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高等护理教育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组织构建的初步研究,提出了以教学督导组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教学中应用量表对教师授课、护生考核及教学医院基地建设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对各教学医院进行评价,表明各教学医院之间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差距,促使各教学医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高等护理教育 质量评价 组织构建
  • 简介:目的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在本院应急救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灾难 突发事件 院内急救 急救绿色通道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12月来我院进行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患者总数48例,依照双盲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全程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 全程护理 并发症 咬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施地区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有助于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在恩施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各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分值,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分别为91.30%和8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912,专家咨询可靠性和代表性好。经过2轮专家对指标的筛选和修正,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护理人才培养标准,可以为护理本科生教育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教育 护理 核心胜任力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护理管理者,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引用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刚性和柔性管理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困惑,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本文以医院为例,对构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刚性 柔性 护理管理模式 体会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护理管理者,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引用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刚性和柔性管理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困惑,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本文以医院为例,对构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刚性 柔性 护理管理模式 体会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护理管理者,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引用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刚性和柔性管理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困惑,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本文以医院为例,对构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刚性 柔性 护理管理模式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共体内妇科恶性肿瘤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出80例进行对比,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出院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医共体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结果,明显发现观察组优势,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医共体延续护理模式,可保障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将其护理效果进行延续,以此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共体 妇科恶性肿瘤 延续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一个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预警评分系统,有助于护士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减少因未能识别病情变化延误患者抢救时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方法 在现有的早期预警评分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风险预测模型,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修订和调整,形成改良式慢性心衰竭急性加重早期预警评分初表。我们对133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试,判断量表的预测效能,确定危险程度分值划分范围,形成最终量表,并评价改良式慢性心力衰急性加重早期预警评分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形成的成改良式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早期预警评分量表共12个条目。O/E值为0.26~0.82,pearson相关分析:r=0.99,p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妊娠糖尿病产后随访系统,构建以单病种为基础的治疗、护理知识库,为产后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糖尿病孕产妇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生成随机法单数纳入对照组98例以传统方法进行跟踪随访干预,双数纳入研究组100例以基于“互联网+”的产褥期随访系统进行随访干预。比较两组门诊OGTT复查率、血糖监测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两组OGTT复查率、血糖监测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互联网+,妊娠糖尿病 产后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以肿瘤患者为中心的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2)和参照组(n=32),在参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以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为中心的安宁疗护模式,比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为中心的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实践应用并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肿瘤 安宁疗护模式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谵妄护理干预在临床老年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谵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5.00%、7.50%,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而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老年骨科创伤患者情况,给予其围手术期谵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创伤 谵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构建核心护理团队对提升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病例选取为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血液净化患者30例,将入选的病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共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则构建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干预,将两种不同护理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经对比显示,观察组的血管通路管理质量、患者透析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升,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透析期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各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管理中,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增强患者认知度及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核心护理团队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手术患者在其术后疼痛管理中采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术后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运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结果:术后24h、48h的活动性以及静息性NRS疼痛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于术后运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能够有效提升疼痛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及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手术 疼痛管理 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护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则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97.50%)要高于参照组(87.50%),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生总发生率2.50%(1/40)要低于参照组17.50%(7/40),其组间差异为(P

  • 标签: 颅脑外伤 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模式下,患者行肺部开胸术之后,其肺康复护理的构建及效果。方法 实验于2020年4月开始,持续至2022年4月,选择入我院行肺部开胸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对半分成各10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多学科模式下的肺康复护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VV、FEV1/FVC、FEV1以及FVC指标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干预前,所有病患的SF-36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量表得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憋气时间以及6min步行距离更长,P<0.05。结论 采用多学科模式下肺部开胸术患者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各项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憋气时间以及6min步行距离。

  • 标签: 多学科模式 肺部开胸术 患者肺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质量,维护好人们的生命健康,要求监察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措施,科学评价生产企业的生产工作,完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设备,促进医院更好地开展工作。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控制管理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标: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观察手术室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共涉及8名护士,将2021年1月至12月医院在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系统下进行的500次手术数据与2022年1月至12月在指标项目管理系统下进行的500次手术数据进行了比较 包括手术室手术的确切次数、手术异常的发生率、护理质量管理评分等。因此,在实施手术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后,设备中使用的表的确切数目、设备传输的表的确切数目、为手术项目准备的表的确切数目、在比较前一次性放置的合格表的数目 中低体温手术、外科标本丢失、职业伤害、护士手动消毒不规范、电气和机械伤害发生率较低(p < 0.05)、环境管理、消毒管理、安全管理。

  • 标签: 敏感指标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支持系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支持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支持系统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家庭护理支持系统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