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锻炼对儿童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早期康复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由PICU转入我科康复锻炼的儿童脑外伤患者中选取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19例患儿采取常规的早期护理及自我锻炼,观察组中20例患儿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后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患儿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27±9.54),下肢为(11.37±4.59);对照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17±9.12),下肢为(11.29±4.38);两组患儿治疗前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分别为(24.85±12.57)、(14.18±3.74),对照组分别为(17.81±10.64)、(11.52±5.83),两组治疗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儿童脑外伤患者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患儿肢体的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改善患儿生活状态,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锻炼 儿童脑外伤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给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护理状况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SAP的80例患者,分组在早期即给予肠内营养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在病情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在Ⅱ级护理时间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白蛋白含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以及Ⅰ级护理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加快SAP患者病情恢复速度,减少Ⅰ级护理时间。

  • 标签: 肠内营养 早期 稳定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 护理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CRRT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腹部CT胰腺渗出情况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淀粉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及其临床护理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今后提高该疾病临床保胎成功率提供一定借鉴。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借助于数表法将其随机均等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前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则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最后对两组患者保胎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对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研究发现①保胎情况对比中,实验组以90%(36/40)保胎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0%(28/40)成功率(P<0.05);②心理状况对比中,实验组以92.5%(37/40)心理积极度要远高于对照组65%(26/40)心理积极度(P<0.05)。结论通过本文对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可知,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更可以使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高的保胎成功率,从而保障患者顺利生产与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心理状态 常规护理 联合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30例,在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后,有手术指征者给予开颅手术;对病情稳定者给予脱水、止血化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对比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5.1±5.2)d,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10%。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后,需要尽快早期诊断,从而接受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肿瘤的临床实效。方法将近6年以来(2012年2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动脉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样本。将样本元素随机分为早期组、晚期组,把患者介入栓塞的时间作为研究变量;早期组个体均于发病3d内完成介入栓塞治疗,晚期组则于发病3d后完成相应治疗,将样本个体的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结局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患者完全栓塞率组间差异性显著,早期组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mRS评分及良好率明显优于晚期组,并且早期组动脉瘤破裂患者脑积水、再次破裂、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结论行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肿瘤可有效提升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晚期介入栓塞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其用于急诊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脑动脉肿瘤 早期介入栓塞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管理、纠正糖代谢紊乱、控制血压、调脂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联用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且纠正脂代谢紊乱,延缓糖尿病肾病情,值研究和借鉴。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毒清颗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脏挫伤患者的早期护理。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接受肾脏挫伤早期护理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患者挫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经4~6周护理观察后,患者痊愈出院后经过2周的跟踪观察,患者可进行轻微的下床活动。结论护理人员在肾脏挫伤早期护理时,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确保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 标签: 肾脏挫伤 早期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探讨中药制剂联合早期合理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运用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0d后采用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各项目评分均显著升高,(t>14.86,P<0.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制剂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ADL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肺癌高危人群200人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逐一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和低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影像学检查。两次影像学检查之间时间间隔1周。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的情况以及对检出的不同大小肺部结节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筛查中的意义。结果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肺部结构细节显示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的结节以及肺癌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出结节形态、边缘、有无钙化进行分析,两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在对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的情况以及对肺部结节数目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即可以用来筛查早期周围型肺癌也适用于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推荐临床广泛采用。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早期肺癌 筛查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MRI对急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塞疾病患者分别经过CT和MRI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正确检出率。结果MRI的正确检出率为94%,远高于CT的正确检出率(53%),经数据分析,χ2=43.1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早期应用MRI检查,能够显著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MRI 急性脑梗塞 早期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满意水平;康复护理依从性、周围性面瘫知识掌握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积分、面瘫患者面部运动总积分。结果实验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护理依从性、周围性面瘫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积分、面瘫患者面部运动总积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症状积分、面瘫患者面部运动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可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缓解其焦虑症状,改善面部运动功能,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中医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5.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 中医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腹腔镜手术法同传统开腹手术法在早期胃癌患者上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过去1年(2015.4~2016.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早期胃癌患者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无论在对早期胃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还是患者术中切口长度、术后感染率等方面,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二者临床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较之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应予重视。

  • 标签: 早期胃癌 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感染率
  • 简介:(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医院内蒙古010000)摘要目的探讨对阑尾炎性包块进行早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阑尾包块,采取早期阑尾切除,注意保护切口,妥善处理残端,充分引流以及多联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2例并发切口感染(2.56%)。无肠瘘及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充分作好手术前准备和治疗,配合正确的手术操作,阑尾炎性包块行早期切除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 炎性包块 早期期手术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9-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早产儿PICC置管成功后X片第一次定位异位和后期异位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PICC异位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15年6月—2016年1月进行的207例早产儿置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7例早产儿PICC置管患者中,穿刺成功后X线第一次定位有14例异位,异位率6.77%;其中,异位至右心房5例,颈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腋静脉2例,下肢穿刺异位于腰椎1例。PICC留置后第7天有48例患者因病情需复查X线胸片时显示PICC导管异位者有15例,异位率31.25%;其中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2例,导管位置下移导致尖端变深者5例,导管尖端位置上移导致位置变浅者7例。结论PICC导管尖端异位与静脉选择、操作者送管技巧、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个体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个体化体位摆放以及置管后期PICC的维护和患者的活动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置管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到标准位的关键,且后期异位率高于早期,需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X线定位,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早产儿 PICC 异位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时间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中Ⅲ~Ⅴ级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Ⅰ~Ⅱ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MBI)1中Ⅳ~Ⅴ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恢复有很大促进作用,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治疗 早期介入 脑出血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MESSS、FIM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对照组MESSS评分较观察组高,FIM评分则较观察组低(P<0.05);对照组QLI各项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增强功能独立性,提高生活质量,具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则加以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相关策略,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地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分别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存在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早期康复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恢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