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本科医学教育阶段使用镜模拟器实施技能模块化训练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17届南通大学临床医学系学生在完成外科实践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后增加了镜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的学习课程。实验组292名学生,运用镜模拟器实施技能模块化的训练方法;对照组114名学生,采用普通视频教学和器械操作练习。两组学生经相同学时训练后,以镜下间断缝合与打结作为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经过镜模拟器实施模块化训练的医学生镜技能考核优秀率与合格率分别为7.5%、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1.4%;而不合格率实验组为49.7%,低于对照组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镜模拟器下模块化训练有助于快速提高医学本科生的镜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缩短医学生将来走上临床后对于镜技术的学习曲线。

  • 标签: 外科实践 腔镜技能 教学改革 模块化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纵裂-透明隔间(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7.3)岁,病程0.5~29(10.0±6.5)年。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常规和/或薄层MR扫描,观察CSP形态并进行影像学分型。均采用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术中对比观察术前MRI不同CSP分型患者手术操作特点及完成情况。结果(1)31例中,术前MRI观察到CSP者29例,其中间隙型(Ⅱ型)28例、透明隔囊肿(Ⅳ型)1例;另外2例MRI未观察到CSP,为闭合型(Ⅰ型)。(2)29例术前MRI观察到CSP者,术中均探查到达CSP,并顺利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1例Ⅳ型CSP患者切开胼胝体即可到达CSPV,操作最为容易;28例Ⅱ型CSP患者,因CSP体积较小,定位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辨认均能到达,再向后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没有困难。而2例Ⅰ型CSP患者术中未能分离出CSPV,改行经侧脑室入路完成手术。结论通过对CSP的术前MRI观察及影像学分型,可预估术中CSPV的分离难度,进而判断经纵裂-CSPV入路胼胝体切开术的可操作性。术前MRI观察到CSP存在,可以作为选择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一个影像学指标,而Ⅰ型CSP患者不宜采用该入路。

  • 标签: 脑室 透明隔腔 癫痫 磁共振 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 胼胝体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微小RNA(miR)-2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7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4 d行DSA检查并评估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并于介入栓塞术前及术后3 d、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HIF-2α水平,采用逆转录-PCR(RT-PCR)测定血清miR-21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脑血管痉挛程度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IF-2α、miR-21水平的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检测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与miR-2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 d患者血清HIF-2α、miR-21水平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结果174例患者中无、轻度、中度、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分别为100、20、38、16例。无、轻度、中度、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miR-21的水平均依次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与miR-21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术后3 d,患者血清HIF-2α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15~0.883,P=0.000),血清miR-21诊断脑血管痉挛的AUC为0.715(95%CI:0.590~0.842,P=0.000),血清HIF-2α联合miR-21诊断脑血管痉挛的AUC为0.893(95%CI:0.792~0.985,P=0.000)。取HIF-2α、miR-21的诊断临界点为82.75 pg/mL、1.15时,血清HIF-2α联合miR-21检测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IF-2α、miR-21单独检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HIF-2α、miR-21的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可能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缺氧诱导因子2α 微小RNA-21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机械灌注(HMP)时肾血管阻力(RR)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弹性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期间脑心双死亡供体(DBCD)中1例左肾肾小球和肾血管通畅,右肾血管阻塞;及另一例肾小球硬化的3例废弃肾脏进行机械灌注并检测其血管阻力,同时建立兔肾间质纤维化(RIF)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获取肾脏后进行机械灌注,观察灌注前各组的组织形态及记录灌注后血清肌酐值、RR和流量值的改变并探讨肾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废弃的3个肾脏在低温机械灌注12 h后,血管通畅和肾小球硬化的肾血管阻力明显低于血管阻塞的废肾[0.25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0.40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在动物模型中,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衰竭的兔肾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添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兔肾[(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t=13.17、13.17,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弹性可以减轻低温机械灌注时的肾血管阻力。

