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处于围期的TKA(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所呈现的恢复效果。方法:调取本院2019年全年接受TKA医治的患者共计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普通看护组(对照组)和无痛看护组(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普通看护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无痛看护组接受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记录的VAS分值,PCA数值和恢复期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每隔两天(共5个间隔)评估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说服力(P<0.05)。无痛护理小组患者膝关节重新进行90°运动和首次下地的时间均早于常规护理小组,差异具有说服力(P<0.05)。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期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9.97±3.82),极大高于常规护理小组的(77.84±3.25)评分。结论:针对TKA患者的围期进行相应工作时,应用规范化无痛护理管理理念,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术后受疼痛折磨的几率和提高他们对相关工作的服务满意程度,从而为患者的良好预后、较快术后恢复和术后快速正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围术期护理 TKA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气压止血带干预,比较该方法与常规方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对患者失血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有60例患者进入研究,分组后对应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手术模式(具体见正文),以止血效果,术后皮肤状态为参考指标,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判别。结果:在不同止血干预措施的实施下患者中失血量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皮肤状态的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气压止血带进行围期止血干预,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而言效果明显,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气压止血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髋关节置换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共26例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为研究组,另一组共27例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研究组,以髋关节功能、基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以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以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将60名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当作研究样本。第一步,分析整合其基本情况并且把他们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人。进一步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以骨折内固定为主导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以髋关节置换为主的治疗方案。最后就两组病人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跟踪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3月我院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对比分析骨折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可以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作者: 刘昂 苏斌 张孟元 刁玉刚 王强 梅伟 安友仲 刘利民 尹春琳 薛张纲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麻醉科 274031,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济南 250021,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16,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4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北京 10005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阶段性康复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干预前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干预前后改良Morisky量表(MMAS-8)评分变化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干预后1、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观察组分别为(64.42 ± 9.51)、(76.23 ± 9.19)、(87.24 ± 9.21)分,对照组分别为(58.73 ± 9.38)、(61.23 ± 9.29)、(76.29 ± 9.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8.237、5.964,P<0.05);均高于干预前的(54.29 ± 9.14)、(54.45 ± 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1.358、7.581,P<0.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43.25 ± 1.72)h、卧床时间(42.13 ± 8.32)h、住院时间(16.32 ± 4.20)d,均低于对照组的(54.34 ± 1.93)h、(72.33 ± 8.54)h、(21.24 ± 4.36)d,而用药依从性得分(7.21 ± 0.17)分,高于对照组的(6.01 ± 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766、18.174、5.831、22.588,P<0.001)。结论阶段性康复结合TCS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患者预后及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阶段性康复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脏瓣膜病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阶段性康复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干预前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干预前后改良Morisky量表(MMAS-8)评分变化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干预后1、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观察组分别为(64.42 ± 9.51)、(76.23 ± 9.19)、(87.24 ± 9.21)分,对照组分别为(58.73 ± 9.38)、(61.23 ± 9.29)、(76.29 ± 9.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8.237、5.964,P<0.05);均高于干预前的(54.29 ± 9.14)、(54.45 ± 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1.358、7.581,P<0.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43.25 ± 1.72)h、卧床时间(42.13 ± 8.32)h、住院时间(16.32 ± 4.20)d,均低于对照组的(54.34 ± 1.93)h、(72.33 ± 8.54)h、(21.24 ± 4.36)d,而用药依从性得分(7.21 ± 0.17)分,高于对照组的(6.01 ± 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766、18.174、5.831、22.588,P<0.001)。结论阶段性康复结合TCS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患者预后及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阶段性康复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脏瓣膜病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单中心应用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治疗复杂瓣膜疾病的经验。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40例瓣膜病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手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置换为31例(16例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变),主动脉瓣瓣中瓣3例,二尖瓣瓣中瓣5例,三尖瓣瓣中瓣1例。