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表明,预防医学教学在学时、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若要全面提高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亟待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主体地位,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逐步建立与形成全新的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 标签: 预防医学 教学质量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对照组用大剂量米司酮,研究组用小剂量米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停药反跳率、潮热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HB水平。结果研究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似,P>0.05;研究组停药反跳率、潮热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HB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HB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子宫和肌瘤体积,升高Hb水平,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小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试验组采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两组治疗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身体状况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和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的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加味六君子汤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不同时间给予坎地沙坦酯对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该病患者80例本试验采用随机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晨服组)口服在清晨8时口服坎地沙坦4毫克,治疗组(晚服组)在晚间20时口服坎地沙坦酯4毫克,每日1次。此过程不得合用或换用其他降压药物,疗程2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均得到改善,且夜间给药组改善会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为正常杓型节律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推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其左心室结构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夜间给予坎地沙坦酯能够逆转左心室重构可能与其能够逆转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有关。结论夜间口服坎地沙坦酯可明显降低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结构。

  • 标签: 坎地沙坦酯 非杓型高血压 左心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自拟专科协定方固本散结汤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组方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专方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专方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理想,组方方式较为可行,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中医专方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益肝调脂饮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肝片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中药益肝调脂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益肝调脂饮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脂与肝功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益肝调脂饮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40)与观察组(n=40),常规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其临床效果较之常规组明显更高,且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减少术后复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FI技术应用于早期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别通过ARFI技术以及APRI指数对早期酒精性的的脂肪型肝炎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与S0、S1期患者的ARFI指数相比,S4期患者的ARFI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指数的不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I技术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S4的曲线,其面积最大。结论将ARFI技术应用在早期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中,具有更加准备的纤维化程度,且无创伤评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RFI 早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西地那治疗再婚中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30例再婚中年男性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给予补肾虚类中成药进行调理治疗,不采用西地那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西地那治疗,对两组患者应用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IIEF—5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IIEF—5评分提升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2例,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例,40.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再婚中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小剂量西地那治疗,其有助于改善患者勃起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 标签: 小剂量西地那非 再婚中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和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期间计划拔管发生率2.61%,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期间计划拔管发生率13.27%,研究组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安全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当中,同时应用米司酮以及甲氨蝶呤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匀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服用米司酮治疗,联合组患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服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一组,且各项指标要优于单一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米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联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11月-2017年的10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的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入住ICU期间计划拔管发生率更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有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放疗开始同时进行化疗)和序贯组(先化疗后,再行放疗治疗),每组各50例患者。随访半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同步组治疗效率为80.00%(40/50),序贯组治疗效率为58.00%(29/50),比较两组数据,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覆膜与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98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置入全覆膜和覆膜金属支架的不同,分为覆膜组合覆膜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成功插管率均为49(100%)例,全覆膜组并发症20.41%,膜组总发生率为6.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金属支架的植入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具有显著效果,但全覆膜支架需要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覆膜支架 非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给予低强度抗凝。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卒中、消化道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低强度抗凝,标准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不同强度抗凝 老年 非瓣膜病慢性房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该家系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在纤维蛋白原FGA基因3号外显子和3号内含子的交界处g.1892~1899纯合缺失AGTA或GTAA,先证者父系家系有3名成员呈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但母系家系该位点均示正常基因型,而亲子鉴定结果又证实了母女关系。结论:纤维蛋白原FGA基因g.1892~1899四个碱基纯合缺失所引起的剪接位点变异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的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的孟德尔式隐性遗传现象。

  • 标签: 非孟德尔式遗传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进语言性沟通技巧对其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3例应用常规语言沟通护理,研究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改进语言性沟通技巧,对比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94%,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76%高,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88.7±2.4)分高于对照组(85.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进语言性沟通技巧,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改善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急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的引产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到我院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100mg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米司酮。对比分析两组引产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引产时间、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的引产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孕妇疼痛,利于顺利引产,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米非司酮 利凡诺尔 中期妊娠 引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卡洞法检查将患儿分为主视眼组与主视眼组。方法对所有患儿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检查其眼睛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并对其进行双眼同量弱视治疗,在治疗后第1、2、4、8个月检查患儿主视眼与主视眼矫正视力的基本治愈率和进步行数。结果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患儿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较主视眼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量治疗2、4、8个月后,患儿主视眼与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同量治疗,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主视眼。

  • 标签: 同量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眼 非主视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 腰椎推行性疾病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