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大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一次注血后第5天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颞叶皮层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Z-DEVD-FMK(一种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皮层神经元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二甲基亚砜(DMSO,有机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结合凋亡指数(AI)显示SAH组及SAH+DMSO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皮层神经元凋亡(P〈0.01),而SAH+Z-DEVD-FMK组皮层神经元凋亡较SAH组及SAH+DMSO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早期使用特异性大剂量caspase-3抑制剂能减轻兔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保护 Caspases抑制剂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探讨使用rt-PA对超早期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超早期脑梗死惠者308例,根据家属的意愿及是否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分别给予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溶栓组221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其中92例给予rt-PA0.9mg/kg,发病在3h内68例,>3~≤4h内9例,>4~≤6h内15例.129例给予rt-PA0.6~0.8mg/kg,发病在3h内72例,>3~≤4h内24例,>4~≤6h内33例.对照组87例,未应用rt-PA治疗.记录各组在基线、治疗24h、发病90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定叉为发病90dBarthel指数≥95;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血管性死亡事件和卒中再发事件.应用I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患者接受治疗前NIHSS评分(OR=2.067,95%CI1.201~3.556,P=0.009),冠心病史(OR=1.942,95%CI1.040~3.625,P=0.037)和溶栓治疗(rtPA0.9mg/kg时,OR=0.414,95%CI0.207~0.826,P=0.012;rtPA0.6~0.8mg/kg时,OR=0.261,95%CI0.137~0.497,P<0.0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在rtPA0.9mg/kg溶栓组与rtPA0.6~0.8mg/kg溶栓组分别为3.3%(3/92)和4.7%(6/1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不同剂量rt-PA(0.6~0.8mg/kgvs0.9mg/kg)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史将可能影响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溶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和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15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s,共10d.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TMS治疗后2周)均行ABC评分和脑电非线性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的ABC评分值和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均值(D2、PD2、Cx、LE、KE、ApE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评分和右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左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w-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对左半球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失语 脑电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与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7例,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卒中组发病后系列时问点血浆hs--CgP和E--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按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15)和重型组(n=32),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卒中组发病5h时血浆hs--CP~P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12h、24h、48h、5d及7d血浆hs-CRP较对照纽明显升高(均P≤0.01)。卒中组各时间点血浆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重型组血浆hs-CRP水平在12h、24h、48h、5d及7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46,0.012,0.030,O.007,0.041);重型组血浆IL-6水平在f2h、24h、48n、5d及7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02,0.001,0.006,0.026,0.043)。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浆hs--CP.P和IL--6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础护理 工作量 老年病人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脑电活动及脑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脑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BEAM CT
  • 简介:2010年9月14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通知,提出了6方面的要求: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②积极创先争优,发挥模范作用;③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扩大范围;④落实领导责任,

  • 标签: 卫生部办公厅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服务 工程 医院 思想认识
  • 简介:从宁静的波罗的海,到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飞过辽阔的欧洲大陆,黛力新带着”童话王国”特有的快乐,来到这片美丽的国土,和大家分享着健康的新理念,让曾经的忧愁与焦虑都化作自由的空气随风而散;而她也迎来了在中国的十周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她期待着与您一起分享快乐时光,见证一个个美妙瞬间!

  • 标签: 新中国 黛力新 系列活动 摄影 欧洲大陆
  • 简介: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大龟研究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睡眠研究会 健康睡眠 世界睡眠日 科普活动 慢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