  • 标签: 肾脏移植 血管阻力 指标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彩色多普勒(CDFI)对血管超声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有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的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的血管超声可以准确诊断出多种血管疾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在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超声 血管疾病 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杂合动脉自旋标记(ASL)改进型静音MRA技术在颅动脉狭窄性疾病成像中的稳定性以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怀疑的颅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35例,分别进行静音MRA以及基于杂合ASL技术改进型静音MRA,评估2种MRA检查的采集噪声(噪声测量、主观评分)。2名神经放射专家采用双盲、完全随机法分别对2种MRA图像中的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及信噪比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节段2次MRA检查图像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差异。2名专家对已证实的颅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狭窄程度评级。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及检查方法间一致性。结果改进型静音MRA与静音MRA采集噪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的所有5个动脉节段中,颈内动脉[(4.40±0.49)分]、大脑前动脉[(4.30±0.33)分]、大脑中动脉[(4.46±0.34)分]于改进型静音MRA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静音MRA图像(分别为(4.02±0.43)分、(4.02±0.31)分、(4.02±0.31)分,t分别为2.825、2.877、1.683,P<0.05),改进型静音MRA颈内动脉(9.11±1.23)、大脑中动脉(8.77±1.87)的图像信噪比高于静音MRA(分别为7.83±1.33、8.06±2.67,t分别为11.154、3.268,P<0.05)。CTA共诊断颅血管狭窄患者24例(38处)。改进型静音MRA(Kappa=0.89,95%CI 0.82~0.95)和静音MRA(Kappa=0.85,95%CI 0.77~0.92)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极高。改进型静音MRA对动脉狭窄程度评级结果与CTA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92,95%CI 0.87~0.98),静音MRA对狭窄程度评级结果与CTA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85,95%CI 0.77~0.92)。结论改进型静音MRA在保持低噪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标记提升了成像质量以及信号均匀性,具备可行性。在颅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改进型静音MRA成像稳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狭窄病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噪声 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鉴别颅血管病变的诊断性成像技术。其在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显示管壁结构及斑块性质,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元凶之一,检出及评估斑块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非常必要。作者就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灌注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壁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粘连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受的共计60例宫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粘连复发情况。结果:采用宫腔镜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宫腔镜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的粘连复发率明显更低于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粘连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患者的疾病复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TCRA 尿管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集我院放射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60例参与研究调查,而360例患者开展MRA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CTA)进行检查,针对两项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在7小时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将此结果当做参考标准。结果:3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将DSA的检查结果当做表换,MAR的检查结果中检测出来的烟雾病与动脉瘤的例数偏多,而脑动脉狭窄检测而出更多的则是CT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测而出的结果偏差较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的脑动脉狭窄检测结果,其敏感度和假阳性率较弱,而特异性明显高出CT动脉血管成像,两项检查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的检查结果中MRA检查具有很高的持续性,而假阳性率较高的就是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这两项检查技术在动脉瘤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具备的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集我院放射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60例参与研究调查,而360例患者开展MRA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CTA)进行检查,针对两项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在7小时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将此结果当做参考标准。结果:3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将DSA的检查结果当做表换,MAR的检查结果中检测出来的烟雾病与动脉瘤的例数偏多,而脑动脉狭窄检测而出更多的则是CT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测而出的结果偏差较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的脑动脉狭窄检测结果,其敏感度和假阳性率较弱,而特异性明显高出CT动脉血管成像,两项检查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的检查结果中MRA检查具有很高的持续性,而假阳性率较高的就是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这两项检查技术在动脉瘤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具备的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彩超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社,同时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正产人员50例,将其最为对照组。均给予患者心血管超声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分析结果中可得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彩超的指标明显上升,且不同程度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也存在不同(P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强心血管健康管理减少心血管疾病(CVD)负担中的方式进行探讨。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某市收取的CVD预防措施处理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共500例展开调查研究,并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共计280例,另一组为对比组,加强优质护理方式,共计220例。对人员进行随访1年以上,并对比两组病人随访1年时所引发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等疾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年人均支出费用,并分析不同性别之间疾病负担的差异。结果:普通组随访1年时从性别上比较,男性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后形成的负担存在差异(P<0.05),而护理方式不同产生的费用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方式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对于降低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及死亡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预防性措施越多所需的医疗费用就越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减少负担 健康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常见最病、多发病,是当今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常见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依据研究课题选择100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为对象,依据红蓝球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可以改善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提高患者预后情况,大幅度提升脑血管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血管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实际价值。方法: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名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确诊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当成了研究对象。首先,对65名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分别对65名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最后就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汇总研究数据可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而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利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诊断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应当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做好相关诊断措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患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心血管超声在心血管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随机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前来我院治疗心血管病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两组分别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检验,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心血管超声检验作为辅助检验方式,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精确度以及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与肺动脉收缩压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计40例,接受心血管超声检验结果超声心电图,并和对比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总计6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6例患者肺动脉可以直接观察到血栓的存在,16例患者右心系统肺动脉收缩压显著增高,且形态产生了变化,12例患者附近血管超声检验之中展现其同时出现深静脉血栓状况。对比组患者之中总计18例患者未发现有任何异常。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达85%,相较于对比组(55%)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病症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尝试采用心血管超声作为诊断的辅助方式。心血管超声诊断拥有无创、方便以及迅速的优势,在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血管超声作为辅助诊断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病症的诊断效率,避免漏诊问题的产生。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病症 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