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为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以及手术治疗组,组间例数一致。对比两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以及桡神经损伤、肘关节Mayo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各项实验指标对比,手术组均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就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而言,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肱骨中下段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骨科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以“一护一患”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展开调查,并分掌握合格组、掌握不合格组。对比两组护理下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掌握合格者95例,掌握不合格者33例。术后感染率掌握合格组低于掌握不合格组(P<0.05)。患者满意度掌握合格组(91.6%)高于掌握不合格组(78.8%),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有助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的降低,进而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知识 掌握程度 骨折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绪管理训练(心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平衡模式为导向的情绪管理训练,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7-8.912,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3,5.65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4—8.347;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外来务工人员 心理干预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满意度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试验于医院内部泌尿外科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换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力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 标签: 心理护理 泌尿外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外固定器具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均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外固定器具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组均30例,分别应用传统丁字鞋和防旋垫,对比两组固定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固定舒适度为8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组56.67%和26.67%,应用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防旋垫的效果比传统丁字鞋更好,能有效提升患者固定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形成,且对患者预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应用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中。

  • 标签: 传统丁字鞋 防旋垫 髋部骨折 非手术治疗 舒适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开展小切口超声乳化及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患者96例,抽取了时间区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治疗组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裸眼视力值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小切口超声乳化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可在临床中按照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超声乳化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老年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SCT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分期的符合程度,以此评价MSCT诊断各组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CT-TNM分期结果和病理TNM分期结果一致性较为满意(Kappa=0.589,P<0.05)符合率为73.9%。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在50%-95%之间。结论MSCT对细胞性肺癌TNM分期诊断具有明显效果,可为患者治疗与预后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县级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化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45例,改良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常规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没有购置PICC置管专用B超机的情况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非超声引导下 改良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细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小细胞肺癌的患者78例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次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34/39),较比对照组74.36%(29/39)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液毒性反应、肠胃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肝肾损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细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患者的不良反应也相应的增加,临床治疗应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以及耐受情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米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米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米司酮联合宫瘤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H、E2、P水平及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92.5%、7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SH、E2、P水平及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积、肌瘤体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司酮与宫瘤消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米司酮独用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宫瘤消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克隆 病态造血 原位杂交 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脾虚气滞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西药组与汤药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脂必妥片治疗,汤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导滞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GG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汤药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汤药组总有效率为93.3%,汤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健脾导滞汤 脂必妥片 脾虚气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规律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对他们介入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结果患者在药物治疗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干预前。结论药物治疗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上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非药物治疗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每组患者30例。单药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则加用米司酮治疗,治疗后对有生育要求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愈率、血β-HCG水平、包块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联合组患者治愈率、血β-HCG降幅≥15%率、包块降幅≥30%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期间输卵管畅通率稍高于单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分析显示联合组均显著短于单药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而言,联合MTX与米司酮治疗,可取得更好地治愈率、血β-HCG降幅≥15%率、包块降幅≥30%率,尽管不良反应稍多,但在可控范围,同时能缩短血β-HCG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随访期间输卵管通畅率要更高,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孕三烯酮完成治疗,试验组以米司酮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米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米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米司酮治疗,观察组在米司酮基础上待胎盘完全剥离后于宫体上注射欣母沛,对比两组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2h及术后3-24h阴道出血量、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病发生率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米司酮治疗相比,联合欣母沛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对降低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欣母沛 米非司酮 凶险性前置胎盘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罗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盐酸替罗班治疗,对比其两组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SV(56.89±1.24)mm3;LVEDV(126.09±1.45)mm3;LVEF(55.98±1.3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盐酸替罗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其化疗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参组人员一共为8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月,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普通膳食、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是其组间差异较小,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期间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形成机制、出现人群、预后等,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随机收集在我院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600例患者,按有无器质性疾病分为A、B组,剔除服用洋地黄、吗啡等药物的患者。应用秦皇岛康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出现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诊断标准者为阳性,采用Brodsky法将窦性心律不齐进行分度。结果A组出现阳性病例29例,B组出现阳性病例23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中的阳性病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阳性病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与窦房结功能分离散点图高度一致。结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形成机制推测与窦房结功能分离有关,本现象除发生在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同时也可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推测这部分病例应属于功能性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度对疾病的预测意义有待进一步商榷。

  • 标签: 心电散点图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功能分离 功能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