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于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有效性。 方法:于 笔者单位消化内科收治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共 108 例,病例筛查时间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6 月,依据就诊时间均分小组,研究 1 组 54 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 2 组 54 例予以消化内镜治疗。 结果:研究 2 组患者肠鸣音消失时间、止血时间、总住院时时间均短于研究 1 组( P<0.05 )。 结论:于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辅以消化内镜,可于短时间内促使临床症状消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消化内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量喂养联合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实验数据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出生的 60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喂养方案,研究组则实施微量喂养与营养性吸吮联合喂养方案,两组新生儿的营养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微量喂养联合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使其改善成长发育所须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窒息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将74例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9.75±15.78)ml<(137.44±18.82)ml,t=11.811]、术后疼痛VAS评分[(2.17±0.84)分<(3.09±0.92)分,t=4.4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21.62%,χ2=4.16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引流时间[(4.19±0.95)d<(5.94±1.27)d,t=6.712]、住院时间[(8.55±1.31)d<(12.42±2.85)d,t=7.505]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早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

  • 标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结合胆红素(MCB)水溶液超微形态及早期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与结合胆红素(UCB)对照,探讨MCB与胆石形成的关系,为MCB和UCB在胆汁中的超微形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透射电镜对MCB与UCB的相对生理水溶液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发现M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出现微小颗粒组成的圆形聚集物;②微小颗粒消失,融合成等大的融合物;③融合物进一步聚集成较大融合物;④较大融合物周边出现溶化现象,同时析出不规则类似UCB超微形态物。U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出现大小不等块状物;②块状物有聚集趋势,没有熔化与融合现象;③聚集物进一步聚集增大。结论MCB的水溶解度较小,容易从胆汁析出并聚集,其理化性质不稳定,早期形态变化活跃,可能在胆石形成的始动期起重要作用;UCB理化性质稳定,在胆汁中也容易聚集、沉淀形成胆石。

  • 标签: 单结合胆红素 透射电子显微镜 胆石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3D打印共面模板 CT引导下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的 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 125Ⅰ粒子植入手术,对照组采用 CT下徒手植入,观察组采用 CT下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植入。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 86.39±9.58)( 4.22±0.0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治疗 1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 0例,部分缓解 127例,疾病稳定 33例,疾病进展 0例,治疗有效率 7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32.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 CT引导下 125Ⅰ粒子植入在 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125Ⅰ粒子植入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焦虑症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专科住院的50例确诊为焦虑症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随机系统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纳入常规疾病护理组,实验组(25例)纳入综合护理组,主要在常规疾病护理组的基础上加上低盐低脂低粗纤维饮食、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内容,观察时间为5周。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HAMA-1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基线SAS-20(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经心理学统一培训的两位评定者对入院患者采用交谈或观察的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治疗后第2、3、4、5周复评HAMA-14、SAS-20,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期、基线HAMA、基线SA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综合护理后第二至第五周末HAMA-14、SAS-20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焦虑症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细胞肺癌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接受计划生育中期引产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仅使用利凡诺羊膜内注射进行引产,观察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引产的基础上口服米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胎盘残留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并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能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比较之后,可发现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更高一些,差异显著(p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工作积极性 效果
  • 简介: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例中,25%的病人小于40岁,这些病人通常是在偶然的实验室检查中发现结果异常。然而,血栓形成的危害需要进行严密的评价,尤其是在航空环境中更需引起重视。所报道的病例是一名法国空军空中交通管制员(ATC),女性,40岁,有吸烟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先前没有ET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一个血栓,对其行血管支架成形术。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病例报告 心肌梗塞 自发性 航空医学 空勤人员
  • 简介: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的演变趋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6-2000年度全民航60岁以下飞行人员各年度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检出构成比作出总体及年度间变化趋势比较;列出其在相应年度疾病检出率前20位中的排序;对2000年度部分高血脂作统计分类;统计学采用χ^2趋势(P值)检验。结果:近年来,高血脂(2000年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占70.28%),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心电异常,心电次极量运动试验(TET)阳性的检出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值均<0.01),冠心病(CHD)2000年比1998年和1996年度患病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和急性脑血管病的总体患病率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脂,吸烟,超重,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和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排序在2-12位,TET阳性检出率排序2000年度升至第18位。结论:近年来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总体患病率不高,但其危险因素问题突出,如不予以重视,后果不容乐观。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民航飞行人民
  • 简介:【摘要】 总结了笔者2019年在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作为四川省第二批广元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支援时间为2个月

  • 标签: 新冠肺炎 医务人员 非工作区域个人防护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结果及检出率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3例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血脂及血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均比正常人要高,可以作为该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准化护理策略预防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 PICC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60例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精准化护理,两组各有患者 30例,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置管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 PICC血流感染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差异显著( p<0.05);从住院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预防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 PICC血流感染中实施精准化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PICC血流感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对 团队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使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 将 2017年 10月 -2018年 8月患者 42例, 观察组和团队组各 21 例。 根据胰岛素泵治疗特点 , 采用包括内分泌专科医生 , 糖尿病教育护士、其他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营 养 师等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 。结果:对比 2 组的 低血糖发生率、皮肤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结论:团队护理模式 保障了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和治疗效果 , 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和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 关键词 : 团队护理模式; 内分泌科; 胰岛素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流术且术后存在宫腔残留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安宫黄体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米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出血控制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采用米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的研究组,显效患者 19例,有效患者 10例,无效 1例,治疗有效率( 96.66%),出现恶心、头晕现象的患者各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6.66%),出血控制时间( 3.88±1.17) d,完全止血时间( 6.08±1.34) d;使用单一安宫黄体酮治疗的参照组,显效患者 15例,有效患者 9例,无效 6例,治疗有效率( 80%),出现恶心 2例,乳房胀痛 1例,头晕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3),出血控制时间( 6.24±1.07) d,完全止血时间( 8.26±1.47) d。组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米司酮、安宫黄体酮对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安宫黄体酮 人流术 宫腔残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 治疗高危冠心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 25 例为 A 组,选取同期治疗的中低危冠心病患者 25 例为 B 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313.25±20.15min ,明显大于 B 组的 290.14±50.25min ,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18.35±3.16h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 10.25±2.35h ,且在住院时间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A 组中有 2 例患者出现急性心梗, 2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2 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 B 组中有 1 例出现急性心梗, 1 例出现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并发症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 不同病情危重程度冠心病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能够获取到的疗效也会呈现出一定差异。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但比较容易在术后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此有必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干预。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危冠心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米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对本院9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分组干预治疗,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应用米司酮治疗。结果:研究组用药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米非司酮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针对中血脂、血糖联合肝功能检测的价值与准确性。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A组,摘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B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血脂、血糖、肝功能检测,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指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