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80名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自制问卷的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有护理人员对临床各项操作的技能不熟练、防范意识不强,或者患者在接受护理操作的时候不够配合等,这些因素是目前临床上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应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0名护理人员中有90%的人都有过被针刺的经历。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平时也要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与防范意识,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并采取了一些列的预防措施后,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的情况大大的得到了减少。所以,此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 原因及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某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全体369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发生情况,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案。结果369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58.75%,职工受教育程度、日常工作项目、每日纯工作时间、临时性工作个数和每日重复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日常工作项目≥11个(OR=0.223)和每日纯工作时间≥7h(OR=1.942)职业倦怠检出率风险较高。结论日常工作项目和每日纯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必须实施针对性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

  • 标签: 职业倦怠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的心理特征,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服刑期限及己服刑期限对其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罪犯组内短刑期组与长刑期组在EPQ的精神质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罪犯组内不同的已服刑时间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掩饰性因子及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且精神质、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倾向随己服刑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掩饰性因子随已服刑时间的延长掩饰性越来越差。结论性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随着刑期及已服刑时间的延长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羞.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特征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工作的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医院自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卷,进行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结果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67例(98.5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暴力防范意识较差。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这与精神科护理人员本身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以及患者的病症有关,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并且进行沟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研究精神科 护理人员 工作场所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以调查表方式来评估出入境体检人群的心理健康的现况,为口岸卫生检疫部门的精神疾病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也希望通过本研究提高临床医生及普通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重视。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唐山分中心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及愿意进行心理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出入境体检人群中高达28.94%的人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与不同职业及学历有关。结论保健中心的体检医生应针对高危的人群如船员、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的咨询。

  • 标签: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及PRECRDE-PROCED模式统计两组人员视力健康知识、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其中对照组调查人员不接受任何健康教育,观察组调查人员接受视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结果对照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知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调查人员三项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力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健康体检人员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可提高体检人员对视力保护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保护视力、纠正不健康视力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视力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知识态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49.06%(2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4%(19/52)(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64%(12/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4%(19/52)(P<0.05)。结论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对挽救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3月-2016年3月院前急救的72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院前急救自主循环恢复的有18例,生存出院的有13例,现场死亡57例。事发不超过5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为66.7%明显高于事发超过5min低于11min复苏成功率33.3%(P<0.05)。年龄60岁以下患者复苏成功率为75.8%显著优于年龄60岁以上患者复苏成功率24.2%(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 标签: 院前急救 电击伤 心跳呼吸骤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会出现的心理状况展开探讨,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例出现HIV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分别在暴露3天后以及采取应对措施28天后者两个时间段,采用SCL-90量表这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这些护理人员在HIV职业暴露后3天后其身体症状、强迫、抑郁、焦虑等评分很高,在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28天后,以上指标评分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护理人员的HIV职业被暴露后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

  • 标签: HIV职业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控制危害,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方法通过对近年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要求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管理对策。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通过健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职业防护标准,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人员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32名护理人员、普通病房护理人员30名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内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偏执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负性事件值、社会及其他和LES总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抑郁与负性事件值评分及LES总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其他科室更加严重,不良心理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生活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减少安全隐患发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进行分析、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宣教、规范操作流程、培训学习、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推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及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供应室工作人员 职业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肠道科医护与卫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肠道科医护及卫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通过不定期抽样记录科室内医务及卫勤人员的洗手频次,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汇总评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洗手频次。结果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最低,18.18%,培训后达81.18%,培训前后差异显著。结论肠道科对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掌握较好,但医护及卫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通过访谈分析其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 标签: 肠道科 医护及卫勤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永仁县看守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状况,以便及时开展法律责任告之,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身体抵抗力检查和抗病毒治疗转介,以保护和延续病人生命,保护劳动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定期(每季度一次以上)对永仁县看守所内新入所的羁押人员进行基础信息登记,对危险行为情况进行统计,开展艾滋病检测前书面告之;采集静脉血5ml检测,用酶法免疫试剂进行初筛,对阴性结果出具不排除窗口期的阴性检测结果报告单,对初筛阳性标本送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检测。结果7年内对羁押人员298名进行了采样检测,检出HIV阳性者6人,总检出率为2.01%。HIV感染者中因静脉吸毒感染5人,占83.33%;性传播者1人,占16.67%;有吸毒史者17人,阳性率29.41%,有性乱史者7人,阳性率14.29%。结论永仁县看守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者主要是吸毒人员,检测阳性以四川凉山州最多,羁押场所内存在艾滋病传播风险,需要加强羁押人员教育,加强HIV阳性者管理。

  • 标签: 羁押人员 HIV 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激烈的医疗市场氛围、快速转变的医疗模式使得人们对维权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大量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压力、重复的护理内容常常会导致护理人员感到身心疲惫、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不良问题。因此,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等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心,现将我院2017年6月到10月随机抽取的160名护理人员就情绪控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以及主要表现和症状进行研究分析,详情如下。

  • 标签: 自我调节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叶皂苷钠的不良反应及其有效护理应对方法。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告知主管医师,同时配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康复效果,不良反应消失。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从停药、稀释药物浓度、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同时需提前了解七叶皂苷钠的适应症、安全剂量。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及40名正常被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罪犯组较正常对照组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因子及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在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之间的相关上得出P指标与SAS指标呈显着正相关,N指标与SDS指标、SAS指标呈显着正相关,L指标与SAS指标呈显着负相关,在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相关方面,N指标与消极应对指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性犯罪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是负责全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工作的场所。由于工作任务的特殊性致使工作人员经常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物品,也面临着较多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55名在职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问卷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来评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的关系。结果155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是78.71%,轻度工作倦怠率是36.89%,中度工作倦怠率是32.79%,重度工作倦怠率是30.33%;情绪衰竭检出率是27.74%,成就感降低检出率48.39%,缺乏人情味检出率是46.45%;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总工作倦怠情况分别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存在密切相关性,应从组织、人际以及工作特征支持等层面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节。

  • 标签: 医护人员 社会支持 工作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