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思维能力、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感染、压疮及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参照组(23.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模式,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术后 细节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3期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3期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MRI检查、CT检查,分析两者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诊断3期半月板损伤准确率为91.51%,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50.94%(P<0.05)。3期半月板损伤的GRET2扫描呈现高信号影,有斜形、垂直、水平、纵行、放射状等,切达到关节面缘,部分信号影和关节腔相连接,少数半月板形态上出现异常。结论MRI在3期半月板损伤准确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MRI 3期 半月板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护理的44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7岁,平均44.5岁,病因如下摔伤10例,殴打5例,交通事故25例,其他原因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预防出血、加强对留置管的观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颅脑损伤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所产生的的症状,它不仅能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服务水平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可以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诱发该疾病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但因为此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不高,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神经外科专家,便就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展开研究。本文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立足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方法研究,及研究进展等,展开分析。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本文就针灸在颅脑损伤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 标签: 针灸 颅脑损伤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损伤诊断中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断的的50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数据,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静脉肾盂X线检查,静脉X线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超声波检查作为观察组,两组检查后均采用手术进行病情判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结果观察组肾脏检查准确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观察组患者输尿管以及周围组织检查准确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P<0.05。结论超声波技术应用到输尿管损伤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并且安全高效,符合超声波诊断技术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输尿管损伤 超声波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脊柱手术后并发不完全损伤1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手术后均有脊髓不完全损伤的临床表现,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加以肢体功能锻炼,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和ASIA等级比较。结果1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ASIA评分低于术前,治疗恢复3个月后脊髓功能的ASIA分级有所改善,恢复至术前或接近术前。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程度较轻,经及时的术后治疗和功能锻炼脊髓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脊髓不完全损伤 术后治疗 脊髓功能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l)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人口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疾病并发症的增多、临床上广泛应用新药,使得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越来越严重1。以下对老年人常见肝损伤药物(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CT、MRI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MRI检出率高于CT,且差异有统计学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检测中MRI诊断准确更高,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有较高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有针对的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22例患者,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展开深入细致的回顾分析和探究。结果患者在妇产科手术所产生的泌尿系统损伤,其最为常见的广泛全子宫切除、剖宫产术,而在妇产科手术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输尿管、膀胱损伤等。结论在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十分少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泌尿系统的损伤,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明确诊断,包括疾病的病变性质、疾病范围、以及和周围脏器的组织关系、对于患者的盆腔解剖结构进一步熟悉和全面认识,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流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预防损伤,其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尿管插管或吻合及膀胱修补。

  • 标签: 妇科手术 泌尿系统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分流术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3.75%(42/96),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占56.25%(54/9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判定患者的预后,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判定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协同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正常压力脑积水 腹腔分流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包括V-Y成形,局部旋转皮瓣,指腹推进皮瓣),观察组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温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皮肤病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皮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重症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8%(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P<0.05)。这表明在重症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 重症皮肤病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提高腹部钝伤致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腹部钝伤致肝损伤患者50例,其中43例经手术证实。50例均做CT平扫,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CT平扫,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加强。结果CT诊断结果为27例肝裂伤、破裂,23例肝内血肿,挫伤伴包膜下血肿。结论CT为闭合腹部外伤而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发现肝损伤及其程度有重要明确诊断价值,CT能有效显示外伤保守治疗过程,还能发现合并多发伤。CT诊断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正确施治的可靠依据,同时为患者节约了检查费用。

  • 标签: 腹部钝伤 肝损伤 CT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使用核磁共振的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断,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的诊断,分析在诊断后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出率以及诊断的准确率上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该次研究中的症状类型为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改变、韧带损伤,观察组检出率分别为40%、30%、25%、5%、10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40%、25%、20%、5%、90%,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更加的清晰准确,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更好的观察,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使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可以取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评价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质量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质量,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巴氏指数为(57.56±10.13),功能独立评定为(64.57±5.78),对照组为(20.67±3.78),(59.45±9.34)分,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巴氏指数和功能独立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好,并发症几率比较低,临床中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患者运动功能具有促进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捷优化流程在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流程,实验组给予急诊快捷优化流程。使用颅脑外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法1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入急诊科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优化效果以及优化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费用等方面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且总满意度和死亡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采用急诊快捷优化流程实施抢救,能缩短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是有价值的抢救优化方法,且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脑损伤 急诊快捷优化流程 急救 效果评价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脏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100例腹部损伤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误诊原因。结果100例病例中,实质脏器损伤68例,占68%,其中以脾破裂最多见,占49例,肝脏破裂或挫裂伤11例,肾脏挫伤或破裂4例,心脏包膜挫裂伤4例。空腔脏器损伤18例,占18%,其中胃肠道损伤12例,膀胱损伤4例,胆囊损伤2例。多脏器损伤14例,占14%。笔者对本组病例中实质性器官损伤及空腔脏器损伤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超声诊断腹部损伤时,实质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高于空腔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操作者应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间接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腹部损伤 超声诊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