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妇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术后神经受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防治椎管内麻醉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的78例产妇,调查产妇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析神经损伤相关因素。结果80例参与调查的产妇,出现神经损伤64例,占80%,其中短暂神经综合征35例,脊神经损伤15例,马尾综合征占9例,硬膜外血肿占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组和无异感组神经损伤发生优势比为6.321,相对危险度为4.259,相对安全度为0.853,异感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异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和水肿程度OR值分别为14.256和0.36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熟练椎管内麻醉技术,减少异感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产妇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且产妇孕期轻度水肿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产妇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医护合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脊髓损伤伴截瘫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医护合作模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医护合作模式的开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医护合作 康复干预 脊髓损伤伴截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急救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护理56例患者均成功抢救,无1例患者死亡,减少了死亡率,治愈率为100%。本组56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护理56例患者均成功抢救,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100%。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关节损失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有2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且B级患者在术前有15例,术后降低为7例;A级患者术前有16例,术后降低为7例。且,就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实施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且辅以有效地预后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对10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患者术后均出现了脊髓不完全损伤症状,使用甲基强的龙冲击治疗,并且使用肢体功能锻炼,术前术后三个月为患者提供了JOA评分以及ASIA等级对比。结果全部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患者的ASIA评分比术前低,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脊髓功能ASIA分级得到了改善,能够恢复到术前状态或接近术前状态。结论记住手术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程度比较轻,及时的采取术后治疗以及功能锻炼,患者的脊髓功能能够得到恢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脊髓不完全损伤 术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9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急救护理要点。结果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2人,正常组为31人;实验无组效死亡人数为14人,正常组为32人。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迅速正确判断病情及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并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或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康复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加以修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共需要对303指进行修复治疗;主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完成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13个月的随访,最终对修复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303指)施以治疗后,最终治疗优秀、良好、尚可以及差分别包括140指、118指、27指以及18指;治疗优良率为85.15%。结论对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于临床合理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修复治疗,对于患者手部肌腱损伤的恢复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使得患者手部屈功能获得显著恢复,从而显著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手部肌腱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及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和脑血管损伤的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例,均在接受介入球囊栓塞术后获得治愈;发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2例,在开展药物治疗3天之后治疗无效死亡;有18例嗅觉丧失的患者都没有得到恢复;存在单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有5例,3例在手术后视力获得恢复,但有2例患者没有接受手术,后视力丧失;18例患者的嗅神经存在损伤,动眼神经损伤的有5例,功能均未获得恢复;存在面神经损伤以及听神经损伤的患者有19例,治疗后仅有6例患者获得听力的改善。结论临床上在针对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创伤CCF以及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挽救。

  • 标签: 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 手术 视神经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IL-6、IL-8在肾脏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肾损伤患者241例,分为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和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尿IL-6、IL-8水平.结果肾脏损伤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时血、尿IL-6、IL-8轻度升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尿IL-6、IL-8明显增高;血、尿IL-6、IL-8之间无相关.结论IL-6、IL-8等细胞因子检测对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但可反映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发病机理的探讨、病情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疾病 蛋白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n=33)、对照组(n=33)。观察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P<0.05。两组术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的1~2天内可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及促醒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评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后,其神经功能总恢复率高达92.5%,对照组患者的仅为70.0%;且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加以应用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率,且对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尤为关键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实施。

  • 标签: 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昏迷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当中,给予其早期康复干预对其康复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其康复干预时机不同将其均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康复干预,但是早期组患者在损伤后2周内接受康复治疗,晚期组患者则在损伤后1个月才开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康复住院时间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晚期组,且康复住院时间较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也较少,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当中,让其接受早期康复干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时间 早期 干预 影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路感染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排尿功能恢复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率,提高排尿功能恢复率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间歇导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依据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肝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的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护肝片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一项先进的、重要的临床课题,是治疗完全丧失功能的肝脏器官的唯一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尽管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但术后仍然存在轻微的脑损伤,因此,密切关注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讨论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的机制与脑保护措施。

  • 标签: 肝移植术 脑损伤 脑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RI诊断及临床诊断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患者的准确率,为MRI诊断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运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7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关节镜手术检查的检查结果,并加以对比分析,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情况。结果MRI诊断假阴性率(5.56%)较临床诊断(27.78%)更低,假阳性率(1.38%)较临床诊断(5.56%)低,真阳性率(65.28%)较临床诊断(36.1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技术具有无创伤、准确率及敏感度高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 临床诊断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6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主要是用常规治疗的方式,通过液体复苏和抗生素治疗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研究组患者主要使用连续肾替代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同时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并且研究组的变化状况明显强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CRRT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CRRT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进行治疗烧伤患者共5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联合组和单一组各25例,其中,对单一采用压力疗法进行治疗,而在联合组中,则采用压力疗法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命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效率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所存在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联合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要明显低于单一组,评分存在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其治疗效果显著,即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瘢痕增生的厚度,同时也提高了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 治疗烧伤 瘢痕增生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和压力的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组,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量表)评价我科护理人员是否存在抑郁、焦虑及压力等情况;同期,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推测导致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或压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结果研究组DASS-21量表所得的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压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较多压力,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概率较高,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方式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抑郁 焦虑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及与觉察压力、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骨科四肢骨折术后患者2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自尊量表、觉察压力量表进行睡眠状况分析及构建中介作用模型。结果①年龄18~20岁患者睡眠得分显著低于≥21岁患者(t=6.209,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5.577,P﹤0.01)。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睡眠状况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21.533,P﹤0.01)。体质指数正常患者睡眠状况得分显著低于体质指数肥胖及超重患者(t=-6.713,P﹤0.01)。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睡眠得分显存在显著差异(F=68.225,P﹤0.01)。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患者睡眠得分显著低于倾向采用消极应对患者(t=8.062,P﹤0.01)。不同自尊水平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8.087,P﹤0.01)。不同觉察压力程度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4.369,P﹤0.05)。②自尊、超载感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具有预测作用(t=3.639、-2.764,P﹤0.01)。③中介作用分析显示,自尊在超载感与睡眠状况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的21.30%。自尊在预测感、控制感与睡眠状况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具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术后时间段、不同体质指数、不同疼痛程度、不同应对倾向、不同自尊水平、不同觉察压力程度特征,并与觉察压力、自尊关系密切,且自尊在觉察压力与睡眠状况间具有中介作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睡眠状况 自尊 觉察压力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