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瑞应寺本是内蒙古东部基层社会寻常喇嘛庙,因为寺主经常给京城皇帝念经祈福与向西藏教主贡献资财和叩拜,获得广泛社会权力,升为喇嘛游牧单位。这时国家是柔和,有求必应;蒙古民众只是旗或者寺院属民而已。民国建立以后,社会动荡,喇嘛与国家关系无法稳定地建立,这时国家是粗暴、无感知。本文拟考察清代和民国西藏佛教寺院与国家关系,以及彼时国家观念、喇嘛社会行动。

  • 标签: 社会权力 皇帝 西藏教主 国家 寺主
  • 简介:德国政府根据本国文化产业现状和环境,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与法律政策促进了德国文化和经济迅猛发展。并且,德国联邦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持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本文对德国文化政策和做法措辞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分析。

  • 标签: 德国文化政策 德国文化基金
  • 简介:马克思主义最高社会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在将其中国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在中国文化中契合点。鄙意窃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最佳契合点莫过于儒家最高社会理想——大同社会。若能将两者之间相通之处加以探索与整合,必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坚实根基,从而为指导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合理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契合点 大同理想 儒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 简介:对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结构化理论阅读,增进了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新理解。这种转型意味着一种结构新逆转,它为人类学对于现代世界关注提供了一种正当性契机。人类学研究异文化,也同时关注当下世界转型。这种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结构化转型为未来开启了一片新研究天地,中国人类学必然会从中获得关于自身发展启示性意义。

  • 标签: 吉登斯 结构化 转型
  •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传统与象征主义重暗示要求很近似。这为象征主义在中国产生影响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中国新文学产生之前,象征主义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但中国第一位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却是在象征主义发源地巴黎,由阅读波德莱尔、魏尔伦而开始其创作。在新诗创作道路上,戴望舒特点是“成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敏感细腻创作个性和温婉抒情诗歌风格上,更体现在他对于中西艺术相结合积极态度上。他在比较准确地理解西方象征主义同时,又能够充分考虑到中国本土诗歌传统,采两家之长,以自己实践和探索,为中国新诗建设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法国象征主义 中国现代诗歌 戴望舒 李金发
  • 简介:在中国城市体系形成过程中,运河城市属于一种特殊文明发展形态。临清是大运河山东段沿岸重要城市,在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大都会之一。本文以明清时期临清为研究对象,回溯因河而生之城滥觞和形成梗概;从城市空间与城市职能角度入手,旨在揭示临清从王朝国家一个'地方'到'中心地'转型实践轨迹。

  • 标签: 临清 运河城市 空间形态 城市职能
  • 简介:晚明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教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出现,均成为新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愁言》为中心,考察女教与晚明婚姻中女性之间关系,重点探讨女教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教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 标签: 女教 婚姻 《愁言》 晚明 情理
  • 简介:国家立场媒体对春节习俗加以择取,使之成为国家名义下实现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共享共有的材料。这种民俗国家化过程中建构和转化:一是从祭祖到祭神完成了血缘、亲缘、地缘等多重关系融合和想象;二是从团圆到团结主题转化,完成了家国同构;三是基于画面效果和收视率考虑,民俗作为生活细节审美内涵得以突出。正是这些新表现,使春节成为了民众在民族与国家名义下进行文化实践。

  • 标签: 民俗 国家化 春节 文化实践
  • 简介:基础教育需要重视是'基础性',它应结合该学段学生特点,为处在本阶段学生下一个阶段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国际上长达20多年研究表明,在人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基础教育既不可替代也不能超越,只有找到人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此外,英国《独立报》报道芬

  • 标签: 中核心 基础教育中 学生有益
  • 简介:现代化、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密切相关。由于现代化进程不同阶段,对人口素质、劳动力转变要求各不相同,职业教育也存在着阶段性发展要求。经济转型期,人城镇化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职业教育要抓住人城镇化机遇,提升自己在其中贡献率,同时也促进自身发展。

  • 标签: 经济转型期 现代化 人的城镇化 职业教育
  • 简介:"文革"是与现实关联度最高、互动性最强一段历史。"文革"史研究,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它开始于平反冤案,起步于拨乱反正,发展于改革开放,开拓于21世纪。经过40年筚路蓝缕历程,"文革"史研究已出现了新学术气象,需要从单一叙事发展到多复线叙事,以立体地呈现"文革"历史复杂性。当前"文革"史研究,需要处理好高层与底层、中央与百姓、国家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城市与农村、政治与生活、特殊与普遍、非常与正常八个关系。

