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治疗响拇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活血止痛散治疗响拇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观察拇指屈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愈38例,改善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理筋手法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拇指的屈伸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弹响拇 活血止痛散 熏洗 理筋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暴力技能培训对于精神科的暴力事件和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探究。方法从医院中选取82名没有受过专业的防暴力技能的精神科护士,并寻找专业的防暴力学习的专业人士,来对82名护士进行防暴力技能培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41人,研究组为未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研究组为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并以半年为期限,观察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出现改变和护士的焦虑抑郁心理是否发生改变。结果在护士学习防暴力技能后,各项指标(抑郁,焦虑等)明显低于培训学习前(P<0.05),并且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对承受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培训学习前(P<0.05)。结论防暴力技能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改善护士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和学习。

  • 标签: 防暴力技能 精神科护士 暴力事件 焦虑抑郁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肢体运动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对应护理方式分别为基础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毒性脑炎护理总有效率以及FMA(Fugl-Meyer运动能力)评分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者(76.67%)极为明显(P<0.05);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发挥的促进效果尤为显著,从而对于病毒性脑炎疾病护理效果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病毒性脑炎 肢体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3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4周及护理8周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4周及8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康复治疗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日常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肺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月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患者予以持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不同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肺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肺康复训练 COPD 肺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社区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了ADL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对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慢性病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日常活动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患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而研究组则加行早期康复护理,记录两组病患的预后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积分、Barthe指数以及SS-QOL总分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护理后3个月,研究组的Fugl-Meyer(72.19±5.65)分、Barthel(77.87±6.17)分、SS-QOL总分(75.56±5.00)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生活能力,进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40)。对所有患者都施以常规护理,同时对A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ADL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ADL评分为,比B组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脑梗死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综合护理前和综合护理后,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ADL能力量表及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进行两组的对比。结果综合护理前两组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值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值改善更显著(P<0.05)。综合护理前两组ADL能力量表总分对比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ADL能力量表总分对比改善显著(P<0.05)。综合护理前两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值相似(P>0.05),综合护理后两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值改善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患者ADL能力。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ADL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社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中风患者康复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影响。方法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本社区确诊为脑中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现代康复治疗,试验组使用规范社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规范社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能有效促使脑中风患者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规范社区 现代康复 脑中风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280例脑梗塞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实验组选择连续性护理,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结论针对脑梗塞病人选择连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成效,增强生活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依从性 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的应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中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不良心理发生人数、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法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五级活动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对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均为我院内科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药物并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n=50)对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PSQI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有ADL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卒中抑郁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抑郁情绪 睡眠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4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状况,有效提高其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与负性情绪在通过作业疗法结合家庭环境的改造后的效果与分析。方法选取150名脑卒中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含患者75名,仅对该组患者进行脑卒中治疗干预;观察组含患者75名,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家庭环境进行改造,并且开展作业疗法,为期三个月。对实施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初回家庭环境的两组脑卒中患者,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与弗朗蔡活动指数差异均相对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回到家庭环境后的三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差异逐渐增大,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与负性情绪在通过作业疗法结合家庭环境的改造进行治疗之后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作业疗法 家庭环境改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