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较大,桥梁与隧道所占比例也比前几年有所提高。经调查显示,我国已建工程中有部分大桥或隧道因为产生碱骨料反应导致开裂、倒塌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尽快研究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本文主要从某条高速公路用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出发,进行多项对比试验,最终得出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优化措施。

  • 标签: 碱骨料 粉煤灰 矿粉 膨胀率 抑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r=0.598)、付出(r=0.186)、每日紧张感(r=0.478)、负性情感(r=0.565)、社会支持(r=0.446)和工作单调性(r=0.484)呈正相关(P<0.01),与回报(r=-0.386)、工作稳定性(r=-0.294)、提升机会(r=-0.258)、正性情感(r=-0.310)、自我效能(r=-0.312)、控制策略(r=-0.268)、支持策略(r=-0.209)和工作满意感(r=-0.398)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3.423,95%CI:2.644~4.397;OR=2.847,95%CI:2.200~3.683;OR=1.646,95%CI:1.215~2.116;OR=1.496,95%CI:1.164~1.923;OR=1.578,95%CI:1.227~2.303;OR=1.903,95%CI:1.480~2.440;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OR=0.752,95%CI:0.591~0.958;OR=0.590,95%CI:0.465~0.749;OR=0.718,95%CI:0.516~0.999;P<0.05)。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抑郁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作者: 花嵘 杨永圣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镇痛对急性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为PTSD的防治拓展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30 d内平均疼痛评分的高低,分为强化镇痛组(<4分)和非强化镇痛组(≥4分)。收集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相关参数、VAS评分、PCL-5得分、HADS评分及PTSD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创伤患者,强化镇痛组39例、非强化镇痛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强化镇痛组患者伤后1月时PTSD发生率、PCL-5总得分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镇痛药换算成地佐辛用量,强化镇痛组伤后30 d内镇痛药总用量显著高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伤后强化镇痛可显著降低PTSD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标签: 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强化镇痛 焦虑 抑郁 急诊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行手术室关爱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机体应激反应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耐受性的优良率(97.69%)比对照组高(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7,P<0.001);观察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1%)低于对照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P<0.001)。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平稳患者心率和血压,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手术室患者 手术应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方法本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应激指标水平(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和手术指标(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手术室护理路径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择为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按随机表法分为护理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者心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前护理组和对照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无可比性。手术后护理组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数值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宫颈癌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科室接受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9例)和对照组(n=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血气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PaO2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致死率,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常规护理的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继发应激溃疡中部分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将颅脑损伤继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继发性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提供借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应激性溃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对策在治疗慢性分抢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在护患纠纷中心理应激引起的不良情绪及有效的应变对策。 方法:对我院 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发生的31例护患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士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护患关系主要由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操作不满引起的。其中正性心态护士8例,占25.8%;负性心态护士23例,占74.2%。高年资护士正性心态比例较低年资护士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护患纠纷 护士心理应激 应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新冠肺炎并发应激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该患者发生应激心理障碍致自杀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保护性约束、合理镇痛镇静、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心理护理及团队联合治疗等;[结果] 该患者应激心理障碍得到缓解,情绪平稳,未在发生自杀行为且配合治疗;[结论] 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因应激心理障碍所导致的自残行为。

  • 标签: 新冠肺炎 应激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是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2例PTSD焦虑症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比两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PCL-C(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PCL-C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PTSD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及应激障碍,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焦虑症中的应用。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PTSD继发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比较观察组(以心理护理为核心试验方案)和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试验方案)的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康复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TSD继发焦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升康复质量,加强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心理护理 PTSD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来进行选择,两组患者分别来自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创伤性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按照病例建立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护理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心理护理 创伤性应激障碍焦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DNMT1不仅是一种重要的DNA甲基转移酶,维持子代与亲代甲基修饰的统一,它的N端还含有特异性序列,使其在DNA损伤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应答反应是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统称,包括对DNA损伤信号的识别和放大、招募DNA修复因子启动修复通路和协调周期调控、诱发细胞凋亡。本文对DNMT1的作用、DNA损伤应答反应过程以及DNMT1通过参与损伤信号的感知和传导,调控DNA修复、周期检查点停滞和细胞凋亡参与DNA损伤应答反应过程加以综述。

  • 标签: DNMT1 DNA损伤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重点、难点,过与不及都可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机体对液体反应性是指导液体治疗管理的重点。文章综述了目前预测液体反应性常用指标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不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从而为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合适的液体反应性预测指标,作出及早诊断和处理。

  • 标签: 液体反应性 每搏量变异度 脉压变异度 被动抬腿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生物处理技术以及不同的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工作,以便杀死污水中的寄生虫和有害细菌,降低各种重金属含量,使得排放到自然界的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已经经过处理的水能够进行二次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处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当前的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有必要加强膜生物反应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标签: 膜生物反应技术 环境工程 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