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是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侵入性治疗操作的刺激等,加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差,容易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患者的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上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的评估和治疗方式众多,且疗效颇为理想,显著减少了下肢静脉的发生及危害。

  • 标签: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物理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对产妇下肢静脉率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时段:2017年05月至2020年05月,收集本院接治的产妇开展研究,共收入68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4)和剖宫产围产期护理的观察组(n=34),对比护理满意度、下肢静脉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82.35%)相比,观察组(97.06%)更高,P<0.05。分析下肢静脉率,和对照组(17.65%)相比,观察组(2.94%)更低,P<0.05。结论:实施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对产妇具有降低下肢静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围产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 在我院2020年1--12月间收治且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选取2021年1--12月间接受相同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预防性护理,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VTE的预防护理作用。方法:应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50例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术后VTE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VTE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加强脑出血术后VTE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TE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出血 VTE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脊柱手术后由于多种原因易发生下肢静脉,一旦发生下肢静脉,会影响了疾病的恢复,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因为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肺动脉的栓塞,造成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脊柱手术后DVT的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同样护士在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脊柱手术后DVT的相关因素、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8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协同预防性护理。结果:血栓形成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总满意度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针对性护理的运用,可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妇科盆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通过研究数据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均有改善。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较少(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术后实施早期预警性护理或干预方法,对于预防术后静脉的形成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共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及下肢肿胀情况的比较,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静脉的几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的发生率22.5%;而且下肢肿胀情况,研究组患者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了预警性的护理治疗后,患者静脉病的住院发生率也得到比较显著度的相对降低,住院总时间缩减。

  • 标签: 预警性护理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治疗静脉的具体效果。方法:以术后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1月起筛选样本至2021年12月,对500例病患做随机数分组,予以对照组(n=250)以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n=250)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分析术后静脉发生及血液循环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就血液循环情况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T、PLT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的应用可有效预防静脉,对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价值,可联合常规抗凝法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 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膝关节置换患者静脉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病变疾病,多见于长期卧床及外科术后患者。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静脉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溶栓治疗过程中,极易因血栓脱落诱发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存在治疗后再次形成血栓的可能,因此溶栓治疗的同时,仍需配合有效的护理防御措施。责任护理在结合患者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定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的整体护理措施,以达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目的。本研究选取7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进行干预,旨在了解其护理效果。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 溶栓 并发症 康复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卧床患者应用下肢静脉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卧床患者94例,掷硬币分组法,对照组47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为预防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和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峰流速以及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重症卧床患者采用下肢静脉预防性护理时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几率,提升血流速度。

  • 标签: 重症卧床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DVT)预防的意义分析。方法:收治70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满意度以及凝血指标等。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术后下肢静脉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术后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明显差异;经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科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可积极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同时可降低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高,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手术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术后辅以护理干预,对预防其形成下肢静脉的意义。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在围术期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统计组间下肢静脉发生率、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施护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施护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在术后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风险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于医疗服务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适宜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术后 护理干预 施护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措施对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及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34例,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效果和患者是否出现下肢静脉。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6(98.51%)高于对照组58(86.57%),血栓出现概率1(1.49%)与住院时间19.46±4.29/d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措施 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下肢静脉形成的普遍和危重症患者特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从有效性和局限性的角度对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风险预测量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同行选择或制定适合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下肢静脉风险预测量表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剖宫产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0例妇女,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静脉指标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股静脉流速度、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LE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妇女的护理中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静脉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 围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对预防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计算机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相比,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均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静脉(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静脉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预警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