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临床上应用人工膝关节手术的情况越来越广泛。此外,患者的康复训练也在临床上得到日益重视。医生的技术结合必要的康复治疗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则显得十分的关键和必要。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发无菌性坏死的理想手段。1963年Chamoey首先成功的报道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从此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广泛应用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了此手术。人工关节能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且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手术。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PCM人工颈椎间盘(artificalcervicalporouscoatedmotiondisc)置换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以来,术后超过7年的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7年以上的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全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颈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椎管内麻醉不同阻滞平面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高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72例,按照椎管内麻醉不同阻滞平面分为A组(T10)、B组(T8)、C组(T6~7)各有24例,观察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B、C组切皮、假体植入、修整关节、切股骨头、出现麻醉绝对平面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具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内麻醉不同阻滞平面中,以椎管内麻醉平面控制在T10水平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影响最小。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不同阻滞平面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透明晶体置换矫治高度近视两种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1组54例10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2组86例158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晶体置换,术后随访3-3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3月患者裸眼视力≥0.5者1组80眼(76.9%),2组111眼(70.3%);术后12月1组91眼(87.5%),2组124眼(7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月等效球镜度数分别是I组-1.66±1.12D,II组-2.68±2.02D。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1组中于术后24小时内高眼压5眼;术后3月发生眼底黄斑出血1眼。2组中术后2月发生黄斑出血3眼;术后半年到1年间发生网膜脱离4眼;后发性白内障10眼,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眼;发生2眼人工晶体移位,1眼手术复位,1眼观察。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1组4例,诉视近困难者2组6例。结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晶体置换矫治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屈光度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到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2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术后均随访18个月以上,按照HSS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总有效率为95.6%。无关节表浅和深部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关节伸直受限,肌力恢复正常,无内外翻畸形。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3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好。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疗效,促进了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发育不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即将施行的膝关节置换中、术后康复相关诊疗行为等的关注程度。方法对128例即将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关注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1个问题,按关注程度分为1~4级(1=不关心,2=有些关心,3=比较关心,4=非常关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24例患者对所有项目的平均关注度是3.11。平均关注度最高的5项是: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78),手术医生的经验(3.73),手术是否会失败(3.68),人工关节使用寿命f3.63),术后生活能否自理(3.63o家属的平均关注度是3.18。家属最关注的5个项目是:手术医生的经验(3.86),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82),术后疼痛缓解是否理想(3.74),术后关节是否僵硬(3.72),出院后是否疼痛(3.72o〈65岁的患者对6个项目(术后能否照看小孩、术后是否可以进行娱乐活动、人工关节使用的寿命、术后能否骑车、术后能否搬抬重物和置换后人工关节周围是否会骨折)的关注度要显著高于≥65岁的患者,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意外发生的关注度分别为:3.71、3.38,(P=0.036);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医师的经验的关注度分别为:3.73、3.47,(P=0.040);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出院后是否疼痛的关注度为:3.70、3.41,(P=0.048),麻醉意外、麻醉医师的经验、出院后是否疼痛是老年患者较为关注的3个项目。在所有项目平均关注度上,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分别是3.14和3.09,P=0.624o结论中国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术后膝功能的恢复,医生的水平和假体的使用。在术前,中国患者的关注度显著高于西方患者。但与国外患者一样,高屈曲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膝关节 膝关节 心理现象和过程
  • 简介:摘要报告了2例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两名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0天、21天,术后7~10天扶双拐行走。手术前后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遵循个性化护理原则进行康复指导,及辅以关节被动活动训练(CPM)和下肢气压治疗仪的合理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护理 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重要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宣教掌握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等康复适应性康复锻炼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4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及护理,是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骨科的护理特殊性,应以提高护理质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重点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等缩短疗程,促进其早日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掌握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尽可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果49例患者均为单侧性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发生率为4.08%;髋关节脱位4例,发生率8.16%。结论进行预防及护理可减小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就诊且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每天按照预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有序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及随机性指导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上的比较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且在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上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只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患者则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以及有计划有序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老年患者病例10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原因、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6例,发生率为25.49%,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疼痛以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等。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并发症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