  • 标签: “文革”研究 学术史 历史决议 研究方法 历史叙事
  • 简介:本文以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情感凝聚对重游意愿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赴海南养老旅游者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情感凝聚3个维度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情感亲密性、养老旅游者感知受欢迎程度、养老旅游者对目的地居民认同感;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情感凝聚通过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愿。

  • 标签: 养老旅游者 目的地居民 情感凝聚 重游意愿
  • 简介: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乃是以陶器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研究,主要认识来源于民族学推断以及考古学发现。

  • 标签: 文化进程 石烹 时空框架 末次冰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清末民初的士绅阶层是行动上较为活跃,政治上又极为迷茫阶层。山西崞县籍士绅梁善济,是清末经历科举考试跻身上层最后一批传统社会精英之一。感受到先进制度、接受过先进教育,并在新思想指导下走向政治改良代表人物之一。以梁善济为例,透过其曲折经历,分析其在社会大动荡时期,个人思想、行为发生变化,反映传统士绅在社会向近代转型时路径选择。

  • 标签: 清末民初 旧士绅 转型 资产阶级改良派 梁善济
  • 简介:地名是人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基本方式,是人与空间建立特定联系重要手段。不同群体基于各自立场,往往具有不同地名观,形成'土名'和'正名'并立、'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共存现象。对地名研究,有助于深入发掘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政治文化逻辑。福州历史上城门名、街巷名和弄堂名,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地名生产与变动机制:城门名由官方主导,传递着正统价值观,起着维护政治权威和强化官方统治作用;街巷名则是官方与民间长期博弈领域,呈现出'正名'与'俗名'二元并存和互相竞争态势;弄堂名是'土名'世界,官方无意也无力对'土名'生产和使用加以干涉。福州地名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日常生活中政治逻辑理解。

  • 标签: 福州 地名 俗名 土名 地名政治
  • 简介:清朝统治成功系多种因素交织而形成合力所致。商业政策作为清朝国家治理体系一部分,既非"汉化"独具内容,也非满洲特性,不失为破解汉化史观和强调满洲特性二元对峙格局一个考察视角。清前期商业政策已非抑商,秦汉以来制度化抑商政策和措施已经灰飞烟灭,通商已成为清前期商业政策基本取向。通商对经济推动、民生改善是显而易见。而经济发展,边疆开发,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各族皆从中受益,生存状态得到改善,经济力便会转化为追求统一驱动力,即统一力。这既是清代多民族国家得以统一与巩固基础,也是动力机制。于此,通商政策确有力焉。

  • 标签: 清朝 商业政策 多民族国家 通商 统一
  • 简介:“亲属化”是滇西北民族村寨一个普遍现象,除婚姻结合外,认寄和结拜也是其重要推手。亲属关系确定之后,仍要靠双方频繁互动来维持。而亲属关系构建和维持,不但能够帮助村民适应当地物质稀缺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润滑民族关系,并消弭宗教隔阂,从而实现村庄整合。

  • 标签: 亲属关系 文化多元 村庄整合
  • 简介:《讲孟余话》是日本倒幕维新运动先驱者吉田松阴(1830—1859)代表作。松阴在读书方法上强调自己主体性理解,否定传统经学方法,从兵学角度出发,对《孟子》进行了颇具个性重新解释。《讲孟余话》既反映了松阴对时局认识,也体现了其在西方威胁面前维护日本独立具体设想。尤其是其中阐述民政论和国体论,都具有明确兵学对策论意义。这部书立足于兵学者立场,整合兵学与经学,展示了松阴学问最终形态。以兵学立场来取舍儒学,增强了儒学实用性与行动性,同时也不免削弱了儒家理想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以儒学来辅助兵学,增强了兵学政治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不免削弱了政治理性主义,陷入狂热尊皇主义。

  • 标签: 儒家经典 吉田松阴讲 日本武士
  • 简介:本文运用社会史方法,借助征信录、近代报刊、碑刻等史料,对1907年天安寺事件加以考察,探讨1908年《结社集会律》颁布后,闽南救火会如何成立,怎样发动群众,以及以何种方式与英国领事馆进行博弈,使事件不断升级,并与1850年神光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近代社会变迁对地方权力结构影响。

  • 标签: 个案分析 事件个案 会变革
  • 简介:1953年7月15日,朝鲜停战前夕,美军8架“油挑子”(F84喷气战斗轰炸机)疯狂轰炸上甘岭中国志愿军阵地,炸弹炸塌了第六十八军第二0二师第六0六团指挥部,

  • 标签: 志愿军 战斗轰炸机 烽火 革命 日记 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