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共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2例,对照组患者8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吞咽功能障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复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能够有效的提升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死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8.02 到 2018.10 时段内诊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 46 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 23 例)和干预组( 23 例)。参照组为传统康复模式,干预组为早期康复模式,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 82.61% ,干预组为 10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干预组 Cooney 评分和 MBI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既可提高骨折愈合率,还可增强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剖腹产产后产妇腹胀进行护理支持,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均实施了剖腹产。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86 例产妇进行产后腹胀的护理改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对应治疗。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 30.5±0.6 ) h 和( 3.1±0.3 ) d ,对照组为 ( 35.2±0.8 ) h 和( 4.8±0.5 ) d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0.7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腹胀问题,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治疗改善效果得到认可,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剖腹产 产妇 腹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按照其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0 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结果。 结果: 护理后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其中运用早日康复护理 模式 ,效果良好,此护理法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柏散;桃红四物汤;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诸多并发症 [1]。肿胀不仅会使疼痛加剧,同时延长了手术干预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严重者还可引起筋膜间室综合征 [2]。因此,尽快消除肿胀对骨折患者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20~ 72岁,平均( 41. 4±11.9)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2例,桡骨远端骨折 9例,肱骨近端骨折 2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3例。治疗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18~ 75岁,平均( 45.6±12.8)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3例,桡骨远端骨折 8例,肱骨近端骨折 3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卧床为主,患肢采用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并适当抬高患肢。对照组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10mg/支;国药准字: H20003240) 10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①双柏散外敷。组方:黄柏 100g,大黄 200g,泽兰 100g,侧柏叶 200g,薄荷 100g。上药混匀,烘干,研细末。用时将双柏散倒进容器内,倒入适量蜜糖,再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药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摊平于棉纸上,厚度为 1~ 2cm,厚薄应均匀,外敷于肿胀最明显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次 4~ 6 h,每日 1次;②桃红四物汤口服。组方:桃仁 15 g,红花 10 g,当归 20 g,川芎 20 g,赤芍 10 g,熟地 10 g。换为等剂量颗粒剂, 400 mL温开水冲服,日 1剂。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 3 d、 5 d、 7 d患肢骨折肿胀处的周径及相应位置正常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参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 [3]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患者疼痛程度,用 0~ 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 1~ 3为轻度疼痛, 4~ 6为中度疼痛, 7~ 9为重度疼痛, 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3.2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进行评价。显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2 cm,并且在 3d以内消肿,恢复原样;有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 0.4~ 0.8 cm,在 3~ 6 d消肿;无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9 cm,消肿时间超过 6 d。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0%。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消退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 3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第 5、 7天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周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 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7 d,两组 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 NR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 2例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反应,无明显红疹,未予特别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折早期肿胀当属中医学“骨伤”、“筋伤”范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普济方 ·折伤门》也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薛已所著《正体类要》序中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早期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瘀血聚集,经脉循行不畅,而发为痛,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受损。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是骨折早期辨证论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会造成局部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多种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大量释放酶类、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等,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时间段为 2018 年 11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重症脑出血手术患者 94 例,利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为 47 例;参照组给予普通鼻饲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营养状况好转,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较低,比参照组存在优势,组间检验 (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对其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法,效果十分显著,其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4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每组各24例,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护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评分,术后1天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后,护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活动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康复,故应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实施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手术的6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后划入干预组和常规组(n=33)。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97%,常规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82%,数据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干预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分数均相对较高,数据间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早期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两个口腔学年级的学生为主,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口腔专业教学方式为主,在对观察组学生展开教学时,常规教学方法同上,另外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环节,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人数分别为 45人、 48人,时间为 2018年 8月 -2019年 3月。结果:将早期接触临床融入到口腔专业教学当中,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思维培养、医患沟通能力、责任感、临床实践能力等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观察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综合考试成绩为( 87.57±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63.28±5.74)分,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在口腔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目标性去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口腔专业教学 临床 临床实践 教学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病人经手术治疗后会消耗体内大量能量,因此胃癌术后的肠内营养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是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大量的肠内营养物质可以加重体内的血糖紊乱,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对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应时刻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加强临床护理。

  • 标签: 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配合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护理的预后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结果:(1)一组和二组蛋白质摄入、胆固醇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对照中,二组明显优于一组,(t=9.201,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效果对照中,一组分别是27.77%、80.55%,二组分别是8.33%、97.22%,(x2=6.958,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ICU危重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值得了临床推荐。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和护理干预在烧伤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烧伤患者 7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观察组应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功、感觉评分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功、感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 对烧伤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促进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案为,抬高患者肿胀肢体,静滴七叶皂苷钠等。实验组应用的治疗方案为,基于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应用双柏散外敷及服用桃红四物汤。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肿胀恢复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无论是疼痛改善程度还是恢复情况都更加突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有益于患者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后续治疗也非常顺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骨折 肢体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对早期预防和发现疾病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1.05我院体检中心400人的体检资料,对其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疾病阳性者220人,占比为55%,疾病种类较多,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患病概率增加。讨论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以早期预防和发现疾病,根据体检报告数据,可指导体检者结合所患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体检 早期预防 发现疾病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76例俯卧位通气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两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常规组给予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液治疗,研究组结合每日肠内营养剂总量,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EN不耐受与并发症发生概率、每日胃残留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呕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EN不耐受概率较常规组相比明显要更低;肠内营养支持第一天每日胃残留量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天后,研究组患者的胃残留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呈现出更低显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俯卧位通气患者而言,能够增强患者的耐受程度,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对患者恢复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早期肠内营养 胃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脑梗塞患者7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及言语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明显,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 肢体功能 言语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1)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NIHSS、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BBS、Fugl- Meyer、Barthel、WHOQOL-100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可取得理想康复效果,倡导临床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