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是骨科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会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在临床中,早期预防护理是减少骨科静脉发生的重要所在。本文现对骨科静脉的预防护理进展予以如下综述。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50例患者为下肢静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高效、可反复操作且经济实惠的优势,是临床筛查下肢静脉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静脉护理措施探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静脉),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2月19日,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护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记录。结果31例患者中,优秀21例(67.74%),良好8例(25.81%),差2例(6.45),护理效果为93.55%(29/31)。结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并发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并对比诊断效果。结果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静脉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结论对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可对周围病变情况,血管内的血流状态进行了解,并可预判治疗效果,转归具有显著的想临床意义,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0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双盲法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1.4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6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而言,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我院在2015年2月份到2018年2月份收治60例下肢静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观察组通过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化为p<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获得的临床价值更高,能全面表现出影像学,在整体上操作更简单,图像直观,适合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孤立小腿静脉溶栓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86例急性孤立小腿静脉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续以华法林抗凝治疗,2.5mg/d;B组给予患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20mg/d。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复发情况及随访7d、14d、21d、90d时的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治疗10d后,两组患者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血管通畅情况和孤立小腿静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血发生率4.65%低于A组的出血发生率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激酶基础上采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给予急性孤立小腿静脉患者抗凝治疗,疗效相当,但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 血管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防治静脉(DVT)形成护理风险管理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0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风险管理护理,观察产妇DVT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900例产妇出现3例DVT,发生率为0.33%;SDS(42.39±2.17)分,SAS(40.37±2.2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操作技能(8.97±0.54)分、护理态度(9.01±0.33)分、责任心(9.02±0.29)分、健康教育(8.89±0.56)分。结论剖宫产术后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且有助于产妇心理状态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护理风险管理 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形成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下肢生静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实际情况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静脉通畅率在50%以下的劣效组(51例),在50%以上的(包括50%)为优效组(55例)。结果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初治患者 静脉通畅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针对手术后下肢静脉加强护理前后的两组脊柱骨折患者(共78例)做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与悉心护理,能够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静脉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无论在静脉发生率还是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发生静脉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卧床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静脉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舒适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对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预防DVT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下肢静脉预防认知情况比较,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后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预防病人下肢静脉措施实施情况比较住院患者DVT预防措施总落实率由45.6%升至93.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基础,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预防DVT护理措施落实率和护士认知水平,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深静脉血栓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静脉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静脉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静脉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静脉患者溶栓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静脉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静脉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溶栓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静脉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 标签: 介入导管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1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静脉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高危因素、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干预,23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后共发生下肢静脉3例,发病率为1.27%,均为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后,纳入4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所有患者进行等量均分,每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为6(30.00%)。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对患者下肢静脉形成进行预防,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彩超检查的诊断效能,采取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经静脉造影检出累及静脉76例,彩超检出累及静脉71条,经秩和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彩超检查诊断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敏感度为97.18%、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7.37%;经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高脂血症、手术时间长于5h、术后卧床时间长于5d均作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有下肢静脉形成高危因素的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对于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预防下肢骨折静脉的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下肢创伤性骨折术的病患70例,并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下肢骨折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下肢静脉脉形成率。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静脉中,可以减少病患静脉的形成,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大力的推行。

  • 标签: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