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重耐药菌在综合医院的分布情况以及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导管等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株92株,保留同一个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进行剔除重复菌株。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以及构成,多重耐药菌在各科室的感染情况,标本来源与分布情况,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机率。结果: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共分离出92株多重耐药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最多,有54株(58.7%),其次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株(21.74%)。在全院各科室中分布最多的为重症医学科,有35株(38.04%),其次为神经外科,有31株(33.70%)。在所有标本中,痰液标本最多,有68株,占比为73.90%,其次为分泌物,占比为8.70%。在92株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32株,占34.78%,在这32株中,下呼吸道感染最多,有25株,占比为78.13%。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比较广泛,预防形势非常严峻,对其预防控制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联合医院多部门进行协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预防以及控制,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 标签: 综合医院 分布情况 多重耐药菌 感染情况 监测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浓度监测对精神科安全用药指导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6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在参考浓度以内、低于参考浓度和高于参考浓度三个条件下,利培酮的比例分别为71.00%、15.59%和13.41%,喹硫平的比例分别为70.99%和22.92。%、6.09%;氯氮平72.00%、19.96%、8.04%;奥氮平67.95%、20.99%、11.05%;阿立哌唑73.87%、18.04%、8.09%;酮、喹硫平、氯氮平C/D比值、奥氮平高剂量和阿立哌唑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病学 药物浓度监测 利培酮 喹硫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药师在药学工作中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至5月至2021年4月对我院各科室上报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30例药品不良反应选为对照组,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30例药品不良反应选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时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干预,可以通过发挥临床药师的重要作用,降低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药物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保健的物品,在治疗疾病方面起着双重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例如一系列化学疗法,可导致害虫防治、减少血液贫困和肝功能损害。合理用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安全,因此对于加强药物管理至关重要。反应不良的药物效果是一种有害的反应,在药物应用中不会发生,它通过收集关于药物有害影响的报告,然后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临床药物的潜在风险,从而有助于降低药物的易受伤害性,从而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在监测有害影响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并使人们能够发现药物反应不规则的情况,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主要讨论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品有害影响监测中的应用。

  • 标签: 数据挖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自发呈报系统 主动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心电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式心电监测,并将心内电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式心电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式心电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式心电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心电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的有效落实是降低医疗污染,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手段,保洁员在医疗机构担负着相当重要的环境清洁消毒卫生任务。常用的日常清洁消毒质量检查以目测法为主。另外也有采用ATP法、微生物法进行检查,但这两种方法人力、经济成本高,操作相对复杂。目前,荧光标记法采用荧光笔在物表层画出不可视但可用湿巾擦除的记号,并在极紫外手电筒灯光下显蓝紫色,能客观有效即时地评判清洁效果,避免遗漏清洁消毒盲区。本文将着重探索简便易行、直观可见的荧光标记法在医疗环境清洁质量评价及保洁员清洁措施依从性检查中的有效运用。

  • 标签: 荧光标记法 保洁员 清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294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1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294件,从2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20株,样品不合格率为6.80%,检出 7株单增李斯特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株蜡样芽胞杆菌。 结论 2021年绵阳市流动摊档售卖的食品中检出多株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此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绵阳市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及处置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1-2021.1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个案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在80例AEFI报告中得知,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各有60、20例,占比率为75.00%、25.00%;发生AEFI概率较高的疫苗包括23价肺炎、麻疹风疹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5例;临床诊断中一般反应症状最多的为发热66.67%,其次便是红肿浸润与局部硬结33.33%;异常反应中,发生过敏性皮疹、热性惊厥、荨麻疹各有50.00%、25.00%、25.00%。结论 我院现阶段AEFI监测情况相对良好,还需各级医疗人员继续加强AEFI的诊断及分类、处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 标签: 监测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处置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ICU高危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ICU病房中ACS属于高危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1.5±5.7)。根据患者的UBP监测数据将其划分为三组‚进行定期的动态监察。结果:IAP>25cm H2O 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等方面的数值10≤IAP≤15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血液循环,并且会引起多个器官的生理变化。IAP的迅速升高表明了前期病变的发生,而在一般或患病的情况下,IAP的变化很小。随着 IAP降低,MPV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炎症性反应加重。所以,必须加强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ICU高危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 标签: 间接腹腔 压力监测 ICU高危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我院收治20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检验标本是研究对象,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做好鉴定,用自动化仪器做药敏试验,检测使用多种抗生素,记录检验数据并比较。结果:细菌分布占比最高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占24.00%,肺炎链球菌占比最低占1.00%。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62%、41.95%、93.1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性分别为0、69.23%、92.21%、92.31%。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耐药菌株检出率较高,抗生素耐药现状面临困境,医师应高度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规范性、安全性,按照规范应用抗生素,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晋江市死因监测漏报情况及漏报原因,评估晋江市全人群死亡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个监测点作为死亡漏报调查地区,通过多种渠道收集2018~2020年户籍人口死亡信息,与同时期死因登记系统的数据进行核对,统计漏报率、粗死亡率、校正粗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漏报情况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晋江市漏报率为3.16% ,校正死亡率为5.69‰。结论  晋江市死因监测漏报情况较低,但在城乡、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死亡漏报,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

  • 标签: []漏报率 粗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技术在指导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7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采用腹内压监测+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胃潴留、腹胀、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内压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使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59例需行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障碍患儿分成两组(2020年1月-2022年10月),其中参照组29例患儿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30例患儿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护理满意度、监测成功率高于参照组患儿(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患儿监测过程中负面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睡眠障碍患儿实施多导睡眠监测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提高监测的有效性,总结出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增进护患沟通,提高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多导睡眠监测 综合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检验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6月我院医疗器械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措施的具体情况,于2021年7月-12月对我院医疗器械管理加强管理工作,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检验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给予相关整改措施,在实施加强管理工作前后分别选取30例医护人员,对比医疗器械加强管理工作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加强管理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医护人员的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实施前(76.67%),差异显著。结论: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检验工作存在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检验工作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我国有癫痫患者达到900万,有600万左右的患者是活动性癫痫,每年新增病例有40万,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未进行正规的临床治疗,很多人对癫痫疾病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癫痫承受极大的压力,本次就针对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方法:主要研究癫痫病症,筛选研究主体为癫痫病症患儿,有90例,针对所有的患儿均进行了视频脑电图诊断,并给予常规脑电图检测,针对临床诊断数据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此次共筛选研究目标有90例,运用不同的方式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诊断,观察患儿痫性放电情况,视频脑电图检出率是86.67%,常规脑电图是55.56%;通过痫性放电同步检测,显示临床发作检测病患,视频脑电图检出率偏高,有比较性(P<0.05)。结论:此次针对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数据显示视频脑电图诊断更具有临床优势。

  • 标签: 视频脑电图监测 癫痫患儿 诊断 定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伪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间纳入的癫痫儿童10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伪差率和伪差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伪差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儿童视频脑电图 监测伪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对手术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共60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采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照组未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比生命体征指标结果。结果: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手术麻醉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为医护人员诊断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当前形势下,小儿颅脑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如何改进护理工作,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当前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突出难题。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小儿颅脑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策略,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护理方案。

  • 标签: 颅脑手术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