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分布特点,探讨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应用D型人格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D型人格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比例为52.8%(66/1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型人格、D型人格中的社交抑制维度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的筛查,实施早期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D型人格 易损斑块 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3D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CT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行虚拟右半肝切除,术中精准判断切肝所遇管道,在3D腹腔镜良好的景深感和立体定位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长(284±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9±41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8.5)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4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无患者死亡。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三维可视化的精准评估,联合3D腹腔镜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426例,女313例,男113例,根据术前25(OH)D水平≤20 ng/ml、>20 ng/ml分为Vit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t,VDD)组(n=297)和正常组(n=129)。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术后临床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称"甲旁减"),生化型暂时性和生化型永久性甲旁减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行组间比较。对术后生化型暂时性和生化型永久性甲旁减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25(OH)D水平与术后生化型暂时性甲旁减显著相关(P=0.039,OR=1.11)。术前VDD致术后生化型暂时性甲旁减发生风险增加6.67倍(P=0.031,OR=6.67)。术前VDD与术后早期临床型甲旁减无显著相关性(2.7% vs 3.9%,P=0.549)。结论术前对25(OH)D缺乏的患者及时纠正,或可减少因25(OH)D缺乏而造成的术后暂时性甲旁减。

  • 标签: 25-羟基维生素D 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3 784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水平,入院时有无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有无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外科手术史、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及住院期间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外科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水平,入院时下肢烧伤情况、吸入性损伤情况,住院期间股静脉留置CVC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7,Z值分别为-5.04、-10.83,χ2值分别为21.83、5.37、7.75、4.52,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二聚体水平均是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1.02、1.1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4~1.06、1.00~1.03、1.10~1.20,P<0.05或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二聚体水平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ROC的AUC分别为0.74、0.67、0.8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8~0.80、0.60~0.74、0.83~0.89,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50.5岁、10.5%体表总面积、1.845 mg/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1.4%、70.1%、87.0%,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66.8%、67.2%、72.9%。D-二聚体水平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年龄(z=3.29,χ2值分别为284.91、34.25,P<0.01)和烧伤总面积(z=4.98,χ2值分别为326.79,29.88,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间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相近(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是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年龄和烧伤总面积,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烧伤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并检测FⅧ基因92714C>G多态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4日至2022年1月4日入住绵阳市中心医院有完整资料的初次发病VTE患者238例;VTE复发和(或)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46例为试验组;本研究观察截止时仍未出现VTE复发及CTEPH共192例,定义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检测D-二聚体、FⅧ:C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D-二聚体和FⅧ:C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检验效能。其中196例患者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Ⅷ 92714C>G基因多态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07(3.03,8.41) mg/L比2.05(0.94,3.45) mg/L;试验组、对照组FⅧ:C水平分别为307.50%(197.00%,329.98%)比181.00%(116.00%,234.88%),2组总体D-二聚体、FⅧ: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4、5.70,P值均<0.001)。初诊时D-二聚体、FⅧ:C在预测VTE复发和(或)出现CTEPH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773、0.770,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0.886)高于单独D-二聚体和FⅧ:C检测(Z值分别为1.98、2.07,P值均<0.001);196例VTE样本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均未发现FⅧ基因92714C>G变异。其中12例患者存在92798A>C突变,基因频率为6.12%,属于同义突变。结论高D-二聚体、FⅧ:C水平可能是中国人群VTE复发或出现CTEPH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FⅧ:C可能可提高VTE复发及CTEPH的预测能力,FⅧ92714C>G突变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VTE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因子Ⅷ D-二聚体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研究急诊科在病床边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对胸痛患者病情的判断,以警惕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的危险信号。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莆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9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用密封信封抽选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免疫球蛋白联合维生素D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88%)相比对照组的(78.13%)要高(P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毛细支气管炎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及护理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随机在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参与本次研究,经骨密度检测,共33例中老年人骨量正常,有27例骨质疏松,同时针对不同骨密度人群的维生素 D 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维生素 D 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护理前骨质疏松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显高,护理后此组各项水平均得到明显缓解,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过护理,骨质疏松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预防评分均超过80分,分数较高。结论 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通过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者的满意。

  • 标签: 维生素D水平 骨密度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验在孕妇凝血状态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纳入病例总数为60例,收集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将30例孕晚期孕妇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D-二聚体与凝血三联联合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判断检查结果差异性,进而评价凝血三项及D-二聚体联合检验评估孕妇凝血状态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 D-二聚体上对比差异显著,观察项数值较高(P

