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静脉,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行为护理 预防
  • 作者: 孟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济宁    272100)  【摘    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肿瘤的并发症。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起肺栓塞。诱发因素主要以高凝血、手术创伤大、卧床休息长、疼痛、压力等。妇科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导致妇科肿瘤患者DVT风险较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并发症较为严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预防和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妇科肿瘤临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和分析护士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静脉(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肿胀以及DV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VS28.26%,4.35%VS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83%VS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 术后 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中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各组50例,常规组实施骨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评定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4.0%,低于常规组的16.0%(P<0.05)。结论临床针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下肢静脉,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作用,提出优化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8月内在我院骨科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每组n=34,常规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在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栓的形成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VAS评分,研究优质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静脉几率23.52%明显显著高于优质护理组8.82%,且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4.1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8.2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质护理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以及治疗后术后静脉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实效性,缓解患者疼痛,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8年1月到2018年7月80例胆囊手术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胆囊手术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病床护理效果,分析护理管理在预防胆囊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后和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手术患者实行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发挥积极护理作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胆囊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 方法: 将 66 例偏瘫脑梗塞患者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下肢静脉形成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标签: 偏瘫 脑梗塞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8 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49 例,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49 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学检验满足条件(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学检验满足条件( P < 0.05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学检验满足条件( P < 0.05 )。结论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将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针对性护理干预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 方法: 将 66 例偏瘫脑梗塞患者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下肢静脉形成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偏瘫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可推广。

  • 标签: 偏瘫 脑梗塞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95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手术前、手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等预防静脉的措施和护理方法,最终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调查发现,在经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有2例患者发生了细致静脉,有效地减少了下肢静脉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对患者进行实施护理以及药物预防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法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37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护理结束后对比患者不同时段的患肢周径和Fbg、D-D水平进行对比,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周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优,同时Fbg、D-D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而护理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下肢静脉形成有预防作用,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护理干预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患者 护理中的 临床 效果 。 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77 例 下肢静脉 患者 (均接受 介入溶栓治疗 )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共 38 例, 接受 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9 例, 接受 程序化护理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评分量表为标准进行评估)和并发症情况 。 结果: 护理前,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 。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t= 7. 316 , P=0.000 )。护理组出现静脉炎、下肢血肿、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挥症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常规组 26.32% ( x 2 = 6.568 , P=0.0 10 )。 结论: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患者 中的护理优势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 下肢血肿、静脉炎等 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术期剖宫产孕妇静脉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剖宫产孕妇 124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孕妇 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实施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静脉发生率及下肢肿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剖宫产孕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降低静脉发生率,改善下肢肿胀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剖宫产 围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气压治疗。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股总静脉流速度高于术后1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0.0%(0/60),对照组1.7%(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有助于帮助神经外科卧床病人下肢静脉液回流,从而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 气压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对亚急性期下肢静脉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抗凝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其PTS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下肢静脉形成的治疗上介入治疗比抗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下肢静脉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患者中选取 4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 2组,每组各 24例,在患者抗凝治疗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嘱服药依从性 83.33%,较对照组的 54.17%显著升高( 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0,较对照组的 16.67%要低( p<0.05)。结论:对接受抗凝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确保治疗有效、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 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