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分析内瘘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促进内瘘早期成熟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 70 名,于研究期内(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从我院收治的 动静脉内瘘术 患者中筛取,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对 70 名患者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8.57%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0% ,两组对比( x 2 =9.4007 , p=0.0021 ) 。 结论:通过早期术后护理干预, 内瘘早期术患者能够明显降低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 发生率,帮助患者 内瘘早期成熟, 值得推广 。

  • 标签: 内瘘早期术 护理 干预 静脉内瘘并发症 内瘘早期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的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年1月到12月期间,随机抽取收治的10名脑出血患者,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抑郁程度、免疫指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患者抑郁评分要比对照组低;实验组的免疫指数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推广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发生脑出血的概率,快速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脑出血 患者 运动功能 免疫指数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参选患者人数为88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作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更高,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ICU 应用价值
  • 作者: 周凌艳,曾雪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2-22
  • 出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10月
  • 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早期综合护理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依从率(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可将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有效提升,并将患者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有效提升,促进脑梗塞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 标签: 脑梗塞;早期综合护理;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某院1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其病例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仅采用整体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康复组除了运用整体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外,还根据患者情况采用Orem自理模式中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和教育系统。结果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8.11±28.07)vs(63.03±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51.24±19.07)vs(69.77±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自理理论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9.4-2020.4期间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实现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仰卧位髋关节主动ROM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达到二、三级坐位平衡与站位平衡的人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探讨小儿骨科全麻术后患儿早期进食的研究现状、安全性、可行性、依据循证,寻找最佳的进食时机以及进食方案,为转变患儿全麻术后进食观念、落实新思维、规范小儿骨科患儿全麻术后早期进食行为提供参考,以提高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小儿骨科 全麻术后 早期进食 评估方法 进食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病人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深度烧伤病人康复早期使用体位疗法、关节功能锻炼,必要时行激素局部注射。出院后予以弹力套穿戴及使用瘢痕霜或瘢痕贴,坚持3个月~6个月。[结果]72例均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63例使用了弹力套及弹力绷带等,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9例因经费困难,未坚持治疗,肢体瘢痕增生明显,其中6例手部瘢痕挛缩明显,呈爪形手,3例腘窝瘢痕挛缩严重畸形。[结论]在烧伤创面基本愈合的情况下,尽早综合采取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能有效的防治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

  • 标签: 烧伤 关节 瘢痕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肠内混合性营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41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自制肠内混合性营养支持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出现轻度腹痛不适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注或控制输注速度或降低浓度后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输注肠内混合性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1]。临床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可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约为4.8%[4-5]。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病死率高,50%~75%患儿死于急性期,而75%~90%幸存者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存在着智力落后、视觉异常、听力障碍等不良后果[6]。因此,新生儿黄疸需要早预防、早干预。笔者就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干预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的: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重症监护室(ICU)综合征患者给予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68例ICU综合征患者,时间选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采取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锻炼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NEECHAM评分以及MRC-score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参照组更优(P<0.05)。结论 对ICU综合征患者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其肌力恢复,改善其谵妄程度,进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室 早期功能锻炼 谵妄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减轻患者痛苦,本院现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院选择 201 9年 1月至 201 9年 11 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0 名,并这 100 名患者分为 护理干预组 和护理对照组 。 在护理干预组中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在护理对照组中按照常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结果: 在本次对比试验中,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心情从消极转变为积极,能够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的占比为 76% ,同护理对照组的 34% 相比,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好转;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恢复的占比为 66% ,同护理对照组的 42% 相比有明显的恢复;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 76% 的患者能够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康复训练进行并达到了训练的预期效果,同护理干预组相比,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康复训练情况佳的占比仅为 42% , P < 0.05 ,以上数据中二者的差异 符合统计学以及医学上的差异标准。 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 患者而言,在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心情,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日常生活,因此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对内瘘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20例,内瘘成形术后早期(7~14d)即开始穿刺使用,对照组132例,内瘘成熟后再开始穿刺使用,对两组内瘘使用时间与内瘘成熟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内瘘成熟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瘘成形术后早期即开始穿刺使用,可促进内瘘成熟,且不影响其使用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成熟
  • 简介:目的探讨减轻骨折早期肿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2例早期急性下肢闭合性骨折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1例.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常规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改良组采用自制低浓度酒精(约10%~20%)冰袋局部外敷,持续24h.并观察两组肿痛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浓度酒精冰袋制作简便,消肿、止痛效果佳,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酒精冰袋 骨折/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 收治的 8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应用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锻炼康复 护理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