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方法: 将本院自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1 月之间收治的 96 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应用骨科康复护理,乙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 Harris 髋关节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术后进食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乙组患者 Harris 髋关节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较甲组均更低, P<0.05 ;乙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甲组均更长, P<0.05 。 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护理中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还能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值得重视。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性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以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我院 2018.11-2019.11 期间收治的 84 例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42 例,舒适护理),对比其最终护理效果。 结 果: 观察组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性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急性哮喘 急性护理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1月— 2019年 1月在学院附属医院外科系统见习的 9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 SBAR沟通模式培训与病情汇报,分别采用 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和认知调查表对其应用及认知情况做调查。结果 90名护生中优秀者 15例( 16.7%)、良好者 56例( 62.2%)、及格者 19例( 21.1%)。 SBAR沟通模式得到了大部分护生的认可,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使用。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外科护理学 临床见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涂阳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在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涂阳 肺结核患者, 选取 80 名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试验组患者加入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 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5% ,对照组为 75% ;使用 QO L评分表调查所有研究对象 的生活质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 为( 70 .5±3 .3)分,( 62.5 ±4.6 )分;发放专业调查表统计研究对象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 (85.7 ±2.7) 分 , 而试验组高达 ( 97 .3 ±1.5 )分。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加入临床 护理路径对涂阳 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患者 的护理满意率,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有显著效果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 标签: 涂阳肺结核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8 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9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对照组( n=49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 白内障 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米力农治疗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6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3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Borg呼吸困难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更远,Borg呼吸困难指数及肺动脉收缩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力衰竭 米力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方法 本文以随机调查的方式选取了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到我院进行相关炎症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了常规性抗炎症治疗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组,各组25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从治疗的整体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两组治疗情况予以综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常规性抗炎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调查数据显示,常规性抗炎治疗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较常规性的抗炎症治疗,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临床治疗意义,但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使医师能够在提前制定不良反应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确保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够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西药药剂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的 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 CT、 MRI、 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 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 83.33%, MRI检测的阳性率为 56.67%, CT检测的阳性率为 46.67%, 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 PL), 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干梗死的发生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的炎症、栓塞等,让患者的循环受阻。该疾病的残疾率非常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 此次我院就脑干梗死检测方法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选取了30例脑梗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研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对 3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了头颅 MRI、 DWI、 CT等检查,均确诊。全部患者没有耳疾。共有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3例,最小 42岁,最大 76岁,平均( 55.1±6.6)岁。我们在同期选取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均 15例,最小 37岁,最大 74岁,平均( 53.6±6.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 2 检查方法     1. 2. 1 BAEP检查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尼高力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BAEP检查, A1、 A2作参考点, Cz作记录点, Fz接地, 电极与皮肤间阻抗 <5 kQ, 先测主观听阈, >60 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予以主观听阈加 60 dB刺激, 平均叠加 1024次。滤波后标出 BAEP各波, 测量各波潜伏期( peak latency, PL)、峰间潜伏期( inter-peak latency, IPL)。将所得结果打印、存储。     1. 2.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平扫及头颅 MRI检查。     1. 3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标准即为异常:①Ⅰ、Ⅲ、Ⅴ波 PL及(或)Ⅰ~Ⅲ、Ⅲ~Ⅳ及Ⅰ~Ⅴ波各 IPL值比正常值大 x-±2s;②Ⅲ~Ⅴ /Ⅰ~Ⅲ >1;③Ⅴ /Ⅰ;④两侧 IPL、 PL>0.4 ms;⑤Ⅰ、Ⅲ、Ⅴ波的分化较差、未分化及重复性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n=39)及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观察组(n=39),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作出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P

  • 标签: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高通量血液透析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60例我院收治的麻醉手术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在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如下分组:观察组30例行舒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对照组30例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清醒时间快慢和自主呼吸恢复快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3.33%(7/30),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安全保障与麻醉效果,建议临床可作为全身麻醉手术的麻醉和镇痛药物使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 静脉 镇痛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重要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抽签法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为 50 例,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所表现出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护理责任心、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比试验组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工作 人性化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临床护理中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 月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幼儿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0例),将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的设定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两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强化治疗效果。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 小儿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踝关节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慢阻肺患者 66例入组,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 月至 2019年 1 月,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各 33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协同护理模式为主,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与护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使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慢阻肺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重症脑出血手术患者 94 例,利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为 47 例;参照组给予普通鼻饲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营养状况好转,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较低,比参照组存在优势,组间检验 (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对其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法,效果十分显著,其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PICC患儿50例(2019年8月至今),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与风险管理的观察组(25例),观察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9.09%<27.27%。此外对生命系数指标分析,观察组的睡眠(0.58±0.12)分,精力(1.16±0.05)分,进食(0.41±0.05)分,情绪反应(0.41±0.14)分,躯体活动(1.54±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命系数评分低,P<0.05。结论: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观察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对其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于 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的 88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44 )和观察组( n=44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5.5% )大于对照组患者( 72.7%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临床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中医院参与医学临床教学的实习医学生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0例。其中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式的设为对照组,而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考核、病例分析、病史采集等教学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习医学生在参与医学临床教学期间选择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模式开展教学,可大大优化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实习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值得推行。

  • 标签: 医学临床教学 模拟教学 问题教学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引流管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该区间内到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均分成4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腹腔引流管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腹腔引流管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 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102 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51 ,腹腔引流管)和对照组( n=51 ,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临床指标由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更快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腹腔引流管 普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