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视力障碍的一种疾病。我们采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surgery.MVRS)或联合硅油、气体填充、巩膜扣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2年9月收住的52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显微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临床分析 常见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支抗的应用及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84例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微型种植支抗治疗)30例,对照组(非种植支抗治疗)5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上中切牙唇向移位距离以及磨牙位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正畸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支抗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支抗 临床优势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分离恩替卡韦光学异构。恩替卡韦化学结构中有3个手性原子,恩替卡韦有7个光学异构,其中有6个非对映异构,1个对映异构。在SymmetrixODS-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与非对映异构的分离,在DaicelCHIRALPAKAD(4.6mm×250mm,10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和对映异构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非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1,非对映异构-2,非对映异构-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71,0.0376,0.0377μg/mL和0.124,0.125,0.126μg/mL。对映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和0.46μg/mL。非对映异构-1,非对映异构-2,非对映异构-3和对映异构的精密度分别为0.36%,0.44%,1.04%和0.67%。对映异构的回收率为98.4%–100.5%。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恩替卡韦光学异构的杂质限度。

  • 标签: 恩替卡韦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 HPLC-UV
  • 简介:<正>国际质量管理要求是以"零缺陷管理"为出发点,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1]。为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有条件的医院将手术器械管理纳入了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的范畴,实现了由"传统分散式供应"模式到"专业集中式供应"模式的转变,使手术室器械

  • 标签: 中心供应室 医院 设备和供应 设施的规章和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Sky膨胀式椎成形器治疗单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我院采用Sky膨胀式椎成形器治疗单纯性压缩性胸腰骨折24例,26椎,椎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置入Sky膨胀式椎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允填。结果24例24h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骨折椎前壁的高度为(18.25±3.12)mm,术后椎体高度为(20.53±1.33)mm(t=2.1473,P=0.00);术前骨折中线的高度为(14.39±2.55)mm,术后椎中线高度为(19.54±1.27)mm(t=3.1865,P=0.00);术前骨折椎后缘的高度为(23.86±1.88)mm,术后椎后缘的高度为(24.46±2.02)mm(t=1.2953,P=0.149),均提示伤椎前中部高度恢复明显。后凸畸形纠正范围14°~26°,平均18.7°。术后24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月,未诉明显疼痛,X线示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Sky膨胀式椎成形器治疗单纯性胸腰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 标签: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胸腰椎骨折 治疗 脊柱压缩性骨折 疼痛症状 椎体高度
  • 简介: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的组成部分,腺样部位隐深,是儿童时期的重要免疫器官,正常情况下,10岁以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成人慢性腺样炎及腺样肥大临床少见,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误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成人慢性腺样炎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成人慢性腺样炎的临床症状、内窥镜检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腺样体 腺样体切除术 内窥镜术 低温等离子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23G微创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DR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3G组(61眼,采用23G微创玻璃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和20G组(59眼,采用20G微创玻璃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并发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视力及眼压。结果23G组手术时间为(88.53±12.71)min,短于20G组的(121.36±28.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视力以及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2例、需电凝止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6/55);20G组分别发生5、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45%(14/55);23G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G组(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切割手术治疗DR患者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L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得到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螺旋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所有患者采用ELL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TURST检查(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LLSA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分别经过诊断后,从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灵敏度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特异性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螺旋感染的临床诊断中采用ELLSA法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进一步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支撑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髋关节假松动中,选择应用髋关节部分翻修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患者均予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接受的60例髋关节假松动患者进行平分,即纳入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单纯行髋臼翻修或股骨假翻修术,后者应用全髋关节翻修术,开展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照上,得出两组的数据相差较大,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将其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术后3个月,前者该项指标显著提升(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髋关节假松动中,选择应用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更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情况,在短期内尽快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