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6.4±7.0)岁,65%为男性。术前平均STS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分别为(6.8±4.6)%和(8.2±6.7)%。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中中转开放1例,中即刻瓣中瓣2例。术后发生卒中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尖部假性室壁瘤1例。出院时,合并轻中度瓣周漏1例。随访期内,死亡1例。与术前峰值的流速和跨瓣压差相比,术后及随访期均显著降低。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系统对高危、高龄、二次换瓣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方法把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人工置换治疗,对所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常规组(80.00%)与观察组(97.14%)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方法分析 骨折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围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索者经验积累对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行TAVR的AS患者。记录患者围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严重并发症包括全因死亡、转外科开胸、冠状动脉闭塞、外周血管入路并发症、严重脑血管事件、中度及以上瓣周漏、瓣膜移位(植入瓣中瓣)、起搏器置入等。为观察者经验累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依据实施手术的先后顺序,以每30例患者为一个区间,分别统计各区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绘制柱形图。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男性64例,年龄(73.9±6.9)岁。在119例患者中,瓣膜植入不成功3例(2.5%)。围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共39人次,其中全因死亡1例(0.8%),转外科开胸2例(1.7%),冠状动脉闭塞2例(1.7%),外周血管入路并发症8例(6.7%),新发严重脑血管事件1例(0.8%),术后中度及以上瓣周漏3例(2.5%),因瓣膜移位植入瓣中瓣8例(6.7%),因新发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14例(11.8%)。柱形图显示,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瓣中瓣的发生率随者经验积累未见明显下降,其余并发症在30例之后发生频次呈下降趋势。结论多数并发症发生在开展TAVR治疗的前期;处于学习阶段中的TAVR中心,通过一定经验的积累,可以降低TAVR围期全因死亡、冠状动脉闭塞、外周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起搏器置入及植入瓣中瓣的发生率未见明显下降。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进行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内固定疗法,研究组患者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幅度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且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研究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运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内固定)和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基础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等基础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行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共有7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均是我院2019.1-2020.12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治疗患者。根据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分组,分为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35例实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高(P

  • 标签: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椎间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进行脊髓型椎间病疗效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ACDF组52例和ADR组48例,ADR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进行治疗和ACDF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结果:将ACDF组和ADR组患者术前术后邻近节段运动变化测定值、患者颈椎相邻节段退变程度进行对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进行治疗和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进行治疗均有效果,但ADR在维持患者颈椎活动与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椎间病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且年龄≥60岁、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手术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连续型变量的变化趋势对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影响,在危险因素中取连续型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年龄(65.3±3.8)岁。LCOS组21例,非LCOS组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术前LVEF<40%、失血量/总血容量>20%、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5.067,95%CI 1.320~19.456,P=0.018)、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OR=3.100,95%CI 1.026~9.368,P=0.045)、合并肾功能不全(OR=3.627,95%CI 1.018~12.926,P=0.047)、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OR=4.539,95%CI 1.483~13.887,P=0.008)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65岁患者比较,65~<70岁(OR=1.784,95%CI 0.581~5.476)与≥70岁(OR=4.400,95%CI 1.171~16.531)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升高;随年龄增加,LCOS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24)。与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患者比较,>90~110 min(OR=1.917,95%CI 0.356~10.322)、>110~130 min(OR=1.437,95%CI 0.114~18.076)及>130 min(OR=5.750,95%CI 1.158~28.551)患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更高;随体外循环时间变化,术后LCOS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09)。结论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人 巨大左心室 低心排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教育结合积极心理管理对髋关节置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微视频教育结合积极心理管理。评价2组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4.72±6.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8±7.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58,P<0.05);观察组疼痛控制教育满意度及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1±5.72)、(63.77±8.6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3.96±4.58)、(55.15±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733、4.815,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3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111,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859~-3.154,P<0.01)。结论微视频教育结合积极心理管理能够改善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微视频教育 积极心理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