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火针配合电针治疗25例体操运动员跟腱末端病,探讨体操运动员跟腱末端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受伤部位给予火针配合电针治疗每日2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结论25例运动员总有效率96%,效果满意。

  • 标签: 体操运动员 跟腱末端病 火针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附近社区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29/40)明显多于对照组(16/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社区医院中应用普及。

  • 标签: 社区糖尿病 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予以接收治疗54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及护理之后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例占90.7%,康复依从性比例占94.4%,对疾病的了解比例占92.6%,对药物的了解比例占94.4%,对治疗的信心比例占98.1%;可以认为,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康复依从性、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信心均较好。结论临床上使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高,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护理干预 康复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实施治疗的80例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口服果导片及股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每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肠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穴位按摩 提肛运动 骨科 卧床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健康成人不同运动负荷下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7名成年健康成人中,观察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在自主呼吸(SB)和无创辅助通气(压力支持模式,PSV)状态下的受试者做功、潮气量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非极限运动状态时),与自主呼吸时相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减少受试者的呼吸做功,改善受试者呼吸状态。结论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受试者处于非极限运动状态时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

  • 标签: 健康人 运动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运动护理程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血栓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运动护理程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血栓患者,在其恢复期间为其开展有效的运动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升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自理缺陷 运动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的发病特征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同时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个观察,旨在对其进行一个深刻的认识,予以临床推广。方法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11例带状疱疹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中医辩证后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结果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疱疹干涸的时间在4-8天,平均6天;神经痛的消失时间在7-45天,平均27.3天;肌麻痹症状的消失时间在16-43天,平均27.09天。结论利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其肌麻痹症状最短在16天可消失,最长在43天可消失,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 补阳还五汤 肌麻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温针灸改善0-3岁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便于为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0-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瘫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法。通过GMFM-66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经过三个月的治疗,GMFM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GMFM评分,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小儿脑瘫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VS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降低DVT发生率,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的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未经药物治疗血糖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8-15天,平均10.2±2.2天,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4.9±1.1)mmol/L、(7.2±1.0)mmol/L,均要低于对照组(5.3±0.6)mmol/L、(8.3±1.6)mmol/L,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个体化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饮食干预 运动指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脑梗死肢体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共计7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指数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功和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综合护理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入院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给予规范的一级、二级康复治疗,实验组的脑卒中患者在规范的一级、二级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出院后继续给予三级康复治疗。将这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和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分别对每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定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继续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餐后有氧运动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4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患者采取药物控制加餐后的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药物控制,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的有氧运动治疗确实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餐后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骨外科学方向120名学生分为2组。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分别采取单纯的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察各组成绩。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除知识的全面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外,实验组在知识掌握牢固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LB教学方法应用于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系统模块课程 P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偏瘫脑梗塞120例患者(在2016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68.91±6.31)分、NIHSS(9.41±1.22)分、静脉血流峰速度(21.33±3.85)cm/s、血流速度(17.42±2.65)cm/s、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用于偏瘫脑梗塞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偏瘫脑梗塞 早期运动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运动系统性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80,采用肌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和研究组(n=80,采用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运动系统性疾病 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肌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组(T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C组患者接受16周的口服西乐葆治疗和“米”字操功能锻炼;T组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16周的简化陈氏太极拳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T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T组在改善颈椎活动度和肌力也明显优于C组(均P<005);T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C组(66.67%)(P<005)。结论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可明显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简化陈氏太极拳 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在其康复过程中应用运动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80例,这80例脑血栓患者均伴有自理缺陷,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运动护理程序下护理,对比2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护理程序在脑血栓自理缺陷患者康复中应用,可以促进其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栓 运动护理程序 自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