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9例行nCRT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9例患者中33例(20.8%)患者达到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T前肿瘤最大厚度≤25 mm(P=0.046)、同步强化化疗(P=0.013)、nCRT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1.65(P=0.004)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P=0.016)均与pCR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及nCRT前血清CEA是pCR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pCR预测评分系统评分为0、1、2、3分患者pCR的概率分别为42%(10/24)、30%(19/63)、5%(3/57)、7%(1/15)。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33%(29/87),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6%(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38~0.820,P˂0.001)。结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1.65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pCR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指标构建的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pCR。

  • 标签: 直肠肿瘤 化学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Cura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后治疗策略选择上的辅助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10例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eCura评分系统分成低危组79例、中危组22例和高危组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检验eCura评分系统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Cura评分系统风险分层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癌症生存率,生存率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35例患者于ESD术后追加了标准外科手术,包括低危组22例、中危组8例和高危组5例,其中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低、中危组各1例和高危组3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697~0.952,P=0.001),eCura评分系统评分的最佳截断值设置为3分时约登指数为0.7,达最大值,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危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约是低危组的3.00倍(95%CI:0.17~54.57,P=0.458);高危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约是低危组的31.50倍(95%CI:2.14~463.14,P=0.012)。随访时间12~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10例复发,包括低危组4例和中、高危组各3例,其中2例来源于ESD术后追加标准外科手术者中,且均来自低危组,其余8例均来源于ESD术后未追加标准外科手术者中。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略低于未追加手术者(P=0.319),中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高于未追加手术者(P=0.296),高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追加手术者(P=0.013)。结论eCura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辅助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治疗策略的选择,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后续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风险。对于eCura评分系统评估为低风险类别者,密切随访可能是一种可接受的选择;而对于eCura评分系统评估为高风险类别者,追加标准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切除 eCura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APCS)评分系统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2至12月和2018年3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7分)、BMI测量、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血浆甲基化Septin9基因(mSEPT9)检测,以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方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确定优化APCS评分系统筛查效能的策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筛查对象494例,其中结直肠息肉133例,包括结直肠腺瘤86例(非进展期腺瘤82例,进展期腺瘤4例)和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47例。APCS评分高危筛查人群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3.3%,33/99)分别是中危(16.5%,39/237)、低危(8.9%,14/158)人群的2.02和3.7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Bonferroni校正法,P均<0.016);BMI>23.9 kg/m2筛查人群中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人群[22.2%(59/266)比11.8%(2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6,P=0.003);而血浆mSEPT9表达阳性筛查人群中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与血浆mSEPT9表达阴性人群比较[22.4%(15/67)比17.3%(47/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3,P=0.378)。在同时行BMI测量、FOBT和血浆mSEPT9检测的158例中低危(APCS评分≤3分)人群中,BMI>23.9 kg/m2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者[17.8%(16/90)比5.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7,P=0.030);BMI>23.9 kg/m2且FOBT阳性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且FOBT阴性者[28.1%(9/32)比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2,P=0.027);FOBT和血浆mSEPT9表达均阳性者结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两者均阴性者[5/14比12.9%(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45)。结论APCS评分系统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序贯筛查时,优化选择BMI替代或联合FOBT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筛查效能,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亚太结直肠肿瘤筛查 甲基化SEPT9 粪便隐血试验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在评估重症监护室(ICU)每日护理工作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ICU护理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2~7月护理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护理的患者6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ICU护士工作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TISS-28评分评估ICU每日护理工作量的护士工作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TISS-28评分、护士人均工作时间以及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护士人均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S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总体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沟通技巧、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SS-28评分可以科学地评价ICU的每日护理工作量,并据此对护士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ICU 护理工作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应用到人力资源配置上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70例ICU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花费、医疗时间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情况,显示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应用到人力资源配置上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ICU患者护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缩减花费。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人力资源配置,ICU 患者,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02-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焦虑及睡眠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基于APACHEⅡ评分系统的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患者实在最佳预后。方法:选择我院70例(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重症监护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各35例),组别:研究组(基于APACHEⅡ评分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焦虑 睡眠 APACHEⅡ评分系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PCT和CRP两种检测指标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两个评分系统的关系,比较PCT和CRP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院24h内行PCT、CRP检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PCT、CRP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关系以及不同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时与PCT、CRP的关系。结果: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较CR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时PCT水平差异较CRP具有显著性(p〈0.05),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RP评价预后的ROC线下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较CRP与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同时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APACHE 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博洛尼亚卒中结局算法(BOAS)、洛桑卒中量表(ASTRAL)及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和神经功能缺损(PLAN)评分对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住院的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4周内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重症SAP亚组和轻症SAP亚组,并按照4周内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间BOAS、ASTRAL及PLAN评分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3种量表对SAP及其预后的预测性能。结果BOAS、ASTRAL及PLAN评分间两两分别呈正相关(P<0.05);SAP组3种评分均高于非SAP组,且重症SAP亚组ASTRAL、PLAN评分高于轻症SAP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OAS、ASTRAL及PLAN评分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0.692和0.705,预测重症SAP的AUC分别为0.613、0.661和0.709;在SAP组和非SAP组内,预后不良组患者的3种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BOAS、ASTRAL及PLAN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36、0.757和0.716,在非SAP组内AUC分别为0.699、0.731和0.631。结论BOAS、ASTRAL及PLAN评分对ICU内老年患者的SAP及其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PLAN评分对SAP的预测性能、ASTRAL对预后的预测性能较好。

