCR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RNA表达水平。(3)Westernblot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胃癌细胞EMT形态变化:不同浓度IL-17处理MGC-803胃癌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是细胞由多角紧密连接状态逐渐向连接松散,梭形形态转变,细胞粘附能力明显下降,且随着IL-17浓度从0增加至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逐渐明显;当浓度达到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最明显;但当IL-17浓度继续增加至1μg/mL时,细胞形态改变不再显著,部分细胞出现死亡,漂浮现象。(2)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13和1.06±0.23;Viment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94-0.55和1.23±0.g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1,2.923,P〈0.05)。(3)Westernblot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7和1.56±0.29;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2和0.56±0.17,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3.601,P〈0.05)。(4)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56h后,实验组

  • 标签: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7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普拉唑10d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艾普拉唑序贯疗法进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O和IL-17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的77.78%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4.4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和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NO以及IL-17水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普拉唑 序贯疗法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的变化,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AR可能作用机制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的理论指导。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SemiR1的造模方法制备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AR组、玉屏风颗粒组,进行为期10天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R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升高(P<0.01,P<0.05),玉屏风颗粒组无统计学差异;与AR组相比,玉屏风颗粒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可降低AR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10、IL-17的水平。

  • 标签: 玉屏风颗粒 变应性鼻炎大鼠 白介素-10 白介素-17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26-02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17-92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K562细胞系为模型,采用lipofectin2000转染miR-17-92mimic,应用Q-PCR方法鉴定基因表达水平,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K562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标记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细胞经过乙醇固定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Crk的表达.结果显示:K562细胞系转染miR-17-92mimic后miR-17-92表达增高;miR-17-92高表达后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在细胞周期方面由G1期向S期细胞增加;同时,miR-17-92mimic能够抑制乏血清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显示miR-17-92mimic促进Crk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7-92可以促进K562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调控细胞周期变化.

  • 标签: miR-17-92簇 慢性髓性白血病 K562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ADAM17调控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U87MG胶质瘤细胞,并建立ADAM17过表达组、ADAM17低表达组与抑制组,WesternBloting检测各组ADAM17、pPI3K、pAKT蛋白的变化,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和侵袭能力。结果ADAM17过表达组与抑制组的ADAM17水平明显高于ADAM1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ADAM17低表达组次之,抑制组最低(P<0.01);各组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快,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慢(P<0.05)。各组U87MG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低(P<0.05)。结论ADAM17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U87MG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ADAM17 U87MG胶质瘤细胞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筛查中应用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体检科体检人群中胃泌素G17阳性体检者100例,同时选取同期2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将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并发症与血清白介素-15水平的关系,探讨炎性机制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以及影响IL-15水平的因素。方法60例T2DM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DM)30例和有微血管并发症组(DMM)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5水平及生化仪器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M组IL-15水平(32.54±6.72)高于对照组(22.94±4.04)(P〈0.05),并且DMM组IL-15水平(54.62±17.27)高于DM组(32.54±6.72)(P〈0.05),同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WBC)、脂蛋白a(LPa)这三项指标与IL-15水平变化有密切正性相关关系。结论IL-15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并且其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脂蛋白a(LPa)和白细胞计数(WBC)呈明显正相关。因此IL-15在2型糖尿病的整个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白介素-15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和同期体检健康对照组29例。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3例。采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检测血浆GDF-15,分析GDF-15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明显高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q分别=10.60、14.41、15.84,P均<0.05)。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尿蛋白组和对照组(q分别=4.93、4.57,P均<0.05)。大量白蛋白尿组eGFR明显低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q分别=5.90、5.71、5.59,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DF-15、eGFR分别与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lb)具有独立相关性(t分别=2.07、-2.06,P均<0.05)。结论GDF-15具有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 简介:采用腰椎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RF-Ⅱ型复位内固定系统及椎旁自体骨移植对15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92.6%的病人完全胜任原来的工作和生活,7.4%的病人劳累后偶感腰部疼痛,无1例出现腰腿痛加重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现象.RF-Ⅱ型系统及椎体间植骨手术具有三维空间自由调节、固定牢靠、复位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腰椎滑脱症患者.

  • 标签: 腰椎滑脱 内固定装置 椎弓根螺钉系统 RF-Ⅱ型 椎体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在后腹腔建立人工气腹后,用电钩或超声刀先分离腹膜后脂肪,打开Gerota筋膜,在脂肪囊内游离出肾囊肿,距正常肾组织约0.5-1cm去除多余囊壁,囊底予无水酒精处理。结果15例肾囊肿均一次性成功,无大出血,无输尿管损伤。1例多发性囊肿残留部分囊肿未能处理,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术后72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3-5天出院。结论后腹腔镜下处理肾囊肿安全,但术前应仔细阅读CT片,避免多发性肾囊肿术后残留;避免厚壁内生性囊肿寻找困难。对于厚壁内生性囊肿距离正常肾组织不宜太近;对于肾盂旁囊肿、基地较深囊肿,基底部不宜用电凝或超声刀处理。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囊肿
  • 简介:摘 要: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妇科疾病,在临床发展情况来看,功血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分别为青春期间排卵型功血和绝经过渡期的无排卵型功血,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临床给予患者有效护理。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护理分析如下

  • 标签: 功血 青春期 绝经过渡期
  •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 简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尽管既往有报道此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外科治疗仍是必须的。溃疡穿孔多有前期症状,一旦穿孔,发病急,病情重,倘若误诊,可使患者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而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的病死率仅为0~10%[1]。传统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大、视野局限、探查不全面、术后疼痛重、住院时间长及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几率大等诸多缺点,而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则大大减轻或避免了上述缺点。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检查 三孔法 穿孔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PGⅠ、 PGⅡ、 G-17与 Hp IgG抗体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2月 100例研究对象,一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一组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 PGⅠ、 PGⅡ、 G-17与 Hp IgG抗体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阳性例数 49例,阴性例数 2例,诊断符合率 9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对象, P< 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患者采用 PGⅠ、 PGⅡ、 G-17与 Hp IgG抗体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研究。

  • 标签: PGⅠ PGⅡ G-17 Hp IgG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