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小鼠治疗性血管生成中诱导缺血肢体骨骼肌纤维重塑的机制。方法雌性ICR小鼠18只,无特定病原体级,6周龄,体重25~3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空白对照组(n=6)和NGF基因治疗组(n=6)。对空白对照组和NGF基因治疗组小鼠进行后肢缺血造模,在术后第7天对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小鼠进行空质粒转染,NGF基因治疗组小鼠进行NGF基因转染。在术后第21天对患肢血流灌注评估后进行腓肠肌取材。对3组腓肠肌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HC)-Ⅰ、MHC-Ⅱa及MHC-Ⅱ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GF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PAR β/δ)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三磷酸腺苷(ATP)表达量。结果术后第21天,NGF基因转染组小鼠患肢血流灌注量为(195.70±9.99)PU,低于假手术组(312.15±17.32)PU(P=0.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82.11±8.55)PU(P=0.001)。NGF组的肌肉萎缩程度低于空白对照组,NGF基因转染组的毛细血管密度为(0.34±0.05),高于假手术组(0.11±0.03)和空白对照组(0.27±0.04)(均P<0.05)。NGF基因转染组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为(0.39±0.19),高于假手术组(0.18±0.01)和空白对照组(0.25±0.14)(均P<0.05)。NGF基因转染组的NGF、PPAR β/δ、COX、IDH、ATP的表达水平,以及MHC-Ⅰ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NGF基因转染后能够促进小鼠缺血肢体毛细血管生成,增加其血流灌注,进而诱导骨骼肌肌纤维向Ⅰ型重塑,该过程可能与NGF诱导PPAR β/δ表达,促进骨骼肌细胞有氧代谢有关。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性血管生成 下肢缺血 肌纤维类型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病例资料。肿瘤全切10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脑膜瘤。随访期间肿瘤无进展10例,术后行放疗4例。术中行脑室外引流8例,随访期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0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9例,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症状恶化或出现新发症状0例。改良Poppen入路下通过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的双镜技术在进行松果体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时,通过内镜能直视大脑深静脉系统,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大脑深静脉系统损伤可能,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双镜技术 松果体区脑膜瘤 Poppen入路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发内分泌腺瘤1型(MEN-1)相关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与散发型pNENs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散发型pNENs患者及10例MEN-1相关型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文献复习同期报道国外的20例MEN-1相关型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MEN-1相关型pNENs与散发型pNENs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家族史、血液检测、病理诊断指标、肿瘤分级、分期及转移、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异同。结果纳入的58例pNENs患者中,MEN-1相关型 pNENs患者30例,散发型pNENs患者28例,其中,MEN-1相关型pNENs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18例(60%),发病年龄为(35.3±13.0)岁,散发型pNENs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0例,发病年龄为(55.3±13.4)岁。两组相比,家族史、发病年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指标中,MEN1相关型pNENs中G2级的患者有19例(63.3%),生长抑素受体2(SSTR2)阴性的患者有25例(83.3%),散发型pNENs中G2级的患者有16例(57.1%),SSTR2阴性的患者有9例(32.1%),两组相比,患者病理分级和免疫组化(嗜铬粒蛋白A、CD56、SST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及转移方面,MEN-1相关型pNENs患者中转移的有21例(70%),AJCC分期中Ⅰ期和Ⅱ期共20例(71%),散发型pNENs中转移的有8例(26.7%),AJCC分期中Ⅰ期和Ⅱ期共8例(28.6%),两组相比,总转移率及AJCC分期、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手术治疗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N-1相关型 pNENs和散发型pNENs在治疗方式、预后及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肿瘤分级分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散发型pNENs肿瘤分级、分期和转移率更高。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多发内分泌腺瘤1型 胰腺 病理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胸廓高度被认为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关键结果指标,因为据报道它与肺功能测试结果(PFT)相关。目前有研究提出将18 cm的胸廓高度作为预测呼吸功能的阈值,但是对于不同病因和畸形程度的不同个体情况,仅使用这个单一参数来评估EOS治疗结果可能过于简单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前顶椎区MRI脊髓形态分型的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的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0例,年龄13.5岁(9.0~38.5岁)。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偏移(SVA)。利用Frankel分级分组并评估各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12例患者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Ⅰ型8例(7.1%)、Ⅱ型58例(51.8%)、Ⅲ型46例(41.1%)。所有患者的末次随访时间为(28.5±3.4)个月。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7PL-CSVL、GK、SVA均有显著矫正,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矫正丢失。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Ⅱ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均为D级;6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出现已有神经功能损害加重,Frankel分级均由术前的D级加重至C级。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新发神经损害或已有神经损害加重的发生率比Ⅱ型患者更高(19.6%比5.2%,P=0.037)。结论术前MRI脊髓形态分型与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三柱截骨矫形神经并发症具有一定关联,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截骨术 脊髓形态分型 脊柱畸形 神经并发症 三柱截骨 侧后凸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至2021年1月,获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3篇研究,共计116 500例患者,其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组)46 933例患者,对照组69 56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率(OR=0.82,95%CI:0.74~0.92,P<0.01),可明显改善TBI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预后(OR=0.19,95%CI:0.13~0.26,P<0.01),可降低TBI后炎性指标TNF-α、IL-1β的水平(TNF-α:OR=0.16,95%CI:0.07~0.34,P<0.01;IL-1β:OR=0.08,95%CI:0.04~0.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其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可能是潜在的治疗基础,但仍需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脑损伤,创伤性 他汀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9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并丧失、发热、头痛、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抬颈及肢体无力,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新斯的明试验及重复低频电刺激衰减试验均阳性,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受损,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并重症肌无力。经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溴吡斯的明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患者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及抬颈无力好转出院。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听神经损害
  • 简介:摘要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思维发方法之一,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诺贝尔奖研究成果设置关于神经调节的问题串,驱动学生根据探究任务主动构建模型,积极评价完善,解决问题形成结论。课堂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复习课有效性。

  • 标签: 科学思维 神经调节 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