  • 标签: 卒中 老年人 重症监护病房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指导的分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为指导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分级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为指导,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分级护理,护理措施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情况,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分级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比较凯撒医疗(KP)评分系统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南预测早发型败血症(EOS)病例数量的差异。方法该项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0例2001~2018年于以色列卡普兰医疗中心出生并患有EOS的新生儿。回顾性评估生后4 h内应用KP评分系统和CDC指南建议患儿是否需抗生素治疗。结果109 877例婴儿(胎龄≥34周)中50例诊断为EOS。生后4 h内有18例患儿出现症状、5例表现为临床疑似EOS、27例无症状。KP评分系统建议19例(38%)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18例有症状及1例早期无症状患儿。CDC指南建议27例(54%)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上述19例患儿、5例疑似及3例无症状患儿。结论与KP评分系统相比,CDC指南在生后4 h内能够识别出更多的疑似和无症状EOS病例,建议使用KP评分系统时应加强监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息者的主要临床参数与实施机械通气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ICU收治的6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4h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分组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值段之间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有机械通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机械通气指征组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高于无机械通气指征组,差异有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与机械通气指征正相关(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有预测价值,适合引入为通气指征。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100例采用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评估,根据不同得分按照等级分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5分组,5~7分组,≥8分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所用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肛门排气所用时间有明显差异,评分<5分组手术时间≤100min者占(68.89%),5~7分组手术时间≤100min者占(35.00%),≥8分组手术时间≤100min者占(35.00%),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具有指导价值,评分越低手术难度越低,了解手术难易程度有助于手术成功进行,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 难度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种评分系统在预测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中的适用性。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ICU选择各班次患者护理工作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评分系统在预测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中的适用性。结果通过以不同护理人力需求配置方法作为分组变量,预测护患比为检验变量,采用多个相关样本比较的FriedmanM检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预测的护患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PACHEⅡ最低,其次是NAS,ICNSS预测护患比最高。结论3种人力资源配置方法预测的护理人力需求APACHEⅡ最低,其次是NAS,修订版ICNSS的信度、效度较好。

  • 标签: 心脏外科 ICU 护理 人力资源 适用性
  • 简介:讨论一维空间中超前型与滞后型交替的脉冲微分系统.首先考虑具常系数的脉冲微分系统平凡解稳定的充分条件;其次研究了具变系数的脉冲微分系统的振动性,并给出了其解的表示式.

  • 标签: 交替型 微分方程 脉冲 稳定性 振动性
  • 简介:摘要: ROADM技术是当前我国光传送领域中的热点,为此文章主要是对 ROADM技术的实现技术展开了分析,同时讲解了 ROADM技术应用,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自从1993年11月的首场UFC比赛开始,综合格斗运动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各种规则的完善使得其成为了格斗界的宠儿。然而,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却始终萦绕在这项运动周围难以解决,这就是裁判的打分规则。目前,综合格斗的打分方式沿用的是拳击比赛的10分制规则,但这套使用了上百年的系统对于复杂的综合格斗来说仍显得水土不服,综合格斗亟需一套根据自身特点订制的计分系统

  • 标签: 计分系统 格斗 订制 私人 拳击比赛 10分制
  • 简介: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肾肿瘤的最主要方式。鉴于保留肾单位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更有益,局限性肾肿瘤的手术切除逐步倾向于肾部分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的施行需要着重评估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肾功能等围术期相关指标。为评估手术复杂程度及预测术后疗效,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一系列肾肿瘤评分系统。文章通过比较各评分系统与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临床指导能力,为临床医师选用适合的肾肿瘤评分系统进行手术方案的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评分系统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干预策略在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基于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实施重症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退热消失时间及ICU转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ICU转出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预警评分系统 早期干预策略 ICU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死亡风险评分系统(the mortality risk score for severe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MRSHFMD)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的预测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5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有无并发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进行分组,根据患儿28 d生存情况进行预后分组。以入科24 h内血糖、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的最差值行MRSHFMD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该评分对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死率较无合并症组显著增高(P<0.001)。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的手足口病患儿的血糖、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及MRSHFMD评分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MRSHFMD评分取截断值3分时,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及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23(0.643~0.804)、0.870(0.793~0.946)、0.921(0.850~0.992)、0.944(0.867~1.000)和0.954(0.000~1.000)。预测发生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及死亡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44.6%、95.8%;67.5%、95.5%;83.3%、95.1%;89.3%、95.1%;90.9%、93.7%。结论MRSHFMD评分系统对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循环衰竭及发生死亡的分辨能力好。该评分系统具有指标少、临床应用简便和准确有效的特点,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死亡风险评分系统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