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CP),占CP的10%-36%。目前认为CP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可以进展为胰腺癌。因此,早期、正确的鉴别诊断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机会或使良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痛苦。然而,迄今尚无敏感度、特异度均高的鉴别肿块病变性质的方法。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肿块术前病变性质预测的评分系统,提供给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病变性质 评分系统 术前 局灶性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大力推进多学科会诊,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的肝脏手术时机是专家讨论的重点,相同的sCRLM病例在不同的医院或者同一医院配比不同的专家,都有可能达成不同的治疗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多学科会诊的个体化诊疗特色,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sCRLM客观评估工具的缺失。本研究旨在对目前sCRLM常用评分工具作一综述,并探讨肝转移病灶同期、分期手术的最新临床报道与争议,以期对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有所启发。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 评分工具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管床护士;观察组患者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疮、计划外拔管、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资源配置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三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三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三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62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1)给予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将两组ICU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包含压疮、非计划拔管、感染)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4.23±2.0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5.63±1.56)分高于对照组(87.56±6.25)分、(88.75±2.54)分,观察组入住ICU时间(5.31±1.28)天短于对照组(9.25±2.05)天,住院费用(2.05±0.52)万元低于对照组(3.43±0.79)万元,(P<0.05)。结论:ICU护理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U 护理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观察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ICU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抽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实行常规护理,对B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完成系列操作后对两组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明显低于A组(23.33%),护理质量评分(89.55±2.62分)明显高于A组(75.67±2.53分),满意度评价(92.63±3.45分)明显高于A组(81.16±3.52),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从科学的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

  • 标签: ICU 护理资源 配置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基本内容之一,是相较于其他传统领域更具有挑战力和潜在风险的新兴领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层层迭代的网络技术之下隐藏着诸多风险。蓝军作为攻击方尝试利用这些风险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红军作为防守方阻止蓝军并溯源蓝军。红蓝的角色并不固定,但他们之间的对抗持续存在,每起网络安全事件背后是红蓝的对抗。网战评分系统参考通用漏洞评分系统,结合红蓝攻防实战,重新定义网络安全事件的威胁等级。明确的威胁等级带来直观的风险警示,利于红军的应急响应和网络安全意识深入民众、构建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

  • 标签: 网络安全 红蓝对抗 威胁 网络战争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朝着智能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自动评分系统的应用愈发广泛且常见。接下来,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实际应用展开探讨与分析。

  • 标签: 自动评分系统 高中英语 作文教学 实际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均选自我院收录的急诊患儿,共计收录50例,均收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患儿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和二次分诊率。结果:组间数据对比,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二次分诊率低于对照组,二次分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与分流工作,积极影响大,减少工作失误,推广价值很高。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患儿预检分诊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新生儿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改良版新生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疾病有关指标和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不良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预警准确率提升,使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和转入NICU的例数减少,使住院时间缩短,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新生儿科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改良版
  • 简介:通过对筛分设备选型、设计合理的筛分系统,达到提升尿素产品品质、实现中颗粒包装、改善现场环境的效果。

  • 标签: 平面回旋筛 筛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78例急诊胸痛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先就诊的3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39例纳入研究组。预检分诊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查、评分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疾病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提高预检分诊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胸痛 预检分诊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验证用于评估老年肾动脉狭窄(RAS)预后的超声造影(CEUS)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北京医院就诊的324例老年RAS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建模组174例,验证组150例)。收集患者的入院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血压、血肌酐、RAS程度和患肾的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和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CEUS评分系统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准确度,应用决策曲线分析和列线图评估CEUS评分系统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基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42(1.081~1.427),P<0.01]、糖尿病[OR(95%CI):1.545(1.107~2.156),P<0.05]、血压[OR(95%CI):1.328(1.056~1.670),P<0.05]、肾功能[OR(95%CI):2.374(1.216~3.887),P<0.01]和皮质血流灌注参数[OR(95%CI):2.646(1.553~6.369),P<0.01]是随访1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绘制CEUS评分系统模型的列线图,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5(95%CI:0.653~0.776)。建模组CEUS评分系统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824,约登指数为0.711(特异度为0.774,敏感度为0.837);验证组CEUS评分系统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853,约登指数为0.715(特异度为0.684,敏感度为0.889);两组R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387,P>0.05)。此外,建模组和验证组模型的校准图显示CEUS评分系统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US评分系统模型可用于预测老年RAS患者随访1年的肾功能恶化风险。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预后 预测 肾皮质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胰腺炎活动评分系统(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 PASS)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活动性的价值,以期降低AP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2012年Atlanta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信息、Ranson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评分和PASS之间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得出PASS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301例AP患者,其中MAP组157例,MSAP、SAP组144例。其中AP的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MAP组与MSAP、S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既往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MAP组比较,MSAP和SAP组Ranson评分、BISAP评分、APACHE Ⅱ评分、入院时PASS评分、入院12 h PASS评分、入院24 h PASS评分、入院36 h PASS评分、入院48 h PA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评价指标的比较中,入院时的PASS评分的预测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0.851,在140处取得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7.3%。结论PASS对于预测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疾病的严重程度性能较好,并且将140作为其判断MAP组和MSAP、SAP组的最佳截断值,它是AP患者活动性的有效衡量标准。

  • 标签: 胰腺炎 评分系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 019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全部患儿的57.21%,且患儿临床症状以呼吸急促/哮喘及高热为主,分别占全部患儿的57.41%及52.89%,同时,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情分级所对应的评分均为非正态分布,H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情分级的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分级越低,评分越高。另外,针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以MPEWS评分≥15为临界值,对诊断可能发生死亡的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3%及41.73%。结论通过MPEWS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快速识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有效对其进行分流处理,该评分系统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儿科急诊 三角评估 病情评估 预检分诊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患儿 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的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对急诊患者救治时间以及抢救总有效率产生的影响。 方法: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资料进行调取,录入其中符合要求的急诊患者 3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录入 Excel 表格,按照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 n=190 )与实验组( n=190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患者选择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以及患者抢救有效率进行记录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院内转运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时,配合使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和抢救时间,大大提高临床上的抢救效率,对于临床推广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急诊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临床研究 效果分析