  • 标签: 髋关节部分 翻修术 髋关节假体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市的妇幼保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比较2020年1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我市妇幼健康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1)在培训前后,妇幼保健人员掌握知识的概率以及考试合格的概率差异显著(p<0.05);(2)本次发放的1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表示满意的概率为96.00%。结果:在我市建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妇幼健康知识的掌握概率,使得群众更加满意,对促进妇幼人群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政府主导 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市的妇幼保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比较2020年1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我市妇幼健康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1)在培训前后,妇幼保健人员掌握知识的概率以及考试合格的概率差异显著(p<0.05);(2)本次发放的1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表示满意的概率为96.00%。结果:在我市建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化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妇幼健康知识的掌握概率,使得群众更加满意,对促进妇幼人群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政府主导 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一化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的医院就诊的门诊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用一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属教育后保健知识掌握评分及教育满意度。结果:教育后,观察组家属疫苗接种,疾病预防,生长发育监测以及营养指导等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一体化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教育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扁桃炎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共纳入慢性扁桃炎术后患者62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院治疗。以单双号法平均分组,对比组31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均实施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二组的术后疼痛程度、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护理依从率。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更低、预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更短、护理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实施疼痛护理,可以使慢性扁桃炎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提高护理依从率,加快术后消肿,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术后 疼痛护理 护理依从率
  • 简介:目的研究冬虫夏草菌丝水提醇沉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一醇沉法得到水提物,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提醇沉物中腺苷的量;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抑制。结果实验表明水提醇沉物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及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株的增殖,并呈浓度相关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49±0.19)和(1.67±0.27)mg/mL。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水提醇沉物分别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于G,/M期、S期,并可诱导上述两种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冬虫夏草水提醇沉物通过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循环,诱导其凋亡,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为深入研究冬虫夏草菌丝水提醇沉物抗肿瘤的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 标签: 冬虫夏草菌丝体 水提物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流产子宫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提取分离方法由益母草注射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益母草生物碱部位(LH-1-B)、非生物碱部位(LH-1-A)。早孕大鼠ig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24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迅速剖取子宫,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离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采用累积给药方式,分别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浸膏(37.5、37.5、150.0uL)或LH-1-A、LH-1-B(75.0、75.0、150.0μL),每次给药后记录10min收缩曲线,比较给药前后收缩张力、频率和活力的变化。结果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使流产大鼠离子宫的活力和收缩张力增强(P〈0.01);LH-1-A使流产大鼠离子宫收缩活力、张力及频率降低(P〈0.05、0.01):LH-1-B高剂量具有增加流产子宫收缩张力最小值作用(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显著增强流产后大鼠子宫收缩活动,但其内含有促进流产子宫收缩和抑制流产子宫收缩的活性部位,其中水溶性生物碱部位是其缩宫的主要部位,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母草注射液 流产子宫 生物碱 非生物碱
  • 简介: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水提液分离、提纯中的应用。方法以蝙蝠蛾被毛孢菌丝水提液为对象,考察陶瓷膜的适配性与工艺参数,并与传统的水提醇沉技术对比。结果膜分离技术的最佳膜孔径为0.2μm,小试试验(日处理量30L)需配置膜面积0.3m^2,中试试验(日处理量200L)需配置膜面积2.0m^2;中药与药液比为1:15,工作压力为0.2MPa,温度为80℃。经成品综合考察,膜分离技术优于醇沉技术。结论膜分离技术优于醇沉技术,有可能在大生产中取代醇沉技术。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陶瓷膜微滤 适配性 工艺参数 醇沉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鼻尖整形联合硅胶假置入治疗鞍鼻合并鼻尖畸形的效果。方法:对43例鞍鼻合并鼻尖扁平肥大圆钝者,设计鼻翼软骨外侧脚头侧部分“新月”形切除、悬吊,向中线拉拢缝合外固定。将手术切下的“新月,形鼻翼软骨植于鼻尖部假体表面形成“盾牌”,延长鼻小柱,抬高鼻尖。结果:43例患者均进行了7~30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者28例,改善者11例,伴有并发症4例,术后未出现鼻尖形态异常。结论:直视下联合硅胶假鼻尖整形术治疗鼻尖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尖整形 硅胶假体
  • 简介: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皂苷中水溶性甾皂苷,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皂苷中分得2个甾皂苷(1个水难溶性皂苷和1个水溶性皂苷),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皂苷(I),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皂苷(II)。结论 II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皂苷Dc。

  • 标签: 穿龙薯蓣总皂苷 甾体皂苷 穿龙薯蓣皂苷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