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民族建筑,与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三足鼎立,是世界三大建筑系之一。让我们步入中华各民族的建筑之林,在那令人流连忘返的建筑艺术中领略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吧!

  • 标签: 民族建筑 三足鼎立 劳动人民 建筑艺术 伊斯兰 建筑系
  • 简介:【摘要】精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其中政治精英掌握着重大决策权,其政治态度、政治行为、政治决策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决定着政治活动的性质。在民族社会中,以民族领袖和政治家为代表的政治精英深谙民族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方向。通过探讨民族精英的内涵以及民族政治精英的形成、特征、类型及其功能,可以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民族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

  • 标签: 政治精英 民族政治
  • 简介:你是绚丽多彩的星星,我是十全九美的苹果,他是小米,那是黑莓,这儿是华为,远处是中兴……智能手机席卷中国,一时间人手一机已成必然,闲暇之余掏出手机已成了理所当然。它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完美接轨”,并且天衣无缝得让我们几乎察觉不到因它带来的变化。

  • 标签: 民族 智能手机 闲暇 生活
  • 简介:<正>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75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809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50人(其中二级教授9人),副高职称45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56人,硕士学位人员59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贵州省人大常委1人、贵州省

  • 标签: 贵州民族 教学科研人员 副高职称 教学工作 人大常委 民族院校
  • 简介:云南,吸引世人的不仅是名山大川、热带雨林,这里的民族风情同样也使人魂牵梦绕。云南有26个民族,而且有15个民族是中国独有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云南民族村游玩。一进人民族村的大门,迎面看到的是迎宾白象雕塑群,一群活泼可爱的亚洲白象正在恭候我们的光临。

  • 标签: 民族村 云南 热带雨林 民族风情 风俗习惯
  • 简介:摘要: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是进一步确保民族多样性的有力保障,能够为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就目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文化的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很难体现出一定的生动性,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真实面貌不能进行完整的再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给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从而对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信息进行有效记录,才能对相关数据和档案进一步完善,促进民族体育文化更快发展。

  • 标签: 民族体育 传播
  • 简介:<正>1992年3月末4月初,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组织本省部分用蒙语授课的中小学领导、教研员参观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勒·照日格图)贵州省充分认识民族师范学校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986年至1991年间,在财政拮据,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八所民族师范学校投资共计2104万元,新建扩建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校舍共116245平方米,购置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计265万元,大大改善了民族师范学校的办学条件。(伍)云南省陇川县民族小学在教学中大胆改革,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把农业科学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利用科技活动时间及劳动技术课组织学生进行甘蔗、香椿、八角、三七、咖啡种植以及杉松育苗、木耳栽培等试验活

  • 标签: 师范学校 民族小学 科尔沁右翼前旗 民族教育研究 活动时间 办学条件
  • 简介:当年,我是一名到中国参加反击日本法西斯的美国飞行员。在一次去执行任务的途中。我的飞机被日本兵的炮弹击中。我当机立断让飞机迫降。我知道日本兵很快就会寻来。我只好在山上躲了两天。

  • 标签: 民族 日本法西斯 日本兵 飞行员 飞机
  • 简介:宋儒坚信以礼教为代表的汉族文化具有至上性,坚决抵制外族文化。为维护宋王朝代表的汉族利益,他们从传统和经典之中寻找宋王朝政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同时又迫切要求平息民族间的敌视情绪,把仁爱、和平共处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理想法则。

  • 标签: 宋儒 民族 正统 大爱 礼教
  • 简介:<正>[本刊讯]本刊记者从中央民族学院教务处获悉,1993年3月20日中国第一个藏学系在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为藏学系成立揭幕;国家教委、国家民委的领导同志和在京参加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的藏族代表及委员亦到会祝贺。(金声)[本刊讯]本刊记者获悉,1993年3月24日下午中央民族学院举行了第二届满族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满族奖学金是海内外满族爱国人士提供的,旨在鼓励满族学生奋发上进,刻苦攻读,为中华民族腾飞,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此次荣获奖学金和荣誉证书的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和中专生共34名。(金声)

  • 标签: 中央民族学院 奖学金 藏学系 满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专生
  • 简介:我国几代声乐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探索、研究及实践,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既继承和发扬了戏曲、曲艺传统唱法中的精华,又科学地借鉴吸收了西欧美声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民族歌唱艺术".

  • 标签: 民族声乐教学 教学方法 声音观念 民族语言 表现能力 教学曲目
  • 简介:星期天,小喜游了一趟民族园,他觉得好玩极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好玩的地方太多,常常会搞不清方向,你能帮他指一指吗?可别忘了辨别方向的方法哟!如果你面对着北方,那么后面就是南方,而右面则是东方,左面是西方。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方向 位置
  • 简介:民族声乐教学一要突显民族"味儿";二要声音训练系统的规范科学;三要坚持以真为美,做到真情、真心、真实、真诚地歌唱.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同步发展,方能取得民族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

  • 标签: 民族声乐 教学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4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已形成自身体系和特色,至1988年全国民族院校已培养出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15万多人。1950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为1.285人,占大学生总数0.93%,1988年,上升为175,400人,已占全国大学生总数6.1%,比建国初期增长97.6倍。不仅有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有了少数民族研究生

  • 标签: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 简介:目前,我国的民族类院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档次:第一梯队:“民族”命名院校我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建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即今天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建国后,民族院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以“大学”的身份出现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多彩 民族学院 民族院校 建国后 档次
  • 简介:民族适应性是过去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特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高等教育必须超越单纯适应的发展特色,承担起全面引领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使命。民族学院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民族大学,打造成为多元一体文化主体的生成基地,促进民族发展的动力站和轴心机构,成为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政策的实验室和策源地。

  • 标签: 民族适应性 引领发展 现代民族大学
  • 简介:本文从西部民族院校音乐学专业建设角度探讨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音乐学课程改革,从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形式的设计、课程结构的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民族音乐资源更广泛的引入到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以民族音乐为“母语”的新型课程,以期能为西部民族院校音乐学打造学科特色,并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民族音乐资源 西部民族院校 课程 改革
  • 简介:网络环境.即是信息网络环境,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大量信息的获取存贮和传输等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以Internet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正在全球迅速延伸.1994年Internet网正式接入我国。1996年用户10万人.现在用户已超过15万人,用户发展迅速。我国的四个互联网(CERNET、CHINANET、CSTNET、CHINAGBN)均与国际互联网直接联网.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立是包括网络中心、地区网点和所在高校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结构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它提供的服务有:(1)国内外书目信息查询;(2)各种文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服务;(3)利用电子邮件在国内外实现快速的馆际互借服务;(4)利用图书馆的主页为学科专业人员服务;(5)举办图书馆的电子论坛;(6)CD—ROM数据库的局域性共享。1995年底已有100多所高校以校园网方式连入该网。此外,各大城市和经济效益好的部门也纷纷建网。可以说,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正在我国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少数民族文献 高校馆 文献收集 网络环境下 民族高校图书馆 民族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