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洗手护士护理配合应用。方法本次主要实验和研究对象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共60例于本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观察组行系统护理配合,对照组行基本护理配合,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用时和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住院和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更多,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明显,且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洗手护士系统护理配合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具有推广的优越价值在临床上。

  • 标签: 洗手护士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的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由改善前的49%提高至改善后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既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提高医护人员 洗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和图片教学相结合在手术室洗手护士手术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手术室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24例组织进行视频与图片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析洗手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度的提高情况。结果:通过视频和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洗手护士的培训,护士对于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操作熟练程度、医生评价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培训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估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洗手护士开展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洗手护士的专业技能以及配合手术的能力,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水平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视频和图片教学结合 手术室 洗手护士 手术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和图片教学相结合在手术室洗手护士手术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手术室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24例组织进行视频与图片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析洗手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度的提高情况。结果:通过视频和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洗手护士的培训,护士对于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操作熟练程度、医生评价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培训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估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洗手护士开展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洗手护士的专业技能以及配合手术的能力,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水平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视频和图片教学结合 手术室 洗手护士 手术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洗手肥皂及医护人员肥皂洗手后的手的带菌情况,提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办法。方法连续数月检测各地区各医院270名医护人员用肥皂洗手后的手及各科洗手用的肥皂的带菌情况。结果270名医护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洗手后,平均合格率为73.7%。潮湿肥皂带菌率为100%,晾干肥皂带菌率为40%。结论用肥皂洗手时必须将肥皂表面进行问洗再按标准洗手法清洁手才能降低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 标签: 肥皂 洗手 带菌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文版洗手护士非技术技能行为量表(SPLINTS)进行跨文化调适。方法参照经典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翻译、翻译综合、回译、回译审查、专家咨询法对SPLINTS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并评价其内容效度;应用行为观察法培训评分员进而考察量表的适用性和评分者信度。结果中文版SPLINTS的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性系数分别为0.802、0.906,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82~0.433(P<0.05);经Delphi专家咨询统计结果显示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7~1.00;评分员培训结果显示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96,评分者信度为0.502~0.557(P<0.01)。结论中文版SPLINTS的跨文化调适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内容效度、评分者信度均达到量表引进的评价标准,可以在手术室洗手护士人群中进行进一步心理学测量。

  • 标签: 洗手护士 德尔菲法 评分者信度 效度 非技术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正确率方面的效果。方法在外科科室建立医护人员品管圈,圈名为“手影圈”,以“提高外科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的正确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外科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情况。结果活动后,医护人员的洗手正确率由活动前的11%上升为90%,缺陷10例;目标达标率为102%。活动后,医护人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都显著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医护人员洗手正确率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能够进一步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对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外科医护人员 外科手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降低洗手不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供应室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消毒供应室人员洗手不正确率”为主题,通过脑力激荡等方法,讨论分析洗手正确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贯彻实施品管圈措施,使洗手正确率由80%提高至100%.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洗手正确率,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关键词品质管理圈;洗手正确率;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5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因素剖腹产手术室巡回护士洗手依从性影响与管理措施。方法针对剖腹产手术室巡回护士洗手依从性不高的问题,我院从我院于2013年1月实施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观察并对比实施前后剖腹产手术室巡回护士洗手依的变化。结果管理前巡回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后、静脉穿刺前前后以及气管插管前后的洗手依从率分别是96.94%、100%、15.31%、33.67%、9.18%、31.63%,管理后分别是100%、100%、89.80%、95.92%、70.41%、79.59%,除手术开始前后,巡回护士的洗手依从率均得到明显提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措施能显著提升巡回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腹产手术室 巡回护士 洗手依从性 影响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科护理巡回洗手在手术室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方法:选取手术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观察组联合巡回洗手护理,对比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环境管理中应用麻醉科护理巡回洗手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评分。

  • 标签: 麻醉科护理 巡回洗手 手术室环境管理
  • 简介:摘要为比较幼托机构内摆放的洗手液和固体肥皂的适合性,以及两种洗手用品用后的清洁效果,通过现场采样和染菌量计数经统计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结论是洗手液和固体肥皂使用后的清洁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品。

  • 标签: 幼托机构 洗手液 肥皂 染菌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洗手消毒液对透析机表面消毒的可行性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透析室40台透析机分为两组,即20台为实验组和20台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现有3M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然后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对照组采用0.05%的含氯消毒剂常规擦拭消毒然后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达到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要求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的要求1,即ATP荧光检测值0-45RLU。两种消毒剂的杀菌率大多达到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氯制剂对带有液晶操作面的机器损害严重,而3M爱护佳免洗手液(葡萄糖酸氯已定含量为0.45%-0.55%(w/v),乙醇含量为63.1%-77.0%(v/v))对环境微生物具有同样的杀菌效果,且低毒和低腐蚀性,对机器和医务人员损害小,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率,所以用于透析机表面消毒可行性高。

  • 标签: 免洗手消毒液 透析机表面 擦拭消毒 atp荧光检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次性瓶装洗手液和多次性灌入瓶装洗手液的细菌含量,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安全、可靠的洗手液。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洗手液,一次性瓶装洗手液组60瓶,多次性灌装洗手液组60瓶,打开洗手液瓶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毫升洗手液加入无菌试管,吸取0.2毫升标本,注入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中,再用无菌接种环划开,布满平皿,置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鉴定细菌及计算每毫升标本中的细菌菌落数(cfu/ml)。结果一次性瓶装洗手液与多次性灌装洗手液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瓶装洗手液能安全可靠用于洗手,而且效果优于多次性灌入瓶装洗手洗手

  • 标签: 洗手液 细菌监测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医护人员揉搓洗手法与刷洗洗手法两种外科洗手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眼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100人,随机等分为A组(揉搓洗手组)和B组(刷洗洗手组),两组人员均使用相同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洗手消毒前后对手部进行采样培养,检测细菌菌落数。结果两组人员洗手前组间手部菌落数无差异(P>0.05),洗手前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人员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均≤5CFU/cm2,但A组手部培养出菌落10例,B组手部培养出菌落仅2例,A组手部菌落数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揉搓清洁洗手法与刷洗清洁洗手法两种外科洗手法均可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但刷洗洗手法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揉搓洗手法。

  • 标签: 揉搓洗手法 刷洗洗手法 细菌培养 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