  • 标签: 凝血三项 D-二聚体 检验 凝血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超声诊断、D-二聚体诊断及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血管超声、D-二聚体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外周血管超声 D-二聚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21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身高发育迟缓儿童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平均骨龄,都有显著的提高,且研究组患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P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 儿童保健身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联合用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9月于本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后者加用阿仑磷酸钠。对比骨密度、骨钙素(BGP),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等指标。结果:关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252.68±19.31)mg/m2、(237.92±18.36)mg/m2,和对照组数据(234.53±20.68)mg/m2、(229.14±17.51)mg/m2相比更高(P<0.05)。关于CTX和BGP这两个指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0.34±0.08)ng/ml、(7.72±0.89)U/L,对照组数据(0.49±0.12)ng/ml、(6.71±0.83)U/L相比更好(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联用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骨代谢指标改善更加明显,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骨质疏松 阿仑磷酸钠 糖尿病 钙尔奇D
  • 简介:摘要:目的: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定期到院孕检能够确定母婴各项指标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杜绝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展,本次就针对此孕妇检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筛选了不同的研究群体,其中包括正常的临产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健康育龄女性,将其分成三个小组,各有患者120例,针对所有观察主体的D-D、PT、APTT、TT、FIB水平进行临床检验,同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做统计。结果:通过对检验后的数据分析显示,正常临产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FIB、D-D明显偏高;PT、APTT方面,两组低于健康育龄女性组;三者之间TT方面基本较为接近;临产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两者进行对比,前者在FIB、D-D方面明显更为突出,有对比性(P>0.05)。结论:此次针对孕妇检验,联合检验血凝4项和D-二聚体,能够早期发现孕妇和胎儿各项功能有无异常,在保证母婴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联合检验 血凝4项 D-二聚体 孕妇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需要接受身高促进治疗,本次实验将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联合用于促进儿童身高的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部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50人一组的小组,分别让患者服用维生素D(对照组)、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研究组)进行治疗,将两种治疗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测量患者的平均身高以及血清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统计结果较优,差异显著(p<0.05);(2)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发育商以及运动发育指数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平均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对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儿童采用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生长发育不良儿童,抽选其中64例,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取维生素D+饮食营养干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身高增长、GMQ(粗大运动发育商)及PDI(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营养饮食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医院接收的骨创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长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参与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进行详细检测对比。结果:检测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各指标结果数据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发生骨创伤后患者的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指标水平会根据骨创伤严重程度明显上升,因此针对骨创伤患者治疗期间需及时筛查以上两项指标,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使临床医者能够为患者制定出合理性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发展严重。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血糖水平 骨创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需要接受身高促进治疗,本次实验将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联合用于促进儿童身高的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部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50人一组的小组,分别让患者服用维生素D(对照组)、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研究组)进行治疗,将两种治疗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测量患者的平均身高以及血清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统计结果较优,差异显著(p<0.05);(2)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发育商以及运动发育指数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平均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和维生素D对身高发育落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身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低分子肝素钠治疗D-二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20-2022年我院56例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组间分娩结局、血清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血清P、E2、Hc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D-二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促进分娩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概率,调节机体相关指标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D-二聚体升高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求3D打印模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创伤外科病房实习的5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批次分为采用3D打印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的对照组,每组25名。对两组护生在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实施3D打印模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护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 标签: 3D打印 情景教学 临床教学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2例足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大段跖骨骨缺损,4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3.8~7.0(平均5.75) cm。一期先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跖骨骨缺损或胫骨骨缺损,同时2例足部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采用局部筋膜皮瓣转位修复,皮瓣大小6.0 cm×8.5 cm~16.0 cm×11.0 cm。术后2~7个月,采用个体化设计的微孔假体(微孔钛5例、微孔钽1例)修复骨缺损。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跖骨及胫骨骨断端与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骨整合情况及行走情况。随访6~25(平均12.7)个月。结果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开始站立,3个月开始扶拐行走,5~6个月脱拐行走;骨整合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足部伤口感染,微孔钛假体取出并更换万古霉素骨水泥后,伤口愈合,恢复行走。结论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患者更早下地的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如何降低假体感染率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外科皮瓣 假体 3D打印微孔钛(钽) 下肢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